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良根 《中学物理》2012,(10):49-49
《中学物理〉〉2011年11期第20页刊登了叶玉琴同志的一文:《一道力学题的求解及感悟》.(以下称叶文)  相似文献   

2.
曾强胜 《物理教师》2005,26(6):8-40
最近,笔者在中学物理一本刊物上读到了一篇题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应用》的文章,发现该文例4的题设条件自相矛盾,其解法和结论都是错误的.接着,笔者详细地查阅了近几年以来(自该文发表至今)的各种中学物理刊物,未见有文章指出该题的错误.本文对该题的错误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了便于讨论,先给出原题和原解.  相似文献   

3.
章品  赖雄 《中学物理》2012,(12):44-44
近日拜读了贵刊2012年第2期第56页曹小卫老师的《对一道高考题的多解》一文,文中运用三种方法求解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卷第24题,思路开阔,总结全面,笔者读后,意犹未尽.如果在第二问的解决过程中,直接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实现一步求解,简化计算,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4.
吴明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2):38-39
笔者读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12期庄盛文老师的文章“对‘单摆周期公式中的g’的再探讨”后,发现庄老师在“变形单摆”问题中就g’值的求解方法也值得再商榷。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2010年第五期刊登了谢东源老师写的《利用计算机编程解物理难题一例》文章,利用编程确实很快也很精确的求解了小球所受重力的功率何处最大,笔者也有几种方法供同行参考。题目:一金属小球,系在轻绳上悬于O  相似文献   

6.
看到《中学物理》2011年1月第1期胡宗仁老师撰写的《"配速法"及其应用》和2011年11月第21期郭海宝和张波老师写的《再谈"配速法及其应用"》,笔者想再谈谈自己与"配速法"的渊源.2008年笔者刚监考完高考物理,一位教学前辈碰到我就跟我谈第14题应该如何进行运动的分解求解,当时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配速"的思想.后来...  相似文献   

7.
近日拜读了《中学物理》杂志2012年第2期刊登的《对一幅常见错误插图的分析》一文,文中从动量和能量角度分析了子弹射击木块的两幅常见的错误插图,给出了正确的画法.该文章从两道例题人手思路清晰,分析透彻,但美中不足之处是运用的数学推理较为复杂、繁琐,不利于老师的讲解,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较困难.笔者这里给出一种非常简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笔者阅读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2年第12期刘清泉老师的文章《例析近三年中考试题中的争议题、错题》(以下简称文[1]),其中一道几何题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深入剖析后,觉得从逻辑关系入手,对数学几何题分析很奏效.本文试图结合一个案例进行说明,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刊2005年第1期竞赛园地中发表了《一道力学题答案的探究》一文,尽管该文提供的解法比原书给出的答案更完整,但笔者认为文章在对题中两种可能的情形讨论时,采用纯代数解法,读者看起来还是很费劲,物理意义不够清晰.本人在实验班供学生自由讨论该题时,有学生采用了用圆域矢量图解的方法来分析,使整个分析看起来一目了然,今笔者加以整理,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也解一道自编力学题沈晨(宁波效实中学315010)《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5年第12期为读者介绍了一道由IPHO金牌得主倪彬自编、总教练舒幼生教授成文的力学题,这是一道好题目,我们在竞赛辅导中多次选用.在使用中,我们采取了与原题作者不同的解法.笔...  相似文献   

11.
94年普通高考物理试题第30题,是一道传统力学题。这道题出得好,受到应考学生和中学物理老师的普遍欢迎,对今后的教学和高考复习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笔者仅就阅卷中所见,谈谈对这道题的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看了浙江嵊州市阮庙中学施良红老师在《数学教学》2009年第2期发表的文章《一道中考试题的多思路求解》后,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及“多题一解”有所联想.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高三复习时,遇到一道力学题,发现学生乱套公式,用动能定理的分量式求解.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学物理》杂志2011年11月曾刊登过"一道力学题的求解及感悟"一文.那道力学题是这样描述的:如图1所示,长为2L的轻质杆两端有质量均为m的两个相同的小球A和小球B,A靠在竖直墙壁上,B与地接触,均不计摩擦,开始时杆与水平面成60°角,放手后A下滑、B右滑.  相似文献   

15.
顾银香 《中学物理》2012,(10):50-51
《由“伪平衡”引起的典型错解》出自《中学物理》2012年第1期总第509期,笔者发现其中一题的解答最终结果虽正确,但过程值得考究,这种解题思维存在于很多中学生中,由此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当树立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读了《数理天地》2011第1期程贤楼老师的《一道题的数理两种解法》一文,引起了笔者的共鸣,在这里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有幸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10期庞永红、张荣平二位老师的《“多点”、“少点”不在话下》一文。文中,庞、张二位老师通过五道不同类型的例题,详细地阐述了盈亏问题的解法,笔者深深佩服二位老师的钻研精神。但笔者认为,庞、张二位老师所阐述的方法是算术方法,从学生思维的层面来看是逆向思维,不利于学生思考。若此类题顺着题意,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既简便,又实用。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提出 《中小学数学》曾刊载了朱月红老师的文章《由两次考试的“狼题”想到的》,文中的一道“狼题”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陈宏 《物理教师》2004,25(11):64-64,F003
绳是中学物理力学部分常见的模型.在中学物理中一般只涉及轻绳问题,也就是不考虑绳的质量,这样求解相关问题较为简便.但如果绳的质量不能忽略(即重绳模型),则求解相关问题就要困难得多.在中学物理竞赛题中就会遇到重绳问题,下面对常见的重绳问题进行分类解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学物理》01年第12期上帅经椿老师的“两道奥林匹克典型题的新解法”(下称帅文),对《奥林匹克典型题一题多解初中卷·物理》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