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全面完成国家课程标准中的STEM教育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即进行STEM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应当从学校实际和地方特色出发,探索STEM教育课程校本化建设的途径、策略、模式和方法,积极推进STEM教育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2.
在STEM教育起步阶段,课程选择是教学实践的首要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家或地方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提供的支持或指导型STEM课程、“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直接交付型STEM课程以及学校自主开发或与其它组织合作开发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构成了STEM课程可选择的三种类型。其中,兼具“学生发展立场-学校改革创新-教师专业实践”多重内涵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是办学主体实践智慧的凝结。国际上主要从教育决策、学校发展定位、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开发方法和策略等四个方面展开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研究和实践。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国际经验为我国STEM教育起步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开展跨学科融合的STEM课程研究,是学校推动和深化STEM教育的关键.文章介绍了基于项目学习的想象未来STEM课程的校本设计与实施,阐述了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及学习成效,为推动地区性STEM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7年发布的《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表明,结合各地的教育教学实践,STEM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能力等未来社会必备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有可能在学习者的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1]。将STEM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校本课程,对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加以变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提高技能。  相似文献   

5.
STEM教育强调培养学生采用跨学科思维解决真实问题,注重反思迁移的能力,其与“6E”学习模式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指导设计实施STEM校本课程。学生亲历“6E”学习模式各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针对STEM课程实施存在重要环节缺失、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及实施过程表层化等问题,构建基于“6E”学习模式的STEM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以工程教育项目活动为载体,通过问题串加知识链,触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和STEM核心素养的达成。  相似文献   

6.
未来已来,新一轮的课程变革强势来袭。其中,STEM教育就是不容忽视的课程变革走向。建于2004年的乐山市外国语小学,一直高度重视课程建设,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开发了覆盖所有学科的校本课程。2018年9月,市级重点课题《西部地区小学STEM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进行了开题论证.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的关键是教学改革,路径是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开发符合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统筹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的关键是强化三个综合课程:一是文史哲与国际理解整合的PHIL课程;二是数学与科技整合的STEM课程;三是游戏与体美劳整合的GLAS课程。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这个大众创新的时代,工程思维不再局限在所谓的理工科领域,而是被视为创新必备的思维能力。面对STEM教育的思维力及课程改革的挑战力,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应对这种挑战的一种较为可取的方式。本文以“设计环保清洁剂”STEM校本课程的建构为例,研究如何在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决策思维、工程设计思维、工程实施思维及工程消费思维,即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会提出问题,在产品设计中懂得分析问题,在探究实践中能够解决问题,在成果推广中实现价值认可。  相似文献   

9.
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课程。教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中应用STEM理念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现阶段小学生自身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因此,文章将简单对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定性分析法及定量分析法,对2010—2018年(截至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175篇STEM教育期刊文献,从研究主题、研究进展、文献作者所属机构、核心期刊刊载情况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核心期刊刊载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加强实践研究,进行STEM师资培养,开发STEM校本课程,应该是未来STEM教育工作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科学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围绕学校开展的STEM教育课程,重新整合素材,完善“STEM+创意写作”的校本教材模块,探索“STEM+创意写作”的特色教学策略。实践证明,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的科学写作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整合性STEM教育框架基于STEM理念,阐明对整合性STEM的共识性理解,首次提供了涵盖K-12阶段的整合性STEM课程资源,绘制了STEM课程路线图,提供在课堂层次实施STEM的课程路线,为整合STEM方法的系统转型提供支持,以数据驱动STEM教学与评价,制定有效的STEM课程项目和STEM教师专业发展框架,推动整合性STEM课程实施与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运用STEM知识去解决真实问题,提高创新、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21世纪技能。美国整合性STEM教育框架的课程理念、课程路径与课程支持系统,对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STEM教育改革,开发全学段的STEM教育整体框架和课程路线图可以提供有益借鉴,包括基于标准的整合性STEM课程框架,赋能STEM教师的整合性教学实践和推动整合性STEM教育的系统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尤胜响 《天津教育》2021,(11):77-78
STEM教育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能力以及未来走向社会的必备技能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与技巧将在学生的未来生活以及工作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将STEM教育融入校本课程对于教育方式的改革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STEM教育的兴起,以机器人、创客为代表的STEM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3D打印技术成为机器人、创客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其提供有效的材料支撑。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三维设计课程已经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笔者从大概念视角出发以Scratch 3D应用平台为支撑,通过大单元整合设计的方式构建了小学3D建模校本课程,以课程融合的方式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化、系统化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河北省唐山市康各庄小学从校情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据地域和校本资源特色,科学构建了"互联网+"视域下的本土化STEM课程体系,并应用多种学习模式实施课程,有效促进了学生跨学科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一、中小学STEM教育课程现状(一)STEM教育探索方向现阶段,很多中小学校已逐渐意识到STEM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STEM以项目活动方式驱动,实现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目前,各学校STEM课程的开发探索,更加依托于国家教育方针,从小学儿童认知规律出发.  相似文献   

17.
对STEM教育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初步探索,首先介绍STEM教育的内涵、特征以及STEM教育课程现状,然后基于泰勒的课程开发模式,初步研究建构出适合STEM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STEM课程中存在三种需要警惕的现象:一是在泛化中迷失自我,二是在窄化中沦为奢侈品,三是在单向实施中南辕北辙。开发与实施STEM课程,必须弄清STEM课程与S、T、E、M的关系,必须搞清STEM课程与现行学校课程的关系。在推进STEM课程中国化的过程中,可执行四种策略:一是将学科课程STEM化,二是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是建设STEM"课程超市",四是开展跨学科教研。  相似文献   

19.
工业4. 0时代对科技人才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分科课程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为了应对时代挑战,20世纪80年代STEM课程首先于美国勃兴,之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的STEM课程滥觞于对发达国家教育进展的追随与借鉴,但研究与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了2010-2018年间中国知网(CNKI)发表的111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当前我国STEM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原理层面,且以翻译成果居多,实证性、个案性的研究成果少;实践上存在难以融入传统的学科课程生态系统、一线教师参与度低、商业利益侵蚀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STEM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应在系统考量STEM课程与我国国情契合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协同性研究着力构建切合我国教育状况的STEM课程理论体系,推进STEM课程的本土化研究;同时努力构建U-G-S合作推进STEM课程的行动模式,组建课程开发共同体;还应该适时启动教师教育的试点改革,为STEM课程培养适用的师资。  相似文献   

20.
提升STEM教育质量,离不开STEM课程的创新设计。研究性学习与STEM课程的有机整合,逐步成为STEM课程建设的重要趋势。为挖掘研究性学习与STEM课程整合的内在逻辑,文章以美国“STEM Student Research Handbook”一书为分析对象,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分析了该教材在指导学生STEM科学研究方面的特色,研究结果表明:该教材关注科学研究知识的系统性、强调以设计研究引导教学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研究效率、注重对学生多元学习证据的评价。基于此,文章从多元知识体系奠基、系统研究流程驱动、伴随性评价引导三个方面,论述了该教材对我国STEM课程建设的启示,以期为我国STEM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并助推我国STEM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