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2.
郑红卫 《考试周刊》2010,(51):63-6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在于找到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帮助学生内化所需掌握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极力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生活"之味,感受数学"抽象"之趣,享受数学"成功"之乐。  相似文献   

5.
谭燕 《中小学电教》2011,(3):144-144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王禄平 《考试周刊》2012,(65):68-6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如能把数学教材、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  相似文献   

7.
蒙山野 《广西教育》2014,(22):100-100
在聋班数学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将现实生活融入到数学课堂,促进聋班数学教学向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方向发展,利用生活资源,将数学课堂打造成为生活课堂。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0.
许观娣 《师道》2009,(11):36-36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任何数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模型。"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而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好数学呢?一、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数感  相似文献   

14.
思考起源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部分老师对情境的选择和使用不当,致使一些数学课为"情境"而"情境",从而使数学课失去了应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果将一勺食盐放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杨通文 《贵州教育》2014,(11):23-2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其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于是我在教学中积极链接生活素材,努力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践"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倪圣娟 《考试周刊》2009,(16):72-72
〈正〉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对数学一线的教师,更需要转变数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把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当中呢?结合数学学科教学,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不能光凭课本,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些都是强调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我们应为学  相似文献   

18.
陈美兰 《海南教育》2014,(10):33-33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数学课生活化;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引入数学教学,从而使我们数学教学的策略朝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方向而展开,努力实现教学的综合化、生活化和实践化,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已经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认识毫米和分米。在课的设计中,力求做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