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无心因逐白云归,静锁岩前白板扉.客有渊明方置酒,徒无弘忍不传衣.风号石室松声急,月到纱窗竹影肥.饥饭困眠无一事,满山空翠淡忘机. 云南永昌诗人汤琮写下的这首诗,名为《法明寺》.汤琮歌咏永昌风物的诗歌很多,留存下来的却很少,其中有两首最有名,一首名为《鹦鹉》,一首就是《法明寺》.汤琮是个无心入仕的人,心情平淡,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去做,只想每天逐着白云,依着本性,做个闲云野鹤的归隐之人.法明寺是永昌太保山麓的一座古刹,永昌的文人都爱这个清静之地.他每次到法明寺去,总会静静地锁上自己隐居的小屋.屋子很朴素,门窗都是没有上过油漆的木板,上面的木纹静静地诉说着光阴.  相似文献   

2.
幽幽小洞天,沉沉若隧道.石门古莫扃,石蹬净于扫.石花三月开,色比桃李好.人争秉烛观,过此即枯槁.既非人技为,无乃天所造.况无镌凿痕,此理不可晓.或云有神仙,幻此物外宝. 此诗的作者为毛铉,是其永昌八景组诗中的一首.永昌自古有“内八景”“外八景”,这蕉洞乃著名“外八景”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贯 “一贯”释为从不改变或一向如此,如柳宗元《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钱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此义项一直沿用至今,如:谦虚、朴素是他一贯的作风。  相似文献   

4.
1926年春,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七子之歌》,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上.“七子”喻指被帝国主义列强抢占的中国领土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诗人说,作诗的目的在于“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现录其前三首如下:  相似文献   

5.
左思是西晋的著名作家,而《三都赋》是他早年的力作之一。《晋书·文苑列传》叙左思作此赋的甘苦说:“(思)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偶得一句,即便疏之。”而“赋成,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以致京都“洛阳,纸为之贵”,说明《三都赋》在当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至于后世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对之也多极力赞扬,东晋孙绰(字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世说新语·文学》)刘勰也说:“太冲(左思字)、安仁,策勋于鸿规”,“左思奇  相似文献   

6.
《膝王阁序》是一篇很有名的序文.大古文家韩愈在他的《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及得三王所为序屈、赋、记等,壮其文辞”.这里“三王”之一,就指王勃,“序”是指《膝王阁序》.可见膝王阁能在江南诸多“临观之美”中独为第一,是因为有文辞壮其名.楼阁虽美,不过百年,无后人修聋,将不复存在,文章之美,却可传诵千古,《滕王阁序》就是这样的美文.美在其文,辞藻华丽,音律铿锵;美在其质,遭挫折而思进取,逢坎坷却能乐观.可谓尽善尽美,中国人特殊的审美人生,化作了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人事之美,命途之美.先说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滕王阁序》写作之时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已是深秋季节,自然风景特征既有天高气清之明朗,更有草木凋零之萧瑟.所以自宋玉《九辩》出,悲秋便成为无数诗歌的主题.文中这样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相似文献   

