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迅在《故乡》中揭示了个“我”的生存困境:处于困境中的个体容易怀旧,但过去的完美世界只能是幻想,现实世界是荒谬的,置身于其中的个人是孤独的;个体存在的意义在于自我选择,而自我选择也只是一种“绝望的挑战”。哲理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使《故乡》成为了一个哲理的漩涡;哲理漩涡产生的张力保证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人的栖居是建立在诗的基础上的。”在海德格尔看来,荷尔德林是诗人的诗人,而“荷尔德林步入其诗人生涯以后,他的全部诗作都是还乡”。诗使我们回到故乡。而童年与故乡是相互缠绕的。故乡之所以是故乡,是因为童年时我们栖居于那里,是童年的生活使我们早期的栖居地成为我们的故乡。而童年又是故  相似文献   

3.
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尤其擅长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热切地关心着小人物的生活困境。凭借着诸多国内外大奖和国际影评界的肯定,他渐渐变成中国影坛的传奇人物。《小武》《站台》《任逍遥》是其早期作品,构成其“故乡三部曲”,拍摄地点均取景于其故乡———汾阳,由此可见,其作品对故乡的关注尤其突出。从《站台》的影像风格着手,有助于研究贾樟柯电影世界中的“在地性”。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故乡》历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其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了解 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现实;领会鲁迅先生对被压迫被剥削农民的深切同情和造成其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小说突出一个“变”字。从故乡人物的变化,故乡环境的变化,“我”的心情的变化等诸方面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揭示主题。   关于故乡之“变”,历来分析甚多,但大多从两个方面着手,即记忆中的故乡和现…  相似文献   

5.
故乡有三个含义:地理的生养所,宗族的结聚地,文化心理的生活区。苏轼有极其复杂的故乡观,“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为其一著名表述。从关于故乡思考的逻辑进程言,这是属第三阶段的故乡意念化。此外,苏轼还有浓厚思乡情结中对异乡排斥的故乡具化——这与其生于“贵经术而重氏族”的蜀地有关,故乡泛化,以及属于最高阶段的异乡故乡化、故乡“寄生”化——这与其有“寓”“寄”于“物”、强调随缘自适的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6.
《故乡》是鲁迅在1921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一篇小说,从“风雨如晦的故乡”到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关于《故乡》的解说就没有停止过。郑振铎在给周作人的信中指出:“近来创作世界产品虽多,好的却极少,鲁迅君的《故乡》可以说是最好的作品。”其实,经过岁月风尘的风干与磨砺,《故乡》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7.
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 (一 )回忆中的“故乡”   “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   它的“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得出来:   1.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  相似文献   

8.
我相信,不论什么人,当他与故乡告别时,他的心情一定是很矛盾、很复杂的。鲁迅1898年背井离乡外出求学,漂流东洋后栖身北京;1919年返回故里,决定卖掉老屋,接母亲及家眷举家北上。此番搬家,可以说是同故乡的诀别了,他将永远离开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将埋葬童年少年的美好记忆,他将割断同这里的各种联系,他将孑然一身去陌生的世界闯荡。古人讲“叶落归根”,而年届“不惑”的鲁迅,却是要“拔根而去”,这种“拔根”式的生命、情感体验,不能不使鲁迅产生一种人生的悲伤感、漂泊感和对未来的困惑感。此后,鲁迅再没有回过故乡…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作者故乡柏拉特罗夏天具有标志性的景物:“咬伤”动物的虻,松树间“逡巡”“躲着”的蝉,多沙的风景,“开着朦胧的巨大的花”的各色玫瑰,雾霭,陌生的鸟,“光顾橘子”的长尾凫,故乡的人们则“隧慢地吃着”“清甜的瓜”……文章热情歌颂了故乡夏天的美好、富饶,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隐匿的乡思     
赵冬俊 《湖南教育》2007,(11):17-17
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短短四句,只二十字,就将思乡人的“一种儿童式的天真”表现得淋漓尽致—来自故乡的旧友燃起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他思绪万千,心潮起伏。以至手足无措得不知如何“招呼”同乡旧友!“应知故乡事”,几近“正确的废话”。但正是这“笨拙”的开场,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3.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7.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显示,社会因素、企业因素、专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都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就业。针对与此,本文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重视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比赛中兴奋剂使用与禁止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 ,违反体育道德 ,破坏“公平竞争”的准则 ,危害运动员的生命与健康 .简述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的历史和现状 ,兴奋剂对竞技运动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危害 .阐述了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的鲜明态度 ,以及我国政府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坚决立场和不懈努力 .旨在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排除兴奋剂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20.
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学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轻松的授课氛围,在鼓励、创新、关爱、感染等教学互动中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