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莉  余发红 《江西教育》2023,(18):73-74
<正>抑扬法,是文学艺术作品中一种常用的写作技巧。所谓“抑”,就是抑制、贬低;所谓“扬”,就是表扬、褒奖。在鲁迅作品中,抑扬法的使用可以说是俯拾皆是,笔者以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片段为例加以阐述。一、抑扬转化法人的思想情感是极为复杂的,最先表露的不一定是人物的主要思想。抑扬转换法实际上是一种虚实结合、以虚托实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2.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原则,对中外大量的微型小说的创作现象进行审美观照,认真梳理,归纳总结出写作辩证手法在微型小说创作中的妙用,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层面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例析了“虚实相生法”、“抑扬互易法”、“因果藏显法”、“正反错位法”、“寓庄于谐法”等五种写作辩证手法,在微型小说创作中的实际操作及应注意的具体事项,对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抑扬原指音调有节奏地高低起伏。"抑"就是压制、降低,"扬"就是称颂、抬高。文章写作中的抑扬是指文章人物情感的贬斥与褒扬,情绪的低沉与飞扬,文势的集收与发起。一篇好文章中抑扬交替出现,彼此铺垫映衬,能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既可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光彩夺目,又能使文章主旨突出或深化。因此,剖析文章写作中抑扬变化的几种形式和作用,对于我们学习运用这种方法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写作文,要使文章精彩、富有表现力、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必须用一些表现手法。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写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正反对比、正侧面烘托、抑扬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平中见奇、悬念伏笔、首尾呼应、铺垫衬托、一线穿珠、明暗结合等。下面,谈谈我们在写作时常用的几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广义地说,节奏是或长或短的旋律运动。散的旋律节奏呈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结构形式节奏,如布局上的抑扬、悬念、开合、张弛、虚实、疏密、擒纵、曲直、反正等,以此形成章的波澜起伏,即节奏;其二,散的语调节奏,如句式的长短、音节的顿挫,词语奇偶变化、节律参差,平仄协调,声调锵铿;还有虚词恰当运用,所带来的忽疾忽徐,摇曳多姿的语调等。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做到抑扬顿挫、虚实相间、张弛有度、离合相生、蓄放自如。因此,作文要创新,要真实反映社会生活,要在自然中求变化,在流畅中求跌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7.
“表现手法分析”是高考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的一大亮点,2010年18套高考试卷有10套对其进行了考查。在日常教学中,表现手法有别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专指对比、衬托、白描、细描、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类比、抑扬、对比、悬念、以小见大等。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表现手法作用的相关知识来解题。  相似文献   

8.
虚实结合,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用于写作中可以更灵活地表现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本文首先以课文为例,介绍了"实写"与"虚写"的运用,然后从虚实结合、虚实互换两个方面,借助具体实例介绍了写作中虚实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方法三:抑扬有变,摇曳生姿——抑扬术所谓"抑扬术",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或褒扬抬高,或贬低否定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此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面包车在狭窄的河堤上颠簸着,同行的年轻女同事很担心地问:"车子掉进河里怎么办?我可不会游泳啊!"她的话让车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路面太窄了,一辆车就占据了整个路面,纵使对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会因为巧妙运用一些手法而增色,比如"虚实"手法就是文章中经常运用的。本文借助具体文章解释了何谓"虚实",重点分析了"虚写"的几种类型;然后从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化实为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虚实"在写作中的应用,为写作教学指明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杨朔《画山绣水》、《海市》、《泰山极顶》、《樱花雨》、《荔枝蜜》等散文的评析,阐述杨朔的散文艺术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善用想象,借景言情,托物见意,形散神聚,把散文写得深邃、隽永;善用比喻,讲究跌宕,曲径通幽,一波三折,把散文写得生动、多彩;善用抑扬,虚实结合,避俗求新,结构严谨,把散文写得清新、优美。  相似文献   

12.
<正>【写法点津】平时,在老师评讲作文时或者在作文批语中,我们常常听到或见到“欲扬先抑”“抑扬有致”等说法。那么,什么是“抑扬”呢?抑,就是“按下,收束”的意思;扬,是“振发,放开”的意思。“抑扬”是指在作文表达过程中,对所写的人和事物进行褒贬或渲染,使所写的人和事物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掀起波澜,  相似文献   

13.
【一技】 抑扬,本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在写作方面则指情感的贬与褒,气势的敛与发,笔力的柔与健等。它是作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渲染气氛或展开故事、刻画人物、说理议论时常用的艺术手段之一。唐彪《读书作谱》说:“凡欲发扬,先以数语束抑,令其气收敛,笔力屈曲,故谓之抑;抑后随以数语振发,乃谓之扬。”  相似文献   

14.
写作文,要使文章精彩、富有表现力、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必须用一些表现手法。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写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正反对比、正侧面烘托、抑扬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平中见奇、悬念伏笔、首尾呼应、铺垫衬托、一线穿珠、明暗结合等。下面,谈谈  相似文献   

15.
第五章练习1 简答题1)段旨在段中展开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2 )构段的要求有哪些?3)段的衔接技巧有哪些?4 )段的变化技巧常见的有哪些?5 )常见的段的侧重方法有哪些?提示:1)段旨在段中展开应注意的问题是:材料的安排要富于条理;文脉要连贯;适当地使用连接词;适当地使用代词;词或句型适当地反复。2 )统一;完整;有序;融为一体;长短适度。3)顺接逆接;急接缓接;近接远接;明接暗接等。4 )开阖;抑扬;层迭;疏密;虚实;宾主;擒纵;正反等。5 )以位置表示侧重———置重点于篇首篇末兼置段的首与尾;以笔墨轻重表示侧重;以反复申说表示侧重;以提行分段表…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抑扬?
  为了把抑扬更形象地展现给大家,我们先来看一篇例文(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选文并非写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写作教学如果能渗透一点辩证思维,讲究抑扬有度、纵横有致、曲直相映、虚实相济、冷热适时,学生的作文就能多一些真实,多一点灵气,多一份惊喜。一、立意的抑和扬确立主体叫做"立意"。"意在笔先"才能有的放矢。反映真善美即为"扬",揭露假丑恶即为"抑"。小学生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刻意模仿,容易陷入模式化的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典诗歌都讲究章法和句法的安排,无论是“尺水兴波”的绝句、小令,还是洋洋洒洒的歌行、长调,都讲求全篇章法的开合变化,也注重一联诗句内句法相摩相荡的技巧。古代杰出的诗人词家都善于运用奇正、虚实、抑扬、张弛、疏密、浓淡等艺术辩证法,创造出一些奇妙的句法,或用在诗的开头。振起全篇;或用在诗  相似文献   

19.
剪纸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其发展历史由来已久,反映出中国人自古就懂得“虚实相生,虚实互补”的造型原则。剪纸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发展状况,它与当时的社会紧密联系,根植于“民间”这片沃土,并且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0.
记叙文不能平铺直叙,一定要有波澜,才能抓住读者,提升文章的表现力。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写出记叙文的波澜?可从设计"误会"着手以体现情节的波澜,可通过抑扬转换以表现全方位的人物,还可通过心理描写体现作者情感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