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人格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45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和特点及其与生活事件、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生源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施加学习压力这项生活事件的进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即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量表对安徽省四所本科院校的68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从而探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学校差异,在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重点院校显著高于新升本科院校。在孤独感上,重点院校显著低于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孤独感、主观幸福感上存在社会支持水平差异,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孤独感上显著低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两两呈显著相关关系;在孤独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社会支持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探讨大学生依恋风格、心理卷入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和心理卷入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依恋风格和心理卷入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交互影响;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心理卷入等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楠 《文教资料》2007,(20):30-31
本研究采用交往焦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焦虑、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和家庭来源差异;社交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与人际信任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高社交焦虑将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下降,但不影响其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5.
对苏州地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苏州市589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了苏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各维度(性别、学校、专业、年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中幸福感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苏州地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要高于全国水平;专科生与本科生幸福感有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幸福感也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的状况及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地域的差异性;在积极情感和人际信任上存在年级的差异性;不论是在主观幸福感还是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父母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父母教养方式在大学生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两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亲子情感温暖的理解度呈高度正相关,父母要增强与孩子的沟通,突出父亲的教养作用,同时,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理性教养,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养模式,以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幸福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8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2)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3)高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4)社会支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具体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50名湖南省衡阳地区包括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在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见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考察大学生语言能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大学生群体语言能力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即普通话和英语能力越强的学生,主观幸福感越强;语言能力不仅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还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语言能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因个体异质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