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朝寒人势力在政治上的兴起,文化素养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是其重要因素。自永嘉之乱,来自北方的门阀士族大多迁徙到江南地区,北来门阀士族对江南地区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江南地区文化取得长足发展,寒人也从中受益,南朝寒人兴起也正是门阀士族对江南地区文化开发的重要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朝之际,中国地主阶级在其演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形态——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它是当时地主阶级的核心和主体,是当时社会的统治力量。它和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一般形态相比,有其鲜明的经济、血缘、政治、军事和文化诸特征。史学界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门阀士族乃是中国地主阶级最腐朽没落、荒淫无度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惰力。本文试就门阀士族的形成与消亡的原因,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况山 《文教资料》2007,(29):53-54
士族存在形态和士族政治,是研究中国中古时代的根本性问题。魏晋时期国家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巨大变化,是随着士族社会的兴衰而形成的。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的坚强有力,也是根源于士族在乡村拥有巨大的社会势力及文化优势。所以本文探讨了魏晋时期门阀制度下士人的家族观。  相似文献   

4.
六朝之际,浙江地区不仅是当时政府的最重要的经济基地,且为当时江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时有“今之会稽。昔之关中”之称。而门阀土族垄断着该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所以,六朝浙江方志,从内容到形式,都打上了门阀士族的烙印,从此意义上说,乃是该地门阀士族的方志。兹将从四个方面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5.
从两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婚姻心态的三个特征,着重探讨了门阀士族势力衰落的必然趋势,从而进一步揭示了门阀政治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说明了社会群体心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隋末农民战争给了关东门阀士族以沉重的打击,而以李渊父子为核心的关陇门阀集团却乘机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并进而成为自魏晋以来最大的执政门阀士族集团。门阀政治在唐代前期得到了复兴,在中国古代门阀政治发展史上,继东晋后出现了第二个高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门阀政治逐渐衰落。在安史之乱后,唐代门阀政治体系崩溃了。这不仅是唐代门阀政治的结束,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自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的结束。唐代门阀政治有三个主要特征。它们是:(一)皇权与门阀大族的紧密结合;(二)门阀政治的基础有所扩大;(三)唐代门阀士族的腐朽性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7.
维护门阀士族政治经济特权和崇高社会地位的门阀制度,形成于魏晋时期,充分发展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崩溃于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地主阶级分为士族和庶族两个阶层,士族包含门阀地主和寺院地主,庶族包含豪族地主和富商地主,通过对这几个地主阶层的分析可以得知: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不断加强、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品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8-21
清河崔氏在唐代定著清河大房、清河小房和青州房三房,与赵郡李氏一样,清河崔氏每一房的世宦发展并不平衡,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而且高级官员和中低级官员比例差异较大。门阀士族的家产境遇及门荫制选举地位的演变,是影响门阀士族世宦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门荫制是影响门阀世宦的直接因素,进士科只为门阀士族的衰落提供了一个历史可能。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的修撰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而兴盛,成为维护门阀士族利益、巩固门第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张晟钦  钟罗庆 《文教资料》2014,(30):123-125
南朝时期,陈郡谢氏家族文化在玄学传统之上进行微调,形成了“家风之变体”。此“变体”之“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吸收儒学为应世工具,对家传玄学中的“情、礼”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第二,吸收法家治国方略,使谢家家族文化向多元化发展;第三,家传玄学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不拘礼法、狂放不羁转为“止足”内敛。然而,究其原因,南朝士族门阀制度的衰落是谢氏家族文化改变的根本原因,而家族文化的改变又反映着士族门阀制度衰落的历史现状,且二者时间点吻合。因此,谢氏家风之改变并非偶然,其后透露着士族门阀制度衰落的末世之音。  相似文献   

12.
从史学研究的视角看,“崔浩国史案“案发的原因是崔浩利用撰修国史,调整汉族士族门阀在整个拓拔政权中的地位,受到拓拔最高统治层的打击而致.从本质上看,“崔浩国史案“是不同文化背景的门阀士族在调整政治秩序方面的矛盾冲突,也是汉族门阀与鲜卑统治集团之间矛盾斗争在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门阀制度     
这是以宗族为中心讲究家庭出身的一种制度。自魏文帝设九品官人法,门阀制度开始发展。南北朝时,达到顶点。当时社会上最重视门第出身。其目的是维护高级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巩固其经济上的荫亲制度,压抑中小士族的发展,以??到他们对人民残酷剥削的目的。东晋南北朝时,?迁的北方大族,有王、谢、袁、肖和南方士族大??  相似文献   

14.
门阀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许多同志都主张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当然,就整个封建社会来说,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是一切封建特权的基础;但对门阀士族制度来说,这不免失之笼统.因为,它不能说明以下两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一、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土地所有制并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有现象,而是各个朝代都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就其发展趋势来说,越往后规模越大.可是,为什么其他历史时期没有形成门阀士族制度?第二、南朝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进一步发展,为什么门阀士族制度却开始衰落了?  相似文献   

15.
南朝时期,皇权重新主导了官方文化事业建设,官方组织了参与程度深浅不等的各类史学撰述活动,在国史、起居注、典章制度、谱学等史学领域取得不俗成就。南朝官方史学发展,离不开门阀士族的广泛参与。门阀士族以浓厚的撰史意识和活跃的史学实践,完成了南朝史学官修与私撰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南朝官方史学乃至整个南朝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永嘉时期,大量中原士族南渡江左,清谈之风也随之迁移到南方,成为东晋的文化主流.在东晋门阀政治社会里,士族门第的维持,除需要依靠优越的政治资本外,还需要有清谈名士来支撑,以不断提高家族的社会声望.是否精通玄学,善于清谈,成为一个家族在社会上显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晋宋之际 ,政局多变 ,已趋于衰落的门阀士族积极投身政治运动 ,期冀在新王朝重振家声。随着刘宋皇权的日渐加强 ,统治者对门阀士族采取了种种限制、打击措施 ,迫使他们不得不从竞进转向退让 ,一步步退出了权力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东晋文人的历史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灭亡后,在江南建国的东晋王朝上下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历史反省思潮。在此环境中,东晋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核心人物虽然皆出身于门阀士族,但却形成了有别于前代名士政治的两大特征,即对事功的重新重视和个人才能的文武合一。随着名士文化的发展,在士族文人文化的发展,在士族文人中又逐渐产生出另一重文化人生,同时对名士政治的价值理性不断地进行消蚀。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制度影响深远,此历史阶段,门阀士族入仕途径的变迁记载了门阀制度的盛衰历程。"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是这段历史时期门阀士族进入仕途的两大主要途径,这两种入仕途径与门阀制度的盛衰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发展与衰落都与皇权政权密切相关。九品中正制在发展过程中,走上了与门阀士族政治相结合的道路,并服务于门阀政治。然而,皇权一直对它顽强地发挥影响与作用,并最终在皇权的作用下不得不走向衰微。魏晋南朝时期,尽管门阀大族努力经营自己的政治模式,但皇权政治仍然是社会历史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