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秀 《黄山学院学报》2011,13(5):96-100
1919年以后,精武体育会开始向马来西亚等南洋一带华侨聚居地发展,在马来西亚建立精武会达20个,使马来西亚的华人武术传播由私自传授、秘密结社,变成为用学校和武馆形式向社会公开传播的局面。马来西亚精武会传播的内容除保持精武武术传统技艺外,还包括其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并且成功结合了民族文化和西方的体育精神,适应时代发...  相似文献   

2.
滨下武志的朝贡贸易体系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为中心、包括东亚和东南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朝贡贸易体系在该地区近代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亚洲经济圈,不仅在前近代,而且在近代也规定着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发展是近代体育兴起的基础。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学校教育首先出现了体育,维新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教会学校的体育和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对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军人物. 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梁启超曾不断介绍和传播西方体育理念,积极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现代化,是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梁启超的体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体育思想以"新民"为终极目标;主张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缺一不可;提倡军国民主教育,推崇"尚武"精神;注重女子教育和平等体育.梁启超的体育思想,不仅是当时救济积贫积弱之中国的"良药",对今天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仍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莹 《教育评论》2015,(4):151-153
海外华侨教育大都以中国为典范。以中国为本位的教科书在英属新马华校百年间的变迁既是当地华人社会追随中国本土教育的具体表现,也是近代海外华侨教育在异域环境下不断演进革新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唐雨 《华章》2011,(21)
广西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地区广,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尤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推动下,国家以南宁为桥头堡建立辐射东南亚的经济圈,在广西旅游的发展上更是以打造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为拳头品牌的发展思路,经济搭台旅游唱戏,打通东南亚旅游渠道,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面对近代中国严峻的政治形势和森严的文化壁垒,以马礼逊、郭士立、伯驾等人为主要代表的早期来华传教士,在长期实践、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一种以向当地居民提供义务性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协助传教活动为最终目标的传教模式和理论,即"医药传教"。"医药传教"是基督教海外传教活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以及近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军国民教育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下产生的.军国民教育在对中国传统教育变革的同时奠定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规范了学校体育形式,丰富了课程内容,促进了社会体育的推广和普及,孕育和加速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是近代中国数一数二的历史悠久、影响力巨大的报纸,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很有研究价值。利用《新闻报》去探究中国近代体育是一种尝试,通过它的视角看中国近代体育,来评论和分析近代体育的发展和影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简略勾勒基督教在近代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发展,探讨基督教与海外华人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近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中国本土社会与殖民统治的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两个阶段,其中,中国 本土社会与殖民统治的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基督教与海外华人民族认同之 间亦非简单的对立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东南亚华人基督教拥有西方宗教、移民宗教与海外华人宗教三重身份,反映殖民地背景下华人社会的现实处境,为华人基督教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重庆国民政府为应对日伪对南洋华侨的蛊惑性宣传,同时为给政府各部门在南洋和华侨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方案和依据,于1942年设立南洋研究所,开展南洋和华侨诸问题的研究。研究所制定了庞大的研究纲领,但是主事者安插亲信、内部矛盾尖锐、研究条件有限等因素,导致整体成效不佳,开办三年后被撤销。研究所出版《新南洋季刊》两期,刊载研究南洋的理论方法、介绍南洋史地、民族研究、华侨研究、经济研究等论文,对普及南洋知识、推动南洋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在揭露日本侵略南洋图谋和行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旅游“性价比”较高的东南亚长期受到追捧,成为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的热点区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赴东南亚出境旅游的区域范围更加广泛,与此同时,面临的自然灾害更加多样,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更为复杂,消除出境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隐患也更为棘手。因此,有必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南亚出境旅游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总结东南亚出境旅游安全管理的现状,剖析东南亚出境旅游安全管理的障碍及产生原因,提出解决“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游客赴东南亚出境旅游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对上海3所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初级水平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后发现:与其它地区的留学生相似,东南亚学生中过半数(66%)的学生希望老师先了解他们想学的内容后再教;他们也表示出希望通过听力课“听懂日常生活内容”;在教材题材的选择上,学生认为初级听力教材的主题、话题内容应该呈现多视角、多元化的特点,以满足他们学习和以后工作、旅游等的不同需求;统计也显示,东南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需求相对较少,这与中国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的相似性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政府经过激烈的争论,选择了侵略东南亚各国而不是北上攻打苏联的战略。众所周知,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而且可利用率很高;苏联境内也有很丰富的资源,为什么日本南下攻打东南亚而不北上攻打苏联呢?实际上,这种选择是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作为心理学的哲学方法论之一,对心理学的影响是明显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深受现象学的影响。现象学不仅在哲学观点上,而且在方法论上,都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表现出了一致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不仅对现象学哲学有很大程度的继承,而且在许多方面都有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与琉球之间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有赖于中国政府的扶持和帮助,琉球王国在十五世纪时成为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以此王国进入了繁盛的时代。邻国日本对此觊觎良久,其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向琉球渗透,最终以侵略战争的方式把琉球置于控制范围之内。中日之间为此展开了一场特殊较量,对其结果的反思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东亚的国际形势和进一步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南亚的丝绸贸易源远流长。明前期,在“海禁”政策和统治者“薄来厚往”思想的影响下,朝贡贸易成为两地丝贸的主流形式,私人贸易虽有所发展,但其重要性却远不如前代,随着两地贸易的发展,中国丝绸在东南亚的行销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一直保持着出口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80年代以来汉语学界关于东南亚儒学与孔教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研究的热点国家为儒学曾为王官学的越南和当地华族有话语权的新马;研究的重要兴趣在于东南亚国家儒家文化流播的历史及其镜鉴意义;研究的核心问题则在于儒家文化与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内在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儒家文化现代化调适;研究队伍中,中国学者与东南亚学者的视角、方法、成效往往有差异,前者多宏观论述,后者重实证研究。东南亚儒学是当地华族作为少数族裔保持族群意识、维系文化认同的核心资源,从族群意识、文化认同的角度切入东南亚儒学,也许才能把握住其内在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对南洋市场的开拓与近代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出口对象国的不同,于我国工业化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南洋作为华侨集中之地,实业家加紧对南洋市场开拓,取得了很大的海外市场份额,对我国出口加工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化过程影响巨大;但国货生产在利用华侨优势获取经济利益时也滋生了一些负面因素,这制约了中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于战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郁达夫认为日本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的“抄袭”,缺乏创造性。随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步上军国主义的道路,其文化也走向倒退。作家堕落,作品内容趋于反动,文化生活十分空虚;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侵略。使日本成为毁灭人类文化的敌人。然而中国文化有五千年历史,隋唐之时曾“开发倭夷”;将来“建设东亚新文化”,责任也还在“我们的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