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如何对孤独症儿童开展早期教育训练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早期教育训练的方法,笔者参照国外资料,分别选用《教育分析纲领》、《早期训练指导纲要》及《波特奇计划》等三项教育方案对32例年龄在6岁以下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家庭训练指导。参加训练的患儿能力在半年内(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运用三项方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能力评定,有助于发现孤独症儿童发育障碍的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为制定教育训练方案提供了依据。三项方案配合使用可以促进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教育训练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儿童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奥尔夫音乐疗法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运用中,运用奥尔夫音乐疗法中的语言训练、律动训练等对8个孤独症儿童进行实验研究,将这些患儿实验前后的评估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奥尔夫音乐治疗训练是改善孤独症儿童各方面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本文就孤独症儿童豆豆(化名)的语言训练过程进行了研究,以寻求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其进行语言能力测试,制定主要训练目标,再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从而提高豆豆语言能力以及交际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孤独症儿童普遍眼神交流能力很弱,提高孤独症儿童看人的能力,对于提高教育康复的效果非常重要。孤独症儿童的看人能力训练可以围绕呼名反应训练、注视对象训练、视觉追踪训练三方面进行。开展训练前,教师要根据孩子的能力状况制定适宜的训练目标,并基于目标的确定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抓住训练动机,强化呼名反应;捕捉训练契机,塑造注视行为;巧用游戏活动,提升追踪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常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6岁时已基本形成.语言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迟缓,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基本要求,要谈不上与人交往。发展孤独症儿童的口语能力,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本就孤独症儿童李某的语言训练方案、训练的目标和方法进行探讨,以寻求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郁松华  陆欢 《文教资料》2011,(18):147-149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重要特征之一。发展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帮助他们走出孤独的重要一步。本文以孤独症儿童东东为例,阐述了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训练中,是如何从一个毫无任何意义的发音发展到一个有表达需要的字词的。本文通过运用实物强化法、游戏引导法、运动训练法,以及音乐陶冶法对该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儿童缺乏生成性技能,生成性技能受重组泛化能力的影响,矩阵训练是提高孤独症儿童重组泛化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对国外将矩阵训练应用于孤独症儿童言语行为干预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其在被试情况、干预人员、干预环境、评估工具、矩阵特点、实验设计、干预目标、干预措施、干预效果等方面的现状和特征,探讨矩阵训练的优缺点与影响重组泛化效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为矩阵训练在我国孤独症儿童干预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静  王敏 《文教资料》2011,(3):132-133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心理发展障碍,社会互动困难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主要特征。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RDI)依据一般儿童习得建立情感关系能力的方式,运用详细的人际发展评估方式,以游戏为主导,采用指导师和家长引导式参与游戏的方式,训练孤独症儿童进行"经验分享"这种重要的社会互动行为,对培养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协调机制具有较好的效果,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研究的回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往缺陷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特征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有关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的相关研究,并分析、探讨了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湖北省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的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的确诊与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误;孤独症儿童接受的训练主要为语言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和完成指令方面;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面临情绪、社会舆论以及经济压力:家长对培训机构、政府和社会的需求最大.提出以下建议:为家长提供孤独症...  相似文献   

11.
课题名称:《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诊断和教育训练》课题类别:北京市重点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承担人:北京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王梅联系地址:永外蒲黄榆100075系统总结国内外有关孤独症儿童的医疗、评估、教育与训练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较系统、全面地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训练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1.提出教育诊断是指以教师为主,专家、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利用一系列方法了解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找出其问题和困难所在,并据以设计补救性教育训练计划来帮助其克服困难,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的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湖北省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的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的确诊与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误;孤独症儿童接受的训练主要为语言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和完成指令方面;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面临情绪、社会舆论以及经济压力;家长对培训机构、政府和社会的需求最大。提出以下建议:为家长提供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培训机会;成立孤独症家长互助组织,缓解心理压力;政府加大对孤独症干预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验证孤独症儿童的社会知觉能力发展相对正常的理论的同时,为广大教师的孤独症教育训练矫治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方法: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在孤独症儿童识别图片人物情绪时,设置两种情境:1.教师对孤独症儿童判断图片表情过程中的行为给予表情或身体姿势变化等回应;2.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提供任何提示情境.比较两种情境下,儿童完成任务的准确率.结果:孤独症儿童行为受教师情绪变化的影响.结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知觉能力发展相对正常,教师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时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14.
关键反应训练是一种基于应用行为分析、具有循证实践支持的孤独症儿童干预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2001年至2021年发表在国外核心期刊上有关关键反应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干预效果的14项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分析,检验关键反应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沟通技能、社会互动技能、日常生活技能、问题行为及运动技能等五大领域的干预效果。研究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关键反应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沟通技能和增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互动能力;(2)与对照组相比,关键反应训练在提升孤独症儿童日常生活技能、运动技能及减轻问题行为方面并无显著优势;(3)机器人辅助的关键反应训练显示了巨大的干预优势。结合研究结果,文章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儿童孤独症的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制的《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接受统合训练的20例孤独症儿童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训练后孤独症儿童的前庭功能失调、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不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均有改善。在医学界尚无突破性治疗进展的情况下,对这类孤独症儿童早期进行有计划的感觉统合训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一例孤独症儿童的基本认数能力进行分析评估,探讨在融合教育环境下,建立规范教学常规,创设合适的教学形式,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认数教学,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认数能力,并使其在融合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障碍之一,它严重制约了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因此,关注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尤为重要。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语言训练更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旨在验证该方法对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有效性,并对干预的过程进行实践探讨。治疗小组基于前期行为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运用了前提控制、消退、区分强化等行为矫正策略,进行为期约三个月的干预。总的研究过程包括行为功能分析和干预实施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通过问卷和观察等形式收集数据,最终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注重外部因素也就是从环境因素中寻找其原因;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策略来分析和处理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应关注其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采用音乐治疗干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的方法,研究了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效果。将具有语言障碍的孤独症儿童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的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干预,经过三个月的干预治疗后,测试治疗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语言能力。结果显示:经过三个月的音乐治疗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惠菊 《家长》2022,(22):52-54
<正>关键反应训练(PRT),是为数不多的经过循证的孤独症干预方法。针对孤独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习得性无助,学习缺乏动机等问题,运用关键反应训练的干预方法,在动机领域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能激发其学习动机,显著提高学习效率。文章根据笔者在动机领域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情况,结合实例阐述了干预时如何做到五个元素:即坚持“儿童的选择”;分散安排任务;进行任务变换;进行自然强化;强化合理尝试等。关键反应训练(PRT)是以应用行为分析(ABA)为理论基础,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的一项突破性的自闭症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