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以后,各地协商对话活动陆续展开,报道也多起来了。读者爱看这类新闻。扫兴的是,有些对话新闻却不见对话,只见一方大讲一通,空话大话均有,而另一方说了些什么,在报道中完全见不着。顾名思义,对话是双方交谈,只是一方大讲,而另一方不发一言,焉能称之为对话!这类新闻名为对话,实为训话,是名不副实的。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十三大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这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现代化新闻宣传工具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理应成为社会协商对话的主要阵地。怎样通过新闻工具开展协商对话,《乌鲁木齐晚报》在“市长与市民”专栏里已作了有益的尝试,这个专栏在自治区第三届报纸好新闻评选中获特等奖。现在发表该报副总编陈峰的体会文章,供各新闻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建立协商对话制度。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说:“必须使社会协商对话形成制度,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所谓协商对话,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平等相待、真诚坦率。“对话报道”体现了这一要求,成为一种新的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以后,各地协商对话活动陆续展开,报道也多起来了。读者爱看这类新闻。扫兴的是,有些对话新闻却不见对话,只见一方大讲一通,空话大话均有,而另一方说了些什么,在报道中完全见不着。顾名思义,对话是双方交谈,只是一方大讲,而另一方不发一言,焉能称之为对话!这类新闻名为对话,实为训话,是名不副实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任务,并且对新闻传播工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话——这是新闻传播工具的重要任务;对话——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对话——这是一个新课题。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说:“要进一步发挥现有协商对话渠道的作用,注意开辟新的渠道。”社会协商对话的渠道有多种,如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群众团体的会议、民主党派的会议,还有对话会、招待会、座谈会,等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具有相同的作用,即均可成为发扬民主、协商对话的渠道。这些形式,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即只能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而新闻传播工具则是最经常、最方便的协商对话的渠道。这是因为: 一是每日每时在传播。报纸、广播、电视,都能迅速及时地传播信息,沟通情况。所有其他的对话渠道,都不可能象报纸、广播、电视那样经常、方便,那样有效。二是发行量大,传播面广。一张大报,往往发行上百万份;至于广播、电视,覆盖面是广泛的,几乎全国各地均能听到、看到,这是其他任何对话形式望尘莫及的。  相似文献   

6.
本期专论中,喻国明的《新闻媒介与协商对话》,值得一读。作者探讨了新闻媒介在社会协商对话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着重对新闻传播模式和新闻事业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构想。作者思想解放,谈了一些切中要害的观点,学术性也此较强。本刊非常欢迎这种勇于探讨重大问题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建立的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新的基本形式。协商对话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直接”,二是“平等”,三是“双向”。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新闻民主。所谓新闻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新闻舆论活动中的贯彻和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民主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自由、三种权利。一个自由,就是报道新闻的自由。这里的主体是人民(包括新闻工作者)。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新闻的主人。就对传播媒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刊报》去年第255期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深化新闻改革,完成“对话”使命》。文章写道: 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要求,并且带头身体力行,做出榜样。这给新闻工作者以很大的启示和鼓励。协商对话是一种民主形式。通过对话,沟通上下感情,密切各方联系,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铲除官僚主义和社会弊病,反对各种不正之风,推动改革、开放,无  相似文献   

9.
全国城市报纸群众工作会议于9月12日至20日先后在成都和重庆两地举行。会议以“加强舆论监督,推进社会协商对话”为中心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经验交流。近年来,城市报纸的群众工作部门利用群众来信来访的新闻资源优势,正逐步把反对官僚主义、纠正不正之风作为舆论监督的重点,并在开展和推进协商对话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会代表指出,报纸在舆论监督和协商对话方面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比如,舆论监督的层次不高,透明度不强,受到干涉较多;协商对话还比较  相似文献   

10.
“对话报道”有哪些形式? 采写对话报道,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写成新闻、通讯,也可以写成专访、对话录,这要根据对话的内容和报道的要求来决定采用哪种形式。目前采用的大体有下列几种形式。对话的概括报道。这类报道往往用新闻的形式,写出对话的活动及其结果。《天津广泛开展社会协商对话》(1987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党的十三大以来,天津市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协商对话活动日趋活跃,不仅有人民代表与市府成员的对话、理论工作者与企业干部的对话,而且有作家与企业家对话,局长、公司经理与干部、职工的对话。这些对话富有双向性,增强了透明度,消除了隔  相似文献   