7.
《大招》,屈原所作,《招魂》姊妹篇,也是屈原在民间宗教文艺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杰作。“二招”的区别,主要在于:《大招》招怀王生魂,约写于顷襄王二年怀王被拘秦国而外逃不遂之时,诗中充满热情的呼唤;《招魂》招怀王亡魂,约写于顷襄王三年怀王客死于秦而屈原被迁涉江南行途中,通篇弥漫一种绝望悲伤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梅圣俞诗集序》,文章一开头就针对当时流行的“诗人少达而多穷”的观点提出反驳,他认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从那以后,“诗穷而后工”便成为一句著名的格言.其实,欧阳修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应该说是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曾经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鼓励他们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9.
一、释“天狼”、“弧矢”王力先生等注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一书,第二讲“古代汉语天文知识”是由陈晓中先生写的,在该书第二十二页第一段,陈先生写道:井宿临天河之滨,其星象与井字相同.屈原《楚辞·九歌》:“举长矢兮射天狼”,以及苏拭《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典故皆出于这星宿.天狼和弧矢都是此星宿中的星或星组.长矢、雕弓即指弧矢.陈先生把天狼和弧矢说成是二十八宿中井宿的星或星组,这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0.
“来”辨     
古汉语“来”字,谢质彬先生《释“来”》以为语气词.读而思之,似有可疑者,于读古书不可不察,因举数事,姑妄言之.其一,谢文谓“‘来’字作语气词用,古书中常见”,此说不实.“来”为实词常见,古今通例.或解作虚词,而谢文悉以“语气词”者,所举例证由来迭相沿引,仅见于《庄子》《孟子》二三书,仅上四五例.至谢文为之补证《国语》、《国策》、《庄子》各一例,亦不过七八例.然检索先秦古书,“来”宇用例甚丰,现就几种主要典籍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匈奴族唯一一首民歌《匈奴歌》中的“嫁妇”应为“妇女”,司马贞《史记索隐》中所谓“嫁妇”应是他个人记忆有误;所谓匈奴统治者“发动”或“挑起”匈汉战争说,同汉文史籍记载背道而驰。《匈奴歌》主要是一首悲歌,悲叹失去河西走廊地区水草丰美的牧地,也蕴涵一缕对直接间接导致这一悲惨结局的浑邪王和侵略者的怨望和仇恨情绪;牲畜“不蕃息”、无“酪”可饮,无肉可食,这对匈奴人无异于断绝了生路,因而妇女脸上失去了笑容,面容惨淡,这是《匈奴歌》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释“瓜子”     
“瓜子”一词,是甘肃、陕西、四川等地常用的方言俗语,其义与通语称白痴为“傻瓜”或“傻子”相同.前人所作的笔记杂著,偶也记述“瓜子”一词,而于词源则语焉不详.如清代黎土宏《仁恕堂笔记》中说.“甘州人谓不慧之子曰瓜子,殊不解所谓.后读唐书:贺知章有子,请名于上.上笑曰:可名之曰孚.知章久乃悟上谑之,以不慧,故破孚字为瓜子也.则知瓜子之呼,自唐以前已有之.”但现在通行的辞书转引记述此词甚为纷乱,或作“瓜子”,或作“爪子”,或“瓜子”、“爪子”并存而不辨其误,所以本文首先辨正各书引述讹误,然后考释其词源本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至今还难归纳出一个完整的“诸神世系”.在最初的神话中,一般都是多神分治,神们各自管理自己的领地,互相之间很少发生联系.也不存在所谓的主从关系,大家都是受万民崇拜的上帝.《山海经》中常提到的“众帝”、“群帝” 即指此.后来,不知因何发生纠纷,继而引起战争,这一来,神国分而治之的秩序被打乱了,胜利者一跃而为统治者,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主神”.在我国,对于何人为主神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一说为黄帝(见冯天瑜《上古神话纵横谈》第192页):一说为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上海市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将“谦虚”等条文删除。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士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困惑”。笔者从教22载,对此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谨录于此。诚然,做人不可骄傲自满,更不可狂妄自大,“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等等留传久远的教诲有其不容置疑的一面。但过分地强调谦虚,同样会有不小的副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的心理暗示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所谓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长期以来,广大的中小学生久浸于谦虚的氛围之中,受其影响,他们之中相当的一部分人,有才不敢外露,凡事退让为先,中规中矩,内敛,少张扬,“谦虚”渐渐衍变成了谦恭、谦让、谦卑,如此一路“谦”下去,质疑、争先与  相似文献   

