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为一种经济产品,数字保存的基本属性是供给与需求,影响数字保存供给与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数字资源的保存价值、保存决策者的保存动机、数字资源的保存成本。研究数据类数字资源是数字资源的重要类型之一,是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主要包括观测型数据、实验型数据、计算型数据和参考型数据等4种。总体上讲,这类数字资源的保存模式已初具轮廓,保存价值较高,保存动机缺失不严重,保存筹资模型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经济产品,数字保存的基本经济属性是供给与需求,影响数字保存供给与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三:数字资源的保存价值、保存决策者的保存动机、利益相关方承担的保存职责。集体创作型Web数字资源是因特网数字资源的一种新形式,其保存价值具有高度发散性和不确定性,现行的基本保存策略是购买时间,保存动机不充分且存在错位现象,利益相关方承担的保存职责不够清晰。构建和完善集体创作型Web数字资源的保存供给与需求模式不仅需要数字保存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社会相关组织乃至政府机构的适时参与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学角度看,商业型数字文化资源保存的基本属性是供给与需求,影响商业型数字文化资源保存供给与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数字资源的保存价值、保存决策者的保存动机、数字资源的保存成本。商业型数字文化资源是以营利为目的而生产、保存与传播的文化类数字资源,包括传统形式和非传统形式两种。前者的保存价值相对较高,保存动机相对充足,保存成本支付机制相对成熟;后者的保存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保存动机存在错位现象,保存成本缺乏支付机制。  相似文献   

4.
臧国全  杨敏 《图书馆》2011,(4):36-38
保存动机是保存决策者实施数字保存的驱动力,保存动机错位有三种:出现在数字资源生产者与商业化数字保存系统之间的保存动机错位、出现在数字资源生产者与公共保存机构之间的保存动机错位、出现在数字资源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保存动机错位,导致保存动机错位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字保存的派生需求经济属性。学术型、商业文化型、研究数据型和集体创作型等四种类型的数字资源解决保存动机错位的基本解决方法是实施产权的非独占性许可,实现保存职责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经济产品,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数字保存都面临众多经济风险,同时也存在一些对策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影响。文章分析了数字保存的需求风险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数字保存的经济价值计量是对其进行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文章设计用户(数字资源提交者)的抽样调查结果的加权系数计量模型,给出数字保存项目成本的计算方法,探讨数字保存经济价值的四种表现形式:保存价值、用户收益与净经济价值、效率影响、保存特藏收益,并对每种表现形式结合ESDS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案例分析的数字资源保存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资源的价值是用户使用所获得的受益。数字资源保存价值与用户需求、数字资源半衰期、数字资源保存采用的软硬件技术、长期保存策略的选择等因素有关。基于保存价值难以常规度量的一种测度方法是"负面受益"表示,基于未来保存价值难以确定的一种保存策略是"购买时间"策略。学术型数字资源和研究数据型数字资源的保存价值体现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保存项目的成本包括保存成本和访问成本,其中保存成本包括保存项目的运行成本和数字资源的提交成本,访问成本指用户访问的时间成本。数字保存经济价值的体现形式有条件价值、用户收益与净经济价值、效率影响、保存特藏收益,其中保存价值包括支付意愿和接受意愿,用户收益是指用户使用数字保存可以获得的净收益,净经济价值是数字保存的净价值,效率影响是指数字保存对目标用户群体的贡献,保存特藏收益是指用户访问获得的数字资源中通过其他途径无法获得的部分所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系统而全面地回顾第7届iPRES(iPRES2010)数字对象长期保存国际会议,围绕"绿色数字保存"为主题,会议对元数据和对象属性、可信保存和保存服务、保存计划和评估、框架模型和保存网站数据、系统建设和案例研究、费用模型、战略和经验等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数字保存系统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数字保存系统作为一种产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本文首先在界定数字保存系统概念基础上探讨了对其实施认证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数字保存系统认证原则,包括公正性、能力、责任、公开性、保密性、对投诉的回应等;最后论述了数字保存系统的认证周期.包括内部审核、第一阶段审核、第二阶段审核、监督审核和再认证审核等阶段。  相似文献   

11.
长期保存系统监控服务内容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生命周期及可信赖认证标准规范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之归纳为数据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数据保存过程的影响因素、数据保存基础设施的影响因素和其他非系统因素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期保存系统监控服务的内容框架。该框架从监控系统原有静态参数的系统环境监控,监控系统运行时各个环境状况的系统运行监控,保证数字对象生命周期内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理解性的系统内部数字对象监控三个方面对系统监控服务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描述框架采用信息抽取技术实现大量文档的核心内容挖掘是数字记忆背景下数字文档资源建设的新思路,直接体现知识服务的本质。文章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构建了面向数字记忆的数字文档资源描述框架:囊括基本属性、关系属性与事件属性三种类型以及具体的属性项,同时设计了基于CIDOC CRM的属性映射机制,实现不同框架属性间的标准与共享。最后,进行历史人物主题属性构建,基于孔子这一具体人物进行填充和实例化,以验证描述框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指导数字记忆资源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3.
数字保存系统的基本价值在于提供用户可信任的数字资源存取能力,实现该价值的最有效方法是制定质量保证标准,并按规范程序对其认证。用户服务质量标准是整个数字保存系统质量保证标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论述了用户服务质量标准在整个数字保存系统质量保证标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然后创建了数字保存系统中用户服务质量标准框架结构体系的三个模块:目标用户团体的界定、元数据的要求和数字保存系统的服务,并全面阐述了各模块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数字保存的认知是对数字保存基本问题的看法,对地观测数据保存的认知调查包括保存的重要性、保存原因、保存用途和保存威胁。数字保存的实践是对数字保存领域中相关问题的目前解决方法,对地观测数据的实践调查包括保存数据的内容、采用的元数据标准和保存数据的使用。基于认知调查,提出了加强数字保存经济可持续性研究的思想。基于实践调查,提出了制定数字保存质量保证标准与设计质量认证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系统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当前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现状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几个理论问题--基本目标、基本原则、保存对象、基本内容、主要保存技术、保存体系制度和其他相关问题;指出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传统机构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1-08-25]数字保存认知是对数字保存基本问题的看法,对出版界的认知调查包括保存原因、保存威胁、保存费用和保存职责。数字保存实践是对数字保存领域中相关问题的目前解决方法,对出版界的实践调查包括保存内容(出版物、期刊论文、研究型数据)和保存策略(针对期刊论文的和针对研究型数据的)。基于认知调查,提出加强数字保存可持续性研究的思路。基于实践调查,提出加强学术论文与研究型数据之间链接保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针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著作权问题进行研究,从法律角度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建设主体、客体和行为进行分析,明确著作权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过程]对研究文献和立法、司法案例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法理分析解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主体、客体和行为。[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在数字复制、技术应用、新型资源建设和超链接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著作权风险;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合同授权和制度创新等策略应对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