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永弘 《甘肃教育》2008,(10):15-15
学困生是指那些平时怠于学习、喜欢调皮捣乱且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学生。评价学困生就要考虑学困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对象,找到适合学困生发展的方法。合理的评价能调节学困生的行为,指出学困生努力的方向,激发学困生上进。不合理的评价不仅不能促进学困生的发展,甚至会妨碍学困生潜能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存在定型心理、厌弃心理和惩罚心理,致使评价成了学困生转化的障碍。如何挖掘学困生的潜力,笔者根据工作中的体会,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倪亚红 《江苏高教》2022,(12):139-145
学困生问题是困扰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大难题。高校学困生致困因素有外因,但更多的是内在心理因素。高校学困生心理干预研究主要涉及相关概念、现状、成因及干预策略等方面。国内外对于高校学困生心理干预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实践层面始终未能取得根本性突破。库尔特·勒温“解冻-移动-冻结”行动理论视角下的团体咨询实践应用能够创造出学困生的“心理流动性”,并给予学困生“持续不竭的转化动力”,能极大提升高校学困生的心理干预效果,是解决高校学困生问题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秀春  孔宪辰 《文教资料》2012,(10):167-169
新课改的推进及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需要关注学困生。基于学困生的心理归因,要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需渗透心理教育,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构建和谐课堂,让学困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学困生的心理往往表现为恐惧心理、沮丧心理、逆反心理、防御心理、自信缺乏、意志缺乏等。这些复杂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想让思想品德学困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转化他们,必须深入探讨思想品德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本文对思想品德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为广大同仁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学困生的特点,了解其心理变化,运用较好的教育方法,针对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在育人的大环境中实施心理疏导与矫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和培养学困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的评价,对其进行全面的心理矫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利用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理论,结合问卷、听课、访谈等手段,剖析高中英语学困生心理缺失的现实。引导英语教师关注学困生心理需求,并通过利用心理需求层次理论的指导改善教学方法,满足学困生的心理需求;提倡对现有考评体系进行多元化、多样性的尝试,针对性地从不同心理需求层次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重振信心,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乔继泽 《科学教育》2007,13(5):18-19
学困生转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了解学困生心理状况,选择适合学困生的教育方法,是实现学困生转化,促进学困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不是个别现象,它对提高学科教学会带来很大的挑战。学困生问题由来已久,它是横亘在学生心理上的一个重大障碍,怎样帮助学困生克服障碍、战胜自我,这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对待学困生,要从多方面入手,研究其成因,分析其心理,帮助他们摘掉"学困生"帽子,摆脱心理阴影,战胜自我,使其振作起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对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把重点放在对学困生的心理培养和干预上。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和培养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研究和实践。特别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用更多的精力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留意他们的心理表现,并因材施教,付诸不同的方式方法,转化他们的不良心理模式,使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习得性无助是指有机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学生产生习得无助感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使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进而成为学困生。研究学困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学困生学习心理的优化迫在眉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方法,正确评价,用真诚的爱心来对待学困生,会促进学困生的健康发展,促进学困生成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学困生的心理,并提出辅导策略和一些教学反思,以期转变学困生.  相似文献   

13.
习得性无助是指有机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学生产生习得无助感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使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进而成为学困生.研究学困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顾名思义,即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为:上课难以专心,听课又很吃力,作业往往不能独立完成,平时学习成绩及月末调研成绩都很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感到惧怕,等等。在开展学困生心理辅导的实验研究工作中,我对小学学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学困生的学习心态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问题:自卑心理、困惑心理、依赖心理、懒惰心理、惧难心理、厌学心理、焦虑心理、偏激心理、自弃心理等。  相似文献   

15.
赵洋 《华章》2012,(23)
学困生在学校里是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如何对待学困生,我认为必须强调一个“善”字.善待学困生应具体表现在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及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帮扶措施.本文就此作了一些尝试并总结.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而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学困生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本人从学困生的心理入手,加强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促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良机,让每位学困生进行成功"体验"等方式,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诸多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如自卑心理、畏难心理、惰性心理、对抗心理、猜疑心理等。学困生的形成是教育失误积累所致。教育者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善待学困生,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几乎在每个班级都存在。教师在进行学困生转化工作时,必须深刻分析学困生心理才能把握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工作,从而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最优化。1.学困生的形成因素。①教师因素。有的教师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不顾学生基础的差异,授课时只针对优等生教学,时间长了,就产生了学困生。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的形成因人而异,但对于所有的学困生来说,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恐惧心理、抑郁心理、叛逆心理等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困生的转化也要因材施教。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学困生就能得到转化。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学困往往是由于思想情感引发的,成为学困生的孩子都需要心理辅导。与学困生谈心可以疏通他们的思想情感,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一、通过谈话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且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