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0月23日,第11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为获奖者颁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等出席大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主任徐绍史主持大会。  相似文献   

2.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相似文献   

3.
正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面向全国地质工作者高层次的地质科学奖。主要奖励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为发展地质科学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其下设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除荣誉奖外,共选出获奖者不得多于15人,获奖者一生  相似文献   

4.
皮晋平 《初中生》2009,(9):18-19
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这一理论的创立者就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李四光。  相似文献   

5.
卢耀如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1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1952年院系调整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参与实践及指导了一系列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的勘测研究。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相似文献   

6.
自学重点:通过选取典型场面,围绕对话恰当地插入、议论、抒情等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李四光热爱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自学步骤:(一)课文以“地质之光”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提示:以“地质之光”为题,歌颂了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光辉卓越的贡献和他闪闪发光的一生,也表  相似文献   

7.
《地质之光》是徐迟写的报告文学,报告的是李四光的事迹.发表在《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第十期,已选入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第六册,节选的是该文第五、六部分.为了便利教学,现介绍参考材料如下: 李四光是科技战线上的一面又红又专的旗帜,是老一辈地质科学家的代表,他创建的地质力学第一次把运动、把应力(压力、张力和扭力对物体的作用)、把力学带进了动态地质学,在地质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四光是卓越的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四光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可说是我国地质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9.
《地质之光》是徐迟同志的力作之一。它形象地表现了科学家李四光思想感情的深刻变化,和他在地质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新成就:它在语言运用上独具匠心.这里着重谈谈它在选用词语、选择句式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新闻集萃     
驻英大使与旅英专家学者座谈见到各位旅英学者,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电影《李四光》,李四光先生三度来英,为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海外华人专家学者一直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李四光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作为地质力学的创始人,还是科技创新的典范。 --《奇怪的大石头》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在成都理工大学成功举办,吸引了全国26所高校的61支队伍参赛.竞赛分为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地质标本鉴定、钻井岩心地质编录、综合地学知识及技能4个单元.竞赛成绩分析表明:参赛学生对地质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而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差,且各地质类高校参赛学生之间差距明显.根据本次竞赛具体情况,结合当前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现状,分析了我国高等地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5个方面探讨了高等地质教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自主创新的楷模 ——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是我国近期提出的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这四句话恰恰概括了李四光(1889~1971)一生的治学特点。重温他创建的地质力学和大陆车阀说将使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什么是中国特色。回顾他在上世纪50~70年代领导新中国地质事业各个方面所作的贡献将使我们懂得什么叫做支持发展、什么叫做引领未来。李四光为青年地质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4.
<正>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贫寒人家。1904年5月,14岁的李四光赴日本留学。他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李四光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不久,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李四光愤然辞职,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  相似文献   

15.
日益增多的山岭隧道多处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的地区,以我国西南地区尤甚.在山岭隧道的勘查和施工过程中,常伴随着岩体破碎、岩溶、岩爆、煤层瓦斯和采空区等特殊工程地质问题单独或者交错出现,带来严重安全隐患,耽误工程进度.超前地质预报是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效避免此类工程地质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简要论述了华蓥山隧道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掌子面与开挖掌子面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了山岭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成效,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四光教授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文中对李先生的科学思想、科学创新精神 ,谈了一些初浅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地质之光》反映了地质学家李四光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科学的动人事迹,对于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无疑是有益的.但是,作为典范文章列为中学语文教材,有些地方似乎还值得商榷.一喧宾夺主课文第一部分第二层(即第三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本文主要谈这一层)写周总理看望李四光夫妇,作者选取这一典型事例,按照常规,一般有这  相似文献   

18.
还在研究地震预报的李四光 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1971年因动脉肿瘤破裂而去世.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挂念着周总理交给他的地震预报研究任务.这天,李四光就这个问题同秘书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并一再嘱咐秘书:"明天把全国地图带来继续研究."第二天,秘书带来了地图,李四光却与与长辞了.  相似文献   

19.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乌鲁木齐召开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国际大会上郑重宣布:塔里木盆地已成为中国石油的战略接替基地。在我国卓越的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地质力学  相似文献   

20.
在嘹亮的鼓号声中,北京市海淀区第三实验小学的队员们迎来了"李四光中队"特邀辅导员--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教授。 赵教授专门为队员们做了地质讲座,他从自己为何选择学习地质讲起,谈到了认识地球、保护环境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