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战争的条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意义,窦固、窦宪两败北匈奴.  相似文献   

2.
王灿国 《考试周刊》2012,(24):30-31
汉武帝登基不久就发动了长达四十四年的征伐匈奴的战争。战争前期,汉王朝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安全而战.太史公对此持赞成态度。但当战争取得胜利后,汉武帝却滋生了好大喜功的骄傲心理,穷兵黩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了深刻的批评与讥刺。  相似文献   

3.
对于汉武帝用兵匈奴,史学界评说不一,但多肯定地他的功绩。然则仔细考察,他发动的几场大规模战争给整个汉王朝乃至整个民族都带来了灾难。汉匈之间的矛盾并非到了用和平的方式无调和的地步,而汉朝和匈奴双方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些都与汉武帝及其王朝的强控意识紧密皇权,强控思想在这场战争的过程中走向强控现实。  相似文献   

4.
一汉代经济政策在汉武帝时代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汉武帝时代①之前的汉代经济政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清净无为,轻徭薄赋。这既是秦末农民战争后社会经济极度凋敝的无奈之举,也是西汉初期的统治阶级以“黄老无为”之道为基本国策的结果。这一政策在汉高帝至景帝五代70多年中得以延续,成功地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极大地充实了国力,为武帝时一系列重大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汉武帝时代,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国家战略决策的高度看,变化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本国策的转变,由“黄老无为”转向“外儒内法”,即在儒家思想外衣之下的法家之道。而经济政策转变的直接原因,在于国家财政开支急剧增长,国库频频告急。1.巨额军费开支是汉武帝时代国家财政支出的最大项目。从前135年闽越之战到前89年颁布“轮台罪己诏”的46年中,几乎无日不用兵,其对象从南方的南越、东南的闽越、西南的夷族、东北的朝鲜、西北的大宛到北方的匈奴,可谓八面出击。尤其是对匈奴的战争更是旷日持久,从前133年的马邑之战到前90年李广利出击匈奴,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15次之多。其中,仅前123年、前119年的两次大胜后的赏赐就分别用去黄金20多万、50万斤②,前121年赏赐投降的匈奴部落...  相似文献   

5.
西汉王朝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实行"和亲政策",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实行"征讨政策",不但没有征服匈奴,反而使汉朝国力衰退。元狩四年以后,对匈奴实行"绥抚政策",又使经济恢复发展起来。从西汉王朝对匈奴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6.
如何稳定货币,健全钱法,一直是汉初统治者而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课题。这一问题,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变得更加尖锐起来。汉武帝凭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造成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大增,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支援战争的需要,汉武帝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改革,改革币制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的斗争当中,汉武帝曾根据御史大夫张汤的建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9.
匈奴奴隶主贵族不断向汉朝发动进攻,对西汉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坚决打击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武装进攻,完成内地与西域的统一,成为西汉政府和广大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从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全面用兵进行反击,元封二年(公元前108年)汉军降服了楼兰和姑师,揭开了汉朝统一西域的序幕。至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朝五路大军再次对匈奴全面用兵,历时半个多世纪。汉军获胜,匈奴在军事上的节节失利,导致了内部矛盾加深。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因担心被单于所杀,遂率4万余众降汉。同年,汉朝在西域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建立了新疆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中央政府行使主权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首任西域都护由郑吉担任。  相似文献   

10.
西汉初期,匈奴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王朝在与匈奴打交道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早期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的"征讨政策"、汉武帝后期的"绥抚政策"虽终武帝之世,匈奴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但为以后最终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也对促进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汉武帝的敛财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究其目的与效果并非是抑商重农,或农商并重。这些政策是为了迅速聚敛社会财富,以支持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并巩固大一统的帝国,同时也满足皇室的奢华生活。这些政策可统称之为敛财政策,它分为三个阶段:与民协商,互为换利;以法治商,与民争利;极尽物欲,不计后果。汉武帝敛财政策既给西汉社会带来抗击匈奴的胜利、巩固国家统一的正面效应,又为西汉走向衰落埋下了诸多隐患,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上最早在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起源于汉武帝后期的汉匈之战,是匈奴人所最早使用,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祸害。在武帝时代汉匈战争时期,匈奴人将战马捆缚前腿放到长城之下,对汉军说“:你们要马,我送你们战马。”而这些捆缚的战马是被匈奴胡巫施过所谓法术的,即染上草原特有病毒的带疫马匹。汉人将此马引入后,遂致人染病。到了战争后期,由于汉军攻势猛烈“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阻(诅)汉军”。汉军若触及、食用或饮用过设置牛羊尸体的水源,就会大染疾病,丧失战斗力。显然,这些牛羊是被胡巫作过特殊毒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一、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以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3.通过本…  相似文献   

14.
西汉中央政权对匈奴的战争是一场国内民族战争。匈奴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南下杀掠,给黄河流域先进的经济和文化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北方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对西汉统一的中央政权构成极大的威力。因此,汉武帝对匈奴奴隶主贵族集团进行征讨是完全必要的。本文拟在作战方针上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5.
居延汉简所见《兵簿》《被兵簿》──兼论居延边塞兵器配给赵沛汉武帝继位是汉匈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汉政府一改以往对匈奴的战略防御,主动发动对匈奴的战略反击,收复了河南地及河西走廊,从武帝元封到太初年间先后在河西地区建立了河西四郡。太初三年(前102年...  相似文献   

16.
刘作奎 《科技文萃》2005,(4):124-126
匈奴人是最初在蒙古高原活动的一个游牧民族,我国从有记载的编年史开始就一直有他们的踪迹,殷商时期,他们被称为鬼方、犬戎等等.从春秋时期开始,匈奴人不断南下骚扰.西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匈奴元气大伤.西汉晚期,匈奴发生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朝消灭,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 10 9页 :“西汉初年 ,(月氏 )被匈奴逼迫 ,向西迁移。汉武帝了解到月氏人西迁之事 ,又得知匈奴单于曾残酷地把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制成饮酒器 ,大月氏深恨匈奴。汉武帝决定联络大月氏 ,共同对敌 ,乘势争取西域各国。”教学中我始终有一个疑问 :既然月氏和匈奴有如此深仇大恨 ,而张骞为什么却无法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使命呢 ?课本仅以时过境迁为解释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为此我查阅《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书 ,发现月氏与匈奴的关系远较书中所写的更为复杂。首先 ,月氏和匈奴共发生过两次战争。第一次匈奴和月氏的战事发生在楚汉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窦宪伐匈奴这一震撼欧亚的历史事件提出了新的见解,以大量史实论证了匈奴是因内部争权反目而出现分裂的。所谓匈奴中存在奴隶主贵族与汉敌对和与汉和好两种势力的说法不合历史真情,只能成为汉武帝的民族压迫和窦宪伐匈奴的宫廷丑闻的掩护词。此事表明:正确意见、政策遭到打击,错误意见、政策得逞,北匈奴败亡西奔,东汉时期华夏与北匈奴的关系由联合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19.
我之儒学观     
近些日子,学了不少有关孔孟之道的文章,那些被不少学者、教师奉为经典的论点,在我看来是根本没有实用价值的。当然,这也是基于我对孔孟反感,对儒家学说的厌恶。翻开历史,哪一个王朝不是建立在战争之上?汉武帝北击匈奴,唐太宗痛歼东突厥,成吉思汗、蒙  相似文献   

20.
苏武牧羊     
<正>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说着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