15.
试论“许浑千首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浑诗在晚唐诸家中是很突出的。历代文选家都比较重视他的诗,《文苑英华》选一百三十四首,《唐诗品汇》选一百零二首。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但对许浑诗“取之极多”(《升庵诗话》卷九)。影响较大的《唐诗别裁》也选了他十五首,在晚唐作家中仅次于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打开许浑诗集,一个鲜明的印象是诗中写水特别多,不仅多用“水”字,波涛、浪花、雨露等也积简盈牍,满眼皆是,因而史有“许浑千首湿”之称。对许浑诗的评价历代毁誉不一。与诗人同时代的杜牧赞其“江南仲尉多情调”(《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斐使君见迎,李赵二  相似文献   

16.
《师说》的写作时间,据方成珪著《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载,系唐德宗贞元八年(803).这一年韩愈三十五岁,刚刚在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玄、史、文、儒)博士,是个从七品学官.他热心教育后学,重视师道,对于前来求教的人,都给以诚恳的指导.《新唐书·韩愈传》说:“(愈)颇能诱励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可见当时求教他的人不少.《重答李翊书》中说:“苟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逾而情过  相似文献   

17.
欲登哀牢山,先过金鸡村.时当九月秋,百谷如黄云.畇畇原隰间,沟浍不可分.路逢一农夫,植杖向我言.力田幸有秋,亦足饷吾军.邀我坐树阴,酌以老瓦盆.击壤且为乐,辛苦何足论.雨旸固时若,安知非帝恩. 此诗题为《鸡村观稼》,是明朝初期的诗人毛铉歌咏的“金齿八景”中的一首,也是最早提出的“金齿八景”(外八景)之一. 永昌城外,正东方向,横亘着一座绵延起伏的大山,名曰“哀牢”,古意苍苍.要想登上哀牢山,首先要路过金鸡村.金鸡村自古就有种植水稻、小麦等谷类作物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王念孙《广雅疏证》一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殚精极虑”,十年才成,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学术观点和深厚的朴学功底.今人徐复先生在他的《广雅疏证·弁言》(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即说:“综观王氏《广雅疏证》一书,考证翔实,包罗万有,殚精极虑,成此绝业,求之当时,实罕伦比.其书为朴学家言,严瑮缜密,条理秩如”,给予了很高的也是公证的评  相似文献   

19.
在林彪卧室中,他亲自抄录了宋代地主阶级保守派人物苏轼《留侯论》中一段话,写成条幅,挂在墙上,日夜重温,念念不忘。这段话是: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注:《留侯论》原文是“卒然”,林彪改为“骤然”,在“卒然临之”之前,原文有“天下有大勇者”,在“无故加之而不怒”后,原文有“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①“留侯”是汉代张良的封号。苏轼的《留侯论》是专门颂扬张良的。苏轼推崇张良有“盖世之才”、是“天下大勇者”,是一个有“过人之节”的古代“豪杰”。他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相传孔子删诗,是从三千多首古诗中选取三百零五首编辑成册,此即汉以来所说之《诗经》。而这三千多首古诗,当是我国最早的“诗”了。那么弄清这些最早的“诗”的功能和性质,则《诗经》这部作品也就可以大致定性。关于“诗”的功能和性质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虞书》舜命夔“典乐教胄子”那段话。据此则知,“诗”是用于“言志”的,并要配合音乐来歌唱,讲求声韵和谐美听,“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歌唱时还要“击石拊石”,打击乐器以协调统一节奏,进行纹身化妆的“百兽舞”表演。总之是诗、乐、舞三位一体,无疑这即是一种带有浓厚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巫祭仪式,而非简单的音乐或诗歌教学活动。而“诗”在巫祭中的功用,即是表达祈祷祝愿之类群体欲望,所谓“诗言志”者本意在此。因此,《诗经》中诗应该就是用于巫祭的礼辞,其作者当然是那些主持巫祭仪式的巫师。为了作进一步侧证,文本还引用《诗大序》关于《风》《雅》诗区别所说一段十分费解的话详加读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