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实验改进的原因 初中化学教材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常用的方法是在烧杯中加热水,烧杯口部放一薄铜片,然后在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铜片上不同的位置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和少量红磷,通过比较热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燃烧的现象得出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国内教学杂志中白磷水下燃烧改进实验进行归类和比较,针对实验中存在白烟未处理、白磷水下燃烧成功率低、仪器须经过特殊处理等不足,结合实际进一步改进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具有仪器易得、白磷在水下能持续并剧烈燃烧、成功率高且能有效防止污染等优点,非常适合课堂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3.
对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新装置改变了实验过程的供氧、燃烧和吸收的条件,缩小了白磷所处的水环境,使水环境的温度能迅速达到并保持在80℃以上,以保证氧气在水下离开导管后引发白磷发生彻底的燃烧和不留残余;借助氧气的持续通入,反应产生的污染物完全进入吸收装置并被处理,消除了隐患,减少了污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燃烧的条件"和"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操作进行改进。事实证明改进后的实验易操作、无环境污染、结论明显,有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白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中“燃烧条件”实验做了多种创新设计,使改进实验的器材易得、实验的连贯性强、能有效防止产物污染环境、实验的可信度高,非常适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郭强  支维洲  杨嵘  赵越 《化学教学》2011,(11):39-40
本文针对教材中"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的不足之处,介绍了五则该实验的改进方案。改进方案的共同特点是,巧妙利用空气,实现白磷在密闭装置内燃烧,取得良好的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红磷与白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在做可燃物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时,我对该实验稍作了改进:在一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这是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很快达到了这两个条件,所以燃烧了。铜片上的红磷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和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改用加热的方法就能使红磷燃烧。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把白磷拿出水和氧气接触。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拿起烧杯慢慢倾倒烧杯中的开水,当烧杯倾斜到一定程度,白磷裸露出来时,白磷马上燃烧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方便,节省时间,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学效果好。二、氢气跟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中,有氢气不纯,混有空...  相似文献   

8.
一、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红磷与白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在做可燃物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时,我对该实验稍作了改进:在一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这是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很快达到了这两个条件,所以燃烧了。铜片上的红磷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和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改用加热的方法就能使红磷燃烧。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把白磷拿出水和氧气接触。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拿起烧杯慢慢倾倒烧杯中的开水,当烧杯倾斜到一定程度,白磷裸露出来时,白磷马上燃烧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方便,节省时间,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学效果好。二、氢气跟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中,有氢气不纯,混有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的微量化设计,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用水吸收生成的产物,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对人体的危害,并可反复多次观察白磷燃烧现象。改进后实验兼具简约性、安全性、环保性、可操作性以及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1水下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改进 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用双氧水产生氧气,使白磷在水下燃烧,效果比较好,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见图1),存在三个问题:①氧气密度比水小——向上,难以与白磷接触,实验成功率低;②自磷在水中游离,与氧气接触的时间很短,燃烧现象短暂;③需氧气量大,现制氧气,费时。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明启 《辅导员》2009,(20):I0001-I0001
为了说明可燃物只要达到其燃烧的条件,便可以燃烧,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改进了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往的参考资料中在设计这个实验的时候,是在烧杯中或者试管中放入热水,把一小块白磷放进去,然后再通入氧气或空气(如图1所示),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实际的实验中,要取得明显的现象难度很大,因为要使白磷在水中持续不断地燃烧,在保证水温的情况下必须让氧气流和白磷持续不断地充分接触。  相似文献   

13.
白磷燃烧的条件有3个。一是可燃物、二是氧气(或空气)、三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的温度(着火点)。我对第二个条件进行了两步改进。这样一来增强了实验现象的可观性,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增强了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白磷的燃烧”的实验。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黄白烟污染教室空气,故将此装置略作改进。  相似文献   

15.
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见图1),存在三个问题:①氧气与白磷接触,实验成功率低;②白磷在水中游离,与氧气接触的时间很短,燃烧现象短暂;③需氧气量大,现制氧气,费时.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白磷的燃烧)中,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五氧化二磷,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首先,这个实验没有做到“绿色化”;其次,白磷和红磷同在1个铜片上,距离较近,有时白磷燃烧还会引起红磷的燃烧,导致实验失败;第三,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环境温度应相同,但在此实验中铜片上白磷和红磷对比是在同一温度条件下,而铜片上白磷与水中白磷做对比时温度不同,铜片上的温度肯定低于水的温度,虽然不影响实验的结果,但是对探究条件的假设是有影响的。基于上述三点原因,我对这个实验做了如下改动,通过多次实验证明,现象明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7.
1对“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 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中“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1.演示实验化繁为简 演示实验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一定要直观、省时、准确。如教材中白磷燃烧的实验,要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在操作过程中,自磷被吹的到处跑,浪费时间;氧气需要装置制备,操作繁琐。根据以上原因,我对实验进行改进,在白磷上扣个空集气瓶提供空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空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这样防止了白磷到处跑,节省了时间,又省去了制氧装置,操作简单,节约了药品;燃烧产生的白烟罩在了集气瓶中,减少了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06年4月第二版)上册124页图7-5(如图1)"白磷水下燃烧"实验.通氧气前,热水中的白磷只熔化而未燃烧,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即可看到白磷燃烧发出火光.这一实验很好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白磷)、温度(热水)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创新改进燃烧条件实验的方法是:利用减压装置将敞口装置改为密闭装置,实现安全环保;以热水为媒介,通过抽拉燃烧匙,达到控制变量的目的;利用橡皮管和止水夹,将塑料清洗瓶中的氧气与水中的白磷接触,实现“水中生火”的目的。从教学效果上看,创新改进装置的优点是:实验操作简单便捷,实验现象明显且能多次重复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