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称谓语是现代汉语称谓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影响较大,社会称谓语形式和意义的变化较快,常常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民族同源,但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不同,造成汉缅称谓语构成系统和繁琐程度不同,也造成称谓语在自身所属语言社会中的具体使用情况也存在差异;称谓语在交际过程中不仅是对交际对象的直接称谓和他称称谓,同时还被作为一种交际手段被赋予了许多语用功能;对汉缅称谓语的差异先进行简单介绍,接着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就汉缅称谓语的指示功能、礼貌原则,以及称谓语在会话结构中起到的话轮交替、相邻对、话题转换、话轮争夺和语码转换等作用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称谓语是语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家的称谓语因其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观念不同,而具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文化和风俗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使用汉语、缅语、英语的不同民族,由于亲属制度的不同,亲属称谓的体系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将对汉缅英三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语构成系统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以示三种语言中亲属称谓语间的共性特点和差异,为学习汉语、缅语及英语的学习者和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夫妻称谓语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英语和汉语在传统夫妻称谓语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是英汉传统文化冲突的一个体现。而在现代英语和汉语中,夫妻之间的称谓出现某些趋同的表达,这也在一个方面证明了英汉文化的逐渐融合。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雪国》称谓语的汉译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理论上,通过在《雪国》中出现的人们使用的称谓语的变化,尝试补充《雪国》称谓语的汉译研究。希望对今后《雪国》的汉译研究以及日语称谓语误用的减少作出帮助。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阐释了影响称谓语选择的重要因素。称谓语的选择是受很多因素限制的,包括会话者的社交场合、年龄、社会地位和权势、性别、社会距离、社会阶层、学历等,称谓语不仅是具有指称意义的语言符号,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英称谓语修辞功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不仅与语法、语用、语义有关,也与修辞有关。从修辞学的角度,对汉英称谓语这一语言现象做了探讨.从而加深对称谓语的修辞功用的认识,更为有效地使用称谓语,提升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
称谓语通常蕴涵交际双方地位、身份、修养及其相互关系。运用社会语言学关于权势和等同关系有关理论分析小说Hotel的片段"Blackmail"中的人物角色的称谓语及其变异形式,反映交际双方之间权势和等同关系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0.
称谓语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语言文化的称谓语系统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在翻译中,很难实现形式对等与功能等值兼顾.这就要求译者注重秫谓语的语用功能,大胆采用译文语言中近似的称谓形式,使译文读者能大致和源语读者一样去理解和欣赏一个文本.对汉英语的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如何在英汉互译中实现功能等值.  相似文献   

11.
亲属称谓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使用频率高、稳定性强的特点。通过比较梅县和惠东两地客家话的亲属称谓发现,两地客家话亲属称谓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不少差异。其中,惠东客家话的亲属称谓较为复杂,呈现出既有继承性、演变性,又部分吸收了其他语言成分等特点。文章由此进一步对引起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老乞大》、《朴通事》中的“越位”称谓语包括官职称谓的降用和亲属尊长称谓的外化。称谓语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语言系统.《老》、《朴》中“越位”称谓语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和宋元时期政府所推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3.
"教育评价"概念是教育评价中分歧较大的一个内容,对此问题的探讨有着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文章解析了"教育评价"概念的界定、称谓、内涵、外延:从教育评价的目标、要素、依据、本质等方面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界定;从词源、词义方面区别了教育评价的总体性称谓、学科性称谓、应用性称谓;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教育评价的观点揭示了教育评价的内涵;应用系统理论阐述了教育评价的外延。  相似文献   

14.
依据企业(组织)形象识别或交流识别系统(CIS)设计原则,从品牌名称设计、品牌标志设计、品牌包装设计等几方面,探讨了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的品牌表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英汉翻译要符合汉语语言的逻辑思维和习惯,但由于思维习惯的差异反映到语言里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英汉句子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英汉基本句型的比较,从英汉句子建构法则与拓展模式以及从句法特征、语法特征和整体安排上分析了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并且给予了大量的实例进一步剖析了英汉翻译时句子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老缅语亲属称谓词相对于其它词类具有特殊性,语义特征相对比较丰富。运用语义分析方法,从亲属称谓的义素、义位、语义构词及语义场四个方面来对老缅语亲属称谓进行语义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古今名家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见解不一。实质上文化与语言具有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存在共性与独特性。在外语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文化与语言的独特性,加强外语语言的文化融入法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比分析汉英文化差异在自然环境及价值观念词语上的反映。汉英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断变化的。英语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汉英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提高文化理解力,促进汉英文化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解读,了解"鞠"形制的基本轮廓及其发展、衍变的脉络。研究认为,到唐代中晚期"鞠"与"球"的称谓已并行;"鞠"到唐代已完成了由实心球到空心球的演变;"鞠"的外皮由动物皮加工而成,并经过艺术化的缝制;外皮的缝制经历了由少至多的数量变化,亦即趋于圆型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