11.
赵紫阳在十三大报告中讲到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时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这是十三大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我想结合我们石河子报的实际,谈一点肤浅的认识。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正确处理和协调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盆和矛盾。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各种社会协商对话渠道,使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  相似文献   

12.
改革“灌输式”宣传十三大报告提出的“协商对话”是对我们整个宣传的要求,而绝不能理解成好象只是教给了我们一种叫做“对话”的新闻体裁。不能是只搞了几次领导答群众问之类的报道就算是搞过了“协商对话”宣传;而除过这几次领导答问的报道之外的整个宣传的其他部分跟十三大报告提出“协商对话”之前一样,仍然是因袭旧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宣传方式——如果这样,这就只能说是对十三大报告提出的“协商对话”尚未很好的理解,对十三大精神尚未很好的领会,因而对于必须按照十三大精神改革宣传工作尚缺乏应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出台,新闻改革怎么办?这是党的十三大后首都新闻界在学习赵紫阳同志的政治报告、落实十三大精神中所共同思考的问题。在11月17日首都新闻学会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探讨。胡绩伟等同志做了中心发言。“十三大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赵紫阳同志的政治报告反映很好。”胡绩伟同志在发言中首先高兴地肯定了这一点,然后就“协商对话”发表了意见。他说,协商对话是十三大赋予我国新闻界的一项特殊任务,也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广  相似文献   

14.
电视从复盖面之广,影响之大来说,是透明度很高的“全方位观察窗”;从新闻舆论的代表性,公开性和权威性来说,它又是祛邪扶正,疏导言行的“社会法庭”。因此,它在诸种社会协商对话中应当发挥主渠道作用。那么,电视台如何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使协商对话真正起到传播、引导和鼓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深化改革的大潮冲击下,在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一种围绕国事心事,沟通上下感情,密切各方联系的社会协商对话活动日渐兴盛,与之相适应的对话新闻也蓬勃兴起。对话新闻,即领导与群众,这部分群众与另部分群众,就某个普通关心的现实问题,平等对话,交流思想,民主协商探讨和研究问题的一种纪实性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形式,最早见诸报端的,是发表在1984年12月13日《工人日报》上的《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答——一位企业党委书记关于企业思  相似文献   

16.
十三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新闻改革指明了方向。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对话,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这对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方面,我认为工人报纸具有自己的优势。这是因为,工人报纸是工会组织的机关报,是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喉舌。这是工人报纸区别  相似文献   

17.
新闻观念是历史性的观念,这与新闻实践和新闻业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变迁具有深刻关联,因而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主导新闻观念。本文所讨论的"新新闻"观念是相对传统职业新闻观念而言的新生新闻观念。"新新闻"观念承继了传统新闻观念的核心价值,也融入了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实践中呈现出的新特征与新内涵。"新新闻"观念在本体论上依然将新闻视为一种特殊的事实信息,但不再把新闻实践看作是职业工作者和专业新闻媒体垄断的"特权",强调新闻是包括职业工作者与其他社会主体在内的多元主体协商、对话的产物,是一种文化协商机制与社会个体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亦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展开交往、交流、对话的特殊中介。作为一种新生的实践观念,"新新闻"观念中的新闻为传统的公共服务理念增加了新的理解方式,为重构新闻业的社会角色和文化身份提供了有益的观念基础,也推动并体现了新时代新闻研究的范式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18.
刊林漫步     
新闻改革的近期目标党的十三大以后,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人连续三次座谈,讨论1988年的新闻改革问题。座谈会认为,当前新闻改革应着重做好四件事: 一是提高开放程度,增大信息量。二是组织好社会协商对话的报道。三是正确开展批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四是提高宣传水平,增强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9.
疏通协商对话渠道,把报纸办得更加可读、可信、可亲,这是我们宜兴报今后进行新闻改革的重点。大众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新闻信息传播,不能满足于单向传播,而要注重信息反馈,搞双向传播,既要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又要反映受众的意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上下沟通的作用。过去,我们宜兴报在疏通协商对话的渠道,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信、可亲上作了一些探索。那么今后怎样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呢?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20.
认为“协商对话”是十三大赋予我国新闻界的一项特殊任务,也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出台,新闻改革怎么办?这是党的十三大后首都新闻界在学习赵紫阳同志的政治报告,落实十三大精神中所共同思考的问题。在11月17日首都新闻学会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探讨。胡绩伟等同志做了中心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