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一直是运动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是运动中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它是由于中枢神经递质失衡、内稳态失调、能源衰竭、物质堵塞和突变等原因引起的。在运动性疲劳状态下 ,人体会有各种临床表现和血液生化改变。根据疲劳产生机理和应激学说 ,可以采取休息、音乐、物理、营养、推拿、针灸、中医药和药物等来预防和恢复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体亚健康状态,中药利用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资源优势成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主要手段,结合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探讨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促进机体最佳机能状态恢复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机理.以期为抗运动性疲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特殊营养补充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本文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恢复,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心脏疲劳,即耐力运动导致运动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的现象已被报道并日益受到运动医学界的重视。最近,随着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此问题有了更深入认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观察运动者在赛场及实验室条件下有关运动性心脏疲劳研究,尤其是利用新诊断技术的实验证据,并进一步讨论了运动性心脏疲劳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运动饮料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会使糖大量消耗,脱水和电解质丢失,从而诱发疲劳,使运动能力下降。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以适宜的运动饮料对运动员进行补液,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加速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作为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研究历史,学者们对运动疲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有关运动性疲劳学说主要包括乳酸堆积说,能源物质耗竭说,物质代谢紊乱说,保护性抑制说,内环境稳定失调说等,疲劳发生的地点可能是神经中枢或外周,在疲劳发生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可能起作用.就Ca2 、ADP、Pi与运动疲劳的关系做一相关综述,并把它应用到肌肉收缩与疲劳模式中去,为教学和科研,运动训练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支链氨基酸与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支链氨基酸与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支链氨基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外周疲劳以及支链氨基酸的毒性等方面加以综述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支链氨基酸与人体运动能力关系密切,能够为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提供能量储备,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而且可以调节引发运动性疲劳的外周机制,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运动后补充支链氨基酸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但至于支链氨基酸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及其抗中枢疲劳效应,在长期训练中补充BCAA是否有减少和修复肌肉损伤的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服用大量BCAA是否对大脑和肌肉产生消极作用,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可使脑内TGF-β增加,产生疲劳感觉,抑制自发性活动行为,所以推测TGF-β与中枢疲劳密切相关,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主要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对TGF-β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根据手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及判断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有效恢复疲劳的措施,为教练员指导运动训练,加速运动员疲劳后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身体的机能水平不能满足运动需求,即不能达到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现象。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只有正确对待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恢复措施,才能提高运动成绩,达到运动训练的效果。目前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成为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阐述,分析归纳了几种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以期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损伤的避免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文简要介绍多巴胺递质系统及其主要功能,综述不同负荷运动对中枢多巴胺水平的不同影响作用,认为长时间运动后中枢多巴胺水平的明显降低可能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原因,并就中枢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内在机制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重要的课题,运动疲劳是由于运动而使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对有关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对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疲劳的产生机制与学说、疲劳的测定与判断、疲劳的恢复与预防等做了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消除运动性疲劳方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但运动性疲劳的生化机制至今还没有被完全阐明。运动医学会提出了多种假设对其进行解释 ,这些假说指出 :在运动疲劳发生时 ,机体内离子代谢发生紊乱 ,自由基增多 ,氨大量生成 ,高能磷酸盐和脂肪酸的浓度改变 ,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的协调平衡被打破 ,从而导致疲劳的产生。在运动的实践中则表现为全身无力、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下降等身体反应 ,这便是由于长时间从事剧烈的大运动量训练和体育运动所产生的运动性疲劳。所谓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过程中机体生理化的改变 ,从而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  相似文献   

14.
补液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显示,脱水对机体是有害的,保持机体良好的水合状态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能满足运动员需要的饮料,通过在运动前、中、后的有效补充,不仅可以提高运动成绩,而且可以推延运动性疲劳的出现,改善身体状况,有利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青少年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心理上、生理上具有特殊的表现。为了保证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本文对脱水提出了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对运动性疲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归纳,对运动性疲劳做个概括性的叙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动中的氧化应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引起了机体 ,尤其是参与收缩活动的组织氧化应激的增加 ,被认为是运动性疲劳的原因之一。利用相关指标综合评价运动中的氧化应激具有实际意义。如何防御运动所引起的氧化损伤是一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方法:雄性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0.5h组和运动后4h组.实验组强迫游泳致力竭制成运动性疲劳模型,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表达状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运动后即刻,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运动后0.5h,nNOS的表达均比对照组低(P<0.001);运动后4h,室旁核nNOS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视上核nNOS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仍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动性疲劳使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的表达降低,提示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与中枢运动性疲劳的形成密切相关,它们可能在机体对运动性疲劳的反应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动疲劳产生机理与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运动疲劳产生机理为依据,阐述了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并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有:第一,教育学观察与自我感觉;第二,生理机能测定法;第三,运动医学检查。对疲劳及早诊断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疲劳,从而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收集近10年来的主要成果,讨论如何通过疲劳和恢复过程的研究提高运动能力。目的在于提高恢复过程在运动训练中重要性的认识,把训练和其后的恢复过程统一起来,加速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运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动性疲劳时出现的机体变化较为复杂,涉及物质代谢、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各个方面.其中,HPA轴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运动能力及运动后的恢复密切相关.为此,从急性运动对HPA轴功能的影响、慢性运动对基础状态下HPA功能的影响、慢性运动对HPA轴功能的影响等方面探讨运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为加快机体恢复,提高运动能力,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