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青年时期是道德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自我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特殊意义。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建构策略有三:一是大学生个体自身不断加强道德自我修养,包括通过道德知识的学习、道德体验和道德自省,提高道德自我认知水平,注重日常化的自我道德修养,加强道德自律;二是高校道德教育充分重视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发展价值,尊重其道德自我的完整性和自主性;三是社会积极完善道德规范体系,培养良好道德风尚,规范网络管理,为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关于"道"和"德"的含义与关系的论述是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进行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应以实践为基础,用丰厚的道德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睿智的道德思维以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实效;要运用元认知理论,扩充道德知识以培养道德自律能力,强化道德体验以升华高尚道德情感,加强道德监控以铸就成熟的自我道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道德自我"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涉及道德自我的缘起、道德自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道德自我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同一性理论、性格类型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卢文格的发展类型理论.当前的道德自我发展理论主要是从认知角度出发构建的,实际上道德自我是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统一,今后需不断深化道德自我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我形象在儿童道德自我调节中的作用及其培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理想目标,而道德自主性的直接表现形式便是个体行为的自我调节。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良好的自我形象是道德自我调节的重要心理前提。因此,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应关注儿童良好自我形象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自我与规范、"为我"与"为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4个维度探讨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容易高估自身道德水平,道德自我与道德规范有一定程度的疏离,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较为明显,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逐渐趋重.问题存在的原因来自个体自身、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自我的理想与信念,道德自省意识与自我调控能力欠强:高校道德教育以工具性价值为取向,以传授道德知识为核心;社会转型带来价值观念的变迁,网络社会中大学生道德认知紊乱责任感消退等.  相似文献   

6.
自我认同与道德自我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如何成为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本课题认为,在当下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把自我认同加入道德领域加以研究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也是未来我们道德教育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对目前自我认同中的道德危机与道德自我教育应对谈了一些认识。旨在对探讨当前我国青少年的道德自我建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再论道德自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继《论道德自我》一文之后,从道德教育心理学中存在的理论缺陷以及新儒家诸人关于道德自我议论中的问题出发,论证了从心理学上研究道德自我的缘起和意义;进一步分析论述了道德自我的发展以及人们之间道德自我发展的类型差异的社会意义;此外,还用较多的篇幅论述了道德自我修养提高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参与:主体性发挥的前提 在道德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处于主体角色状态中,换言之,学生自己应关注并积极地进行道德自我的建构。所以,参与到道德教育过程中来,是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前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论基于关怀式道德教育的道德学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当前道德教育低效性的种种表征揭示出儿童的道德成长同时需要有效的道德教育和有效的道德学习。关怀式的道德教育注重实践、尊重学生的生命与感受、强调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以身作则的道德意义,是一种能够切实推动道德学习的道德教育。儿童基于此,通过师生关系、生活世界、课堂交往、文本叙事、圈层叙事和自我叙事进行道德学习,则可望完成不断获得道德成长的内在的、根本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故事法的基础上,道德教育叙事取向主张使学生拥有更多更复杂的道德原型和隐喻,促进其叙事意识和道德感悟;主张道德叙事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契合,并围绕叙事素材的道德特征进行主题提炼和主题理解的教学;道德叙事教学应使儿童从道德故事的听(读)者转变为叙事者,着眼于儿童道德自我的解构与建构,开展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11.
基础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儿童他律的道德向自律的道德转换,以完成幼年时期的人格结构发展上从本我发展到整体的自我和超我的层次。任何不能转换为自律的道德的道德他律,都无法达到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以往的基础道德教育多停留在说教等他律的浅层次上,严重忽视了在基础道德教育中利益动机对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试图简要勾勒出利益动机是儿童他律的道德向自律的道德转换的依据,以证明基础道德教育中利益动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对于儿童道德人格的养成和道德品行的生成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奖励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教育手段,但其不恰当的运用也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同惩罚一样.奖励只是一种外在的教育手段,并非道德教育的真正目的,二者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奖励的随意、泛化、轻率导致了其教育意义的丧失。家长应端正态度,理性看待并合理运用奖励,以引导孩子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淳化和道德品行的优良.从而促进其健康、快乐、活泼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对话是交往的重要环节,道德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道德对话。在道德教育语境中,道德对话是人与人之间透过语言进行的平等交流,是人与文本作者之间借助文本内容达到的视界融合,是个体对自我道德意识、道德实践和道德教育活动的反思。在道德对话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达成理解、共鸣与共享,在此基础上共同建构美好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4.
导师在研究生的科研理想、科研价值观和科研行为等科研道德教育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导师积极宣传科研道德、对学生的科研成果严格把关、检查与督促学生的科研活动、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等是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因此,要从管理育人、奖励惩罚、教育激励、监督引导等方面建立健全导师主导的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导师在研究生的科研理想、科研价值观和科研行为等科研道德教育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导师积极宣传科研道德、对学生的科研成果严格把关、检查与督促学生的科研活动、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等是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因此,要从管理育人、奖励惩罚、教育激励、监督引导等方面建立健全导师主导的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6.
柯尔伯格与哈贝马斯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当前儿童道德教育的理念、形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儿童道德教育要关注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和主体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儿童道德两难故事讨论和话语实践的形式,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方法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文章在分析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科尔伯格将理论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提出的采用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策略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的方法。据此提出中国学校德育应该摒弃只对有关道德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应加强学生自身的主体建构,改善其道德认知的结构,提高其道德行为的水平以发展其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已"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自我教育是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最佳结合点。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变迁可能引发大学生道德自我功能的异化。我们必须正视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实困境,厘清大学生道德自我素质的结构模式,明确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实践指向,使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实现从外在要求到理性内化再到意志需要的全面提升,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兴起,文化敏感性逐渐受到了心理学研究的青昧,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道德发展的有益视角.道德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创生所存在,它受到了来自于文化的各种习俗的限定.文章考察了道德自我与文化的关系,指出道德自我的建构依附于社会文化而存在的一面,并应用了社会建构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提出了道德自我发展的社会文化建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