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恨水的小说成就极高,但其散文创作同样不容忽视。他在不同的散文领域均有所涉猎,艺术性散文以《山窗小品》为代表,成就最高。其散文艺术风格最大的特征是冲淡闲适,注重趣味。在现代散文史上,他是不应被遗忘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文化语境下,以林语堂为中心的《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等散文刊物,一方面积极顺应读者文学消费的需求,使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市民趣味,另一方面又竭力用文人情致来提升市民趣味,力求达到雅俗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林氏刊物在散文创作上寻找雅俗平衡的努力,为中国现代散文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集中表现了世俗生活、作者的审美经验、冷暖自知的爱情和忧郁感伤的童年。其作品风格苍凉,语言运用十分精致和讲究。张爱玲散文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气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文学史的角度,对20世纪30年代一批新进散文作家群进行总体考察,以陆蠡为主体,从创作流派、艺术追求、渊源流变等方面分析陆蠡等人的散文在20世纪30年代散文乃至整个现代散文史上所处的地位,为其散文创作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坐标。  相似文献   

5.
柳永是对宋词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词人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大量猎取市井习语,以俚俗语言入词,创作了大量的鄙薄名利、唾弃仕途,反映普通市民生活,特别是下层妇女追求自由、平等生活权利的词作。在艺术手法上,采用民众易于接受的铺叙手法,为中下层人民言志抒情,创作出"不知书者尤好之"的新声。柳永一生以平民的眼光观物,以平民的口气言情,将平民意识摄入作品,为广大市民歌唱,使其词作渗透着浓厚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余光中的散文理论主张及散文创作实践均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相契合这一特点.余氏散文理论的“弹性”说、“密度”说、“质料”说既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美学,又体现了他对现代艺术的追求.余氏散文创作的内容与艺术手法上也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契合.独特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为余光中的散文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走古典与现代契合之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作家中,从漫画创作而步入文坛,进行散文创作,并始终坚守这两块阵地,取得辉煌成就的,除了丰子恺以外,再无第二人了。从1921年发表在《我们的七月》上第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开始,丰子恺接连出版了《子恺漫画》、《子恺画集》、《学生漫画》、《儿童漫画》等数十部漫画集,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漫画史上的开山地位。稍后于他的漫画,丰子恺的散文创作也因其独特  相似文献   

8.
王嵩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3):42-47,64
或许出于独尊抒情的所谓"文学散文"观,胡适散文往往被摒之于"散文"之外,成为现代文学史、散文史上的失踪者。胡适散文在许多专家学者那里评价不高,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长于议论拙于抒情,不合一般意义上散文以抒情为主的观念;二是语言以清楚明白著称,被视为流于浅近,缺乏含蓄幽远的韵致。在大散文的视野下,胡适散文应该在现代文学史、散文史占有重要地位。这样既合于悠久深厚的汉语散文传统,也符合现代文学史、散文史实际。而胡适散文清楚明白的语言和长于议论的特点,既是其自觉的追求,也是其散文产生广泛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一支重要流派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海派散文是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其突出的特点是发现日常生活本身的美、幸福与乐趣,不求“载道”或本质,是传统文学中居于主流之外市井生活的发展与扩张。海派散文的发生与近现代上海的都市化进程相始终,本质上属于工商文化的精神造型。在一定的意义上,海派散文正体现了工商都会的主体意识,其所表达的是置身于现代工商社会中普通市民的人生感受与普遍心态,是近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因内而外的主体性表现。海派散文作为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或生活散文也同时标识着近现代中国工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也是盛唐散文大家。但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却被其诗名所遮掩。本文分析了李白散文以诗为文的独特个性及其突破性成就.廓清了李白散文在散文史上长期以来模糊不清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林希逸是南宋"艾轩学派"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南宋重要的散文家,在文学发展史上是不容忽视的。他的散文理论对南宋散文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包括散文创作应指向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注重创新、关注散文实用功能等多个方面内容,对他的散文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我们认识南宋末期散文风貌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山东有着悠久而荣耀的散文传统,是散文创作与研究的重镇。山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以文学艺术教育和研究见长的院校,建校七十多年来,培养了王景科、刘烨园、蒋新、丁建元、李登建、王兆胜、张清华、李一鸣等二十多名优秀的学者型作家,逐渐形成了一种学院派“散文创作现象”。本文以刘烨园、丁建元、李登建、王兆胜的散文创作为中心,考察山东师范大学散文创作的美学意蕴,为地域散文研究增加新的视角和材料。研究发现,山东师范大学作家们的散文创作,在呈现出鲜明的学院派传统、多元的审美趣味、创作技艺的先锋姿态等美学意蕴的同时,内嵌着浓厚的齐鲁文化精神传统,是当代散文创作领域内别具特色的一面“人文旗帜”。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一部死后可以它当枕头的长篇《白鹿原》奠定了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果说他的小说创作的历程,是从逐渐摆脱外在精神控制力量的影响达到与现实保持一种审美距离的境界的话,那么他的散文的创作也经历了一个从外在生活体验到内在生命体验艺术视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林语堂以闲适散文为主的创作实践为中国现代散文园地提供了一个新的品种。这一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乃至对现当代散文创作的影响和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一是融合了中西方智慧的学养内涵和知性表达;二是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三是开辟了现代散文文体探索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真实性是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包括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散文创作固然以生活真实的题材为根本,说真话,叙事实,写实物,抒实情,但随着纪实文学的相对独立和散文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使散文创作不可能是绝对的真实。散文不能一览无余地复印生活。文学性离不开虚构,虚构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适当的虚构在散文中是允许存在的,散文离不开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位文学家,冯雪峰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是人们从这方面提到他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是“湖畔诗人”,是革命文艺理论家和鲁迅研究专家,而对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重要贡献,或多或少地有所忽略。本文打算通过论证杂文集《乡风与市风》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特殊贡献(兼及其他),以表明雪峰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散文中,三毛以其特有的异国风情与浓郁的抒情色彩,独树一帜.本文侧重从创作思想、审美意向、艺术表现等方面,对三毛散文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叶圣陶是以文学家和教育家并称于世的。他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散文、诗歌以及文艺论著。特别是他的以教育为题材或与教育有关的作品,在新文学史上开拓了“教育文学”这一独特的创作领域。叶圣陶毕生献身教育,对旧中国的教育界十分熟稔。因此,描写旧教育内幕,表现教员和学生的生活,就成为他创作最重要题材。据估算,在他写的一百左右的短篇小说中,与教育有关的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著名长篇小说《倪焕之》,也是以教育为题材的。丰盈充实的教育实践给叶圣陶的教育文学提供了多姿多采的内容和坚固厚实的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涑学"的学术思想在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洛阳影响颇深,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涑学奠定了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以涑学主要思想内容为背景,将司马光散文创作作为研究基础,探究涑学思想对司马光散文创作风格和创作理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认识价值具有学术与文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一部死后可以它当枕头的长篇《白鹿原》奠定了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果说他的小说创作的历程,是从逐渐摆脱外在精神控制力量的影响达到与现实保持一种"审美距离"的境界的话,那么他的散文的创作也经历了一个从外在"生活体验"到内在"生命体验"艺术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