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作文,我想这是我们在一线工作的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心愿。可是,事以愿违: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谈“作”色变,提笔忘“文”,应付了事。我们语文老师如何改变现状,走出困境,让学生真正怏乐作文呢?  相似文献   

2.
我曾经看到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的话:“对于只会讲文章不会写文章的人,严格地说来,只能算“半个语文教师”。由此可见,练习写作,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练的最过硬的功夫,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语文教师质量的好坏。多年来,我坚持写“下水作文”,觉得我们教师写写“下水作文”,好处确实是很多的。一、坚持长期写“下水作文”,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鲁迅说得好,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啥时挤啥时有。我就利用点滴业余时间来练笔,我让学生每写一篇文章,我都先写一篇所谓的“下水作文”,后来,我就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写作文,学生在下面写,我就在前面讲台上  相似文献   

3.
杜颖 《辽宁教育》2006,(6):37-38
写作内容匮乏一直是困扰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教师感到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又苦于无“法”可教;学生感到无文可作,每遇作文,如临大敌,但又苦于无“法”可学.好在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中关于作文的教与学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新概念作文”的兴起,升学考试中话题作文的采用,使清新的文风吹进教坛,打破了中学作文教学的沉闷,由此驱动着众多的教者探寻解决学生写作内容匮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丽 《中学文科》2007,(8):38-38
作文及其批改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使教学的终极目标——“育人”落到实处的有力措施。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对学生的每篇作文写出恰当的批语一不只是提出修改文章的建议,更要注重以谈心的形式,对文中涉及学生的生活态度、思想做出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5.
杨苏 《大学时代》2006,(11):191-192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创新实践过程,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是其重要特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6.
“体罚”学生已被明文禁止,但当前,“心罚”学生现象不容忽视。学生不遵守课堂秩序,该怎样进行教育?据传,某小学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老师以“我真气愤”为题,让全班学生写一篇作文来“笔伐”这个学生。这个孩子由此产生了很大心理压力,茶不思饭不想,一到学校便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将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作文“小编辑部”,分别担任“一审”、“二审”、“副主编”、“主编”等角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作文批改,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所谓“二怕”。就是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每遇上作文课,学生们表现出的常常是一种无奈,随后就是找本作文书大翻一通。或者两手抱头,开始搜肠刮肚。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教师批改起来当然也是苦不堪言。更糟的是作文发下去学生并不细看批改原因.教师的辛苦也变成了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加速“物”“意”“文”相互间转化进程,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要努力做到“真”、“实”、“活”、“新”,而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这一广阔天地为我们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因此,我们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方式、方法等不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一、建立作文档案,进行“隐性分级”要对学生的作文实施分级评阅,教师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做到对所教的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水平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作文档案。档案中应收集学生所写的若  相似文献   

13.
宁同玉 《湖南教育》2002,(12):25-25
作文训练,是训练学生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教”的手法和作文内容对作者的触动等)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才能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1.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手段,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作文是个体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与他人交流情感的功能。作文训练时教师应创设情境,创造条件,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最终让学生体会到作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应从正面引导学生,善于从每一篇作文中发现值得表扬的地方,并大力表扬,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和内心想法。如:利…  相似文献   

14.
感悟是指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中某种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感悟作文是以触发、培养和应用学生的感悟为目的的有别于技法作文的一种作文形式。它以获得感悟为出发点,以表达感悟为终极目标,触发学生感悟,让学生有“感”而写,有“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抒写“本”我、“真”我,变“要我写、我厌写、我懒写”为“我要写、我想写、我能写”,从而上升到“我活写、我巧写、我乐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老师在面对作文指导、批改时 ,常叹 :“难啊 !”然而 ,当考试中出现的独立作文 ,未经指导、训练过的作文题材时 ,学生却是那样的“镇定自如、挥笔疾书”,迅速地完成“任务”。其中 ,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写法又是“新颖多变”,老师叹为“天才”——出众得疑为“背诵范文天才”……其实不然 ,学生作文中有美有疵 ,良莠不齐 ,考试作文与平时练习作文比较 ,后者规定了框框 ,再加上老师的指导 ,作文内容、范围、形式受到限制 ,虽经讨论、讲评、修改 ,总有“千篇一律”之感。作文考试中 ,虽有字数限制 ,学生在压力之下 ,灵感顿出 ,泛想…  相似文献   

16.
中学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要以“分层教学”为手段,打破传统的师生间单向的、相对被动的“接受”模式。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辅导为辅,立足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我发展,最高发展,各得其所”,真正达到英语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有个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课外阅读的读后感,要求大胆抒发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作文异彩纷呈,但也有不少小作者写出了“另类”作文。有位学生对司马光砸缸很不赞同,指责他应负“法律责任”。理由是:缸是私人财产,应受法律保护,救人可以有其他很多方法,如打110、喊人、从缸上面拉人、放救生圈或木板到缸里、几个小朋友一起搬倒水缸……总之,司马光是“法盲”加“笨蛋”。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改革,必然导致作文教学的变革。作文教学要日趋完善、进步,必须将“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和谐、自主、创造性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构建自主、开放的“习作超市”,营造宽松、自由的作文氛围,把选择权、评价权交给学生,已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9.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世界由此发生了重大改变。教育世界的主人是每一位学生。新课程倡导“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无涯学海的引路者,或许正因为您一次小小的“新大陆”的教学创新,学生的学习生涯又多了一盏明灯,前行的路更亮。2005年《今日教育》推出“教学新大陆 ” 栏目,欢迎广大教师来稿诉说教学中的新招妙法,或是新法则的发明,或是新方法的应用,也可以是新教具的开发,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现身说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文的“创伤记忆”指学生作文的“失语” ,即学生作文中虚假、拔高的主题 ,枯涩的表达 ,而没有生命直白的流露。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作文教学 ,在大众文化蓬勃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中 ,本身缺乏“大我”抒发的社会环境 ,那他们的“小我”表达如何才能寻找到合法存在的空间呢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