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发投资是企业发展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资源观,运用233家上市公司2007年-2011年为样本的面板数据,研究可吸收冗余、政治关系强度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直接影响及交互效应。通过F检验表明该回归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得出已吸收冗余与企业研发投资强度呈倒U型关系,政治关系强度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企业政治关系强度进一步增强已吸收冗余与研发投资强度的倒U型关系。本研究拓展了研发投资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发投资是企业发展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资源观,运用233家上市公司2007年-2011年为样本的面板数据,研究可吸收冗余、政治关系强度对企业研发投资的直接影响及交互效应。通过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检验,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得出已吸收冗余与企业研发投资呈倒U型关系,政治关系强度对企业研发投资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企业政治关系强度进一步增强已吸收冗余与研发投资的倒U型关系。本研究拓展了研发投资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苏昕  刘昊龙 《科研管理》2018,39(1):126-134
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2012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了其相关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程度,通过路径分析模型,探究了多元化的不同类型及程度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讨论了组织冗余对该影响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相关多元化通过积累组织冗余资源,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非相关多元化通过耗散组织冗余资源,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最后,从组织冗余开发和多元化范围调整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组织冗余视角研究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企业组织冗余有效利用的现实问题,而且在微观层次上有助于加强中国企业参与合作创新的能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在宏观层次上可为创建创新型国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与依据.回顾了组织冗余与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关系的研究,揭示了组织冗余能够通过影响知识转移主体特征、转移知识属性、知识转移情境以及知识转移方式等要素作用于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成效.文献回顾表明,不同形式的组织冗余对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具有不同的影响机理和影响强度,而不同强度的组织冗余对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则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即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最后,在评述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媛媛  齐中英 《科研管理》2011,32(11):139-147
企业IT投资过程中,组织冗余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文章对此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并假设IT投资的不同时期,企业未吸收冗余和已吸收冗余的水平发生变化,并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相关关系。然后利用中国制造行业196家上市公司1994-2008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六个假设中五个得到证实:IT投资初期企业未吸收冗余水平较高,未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已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负相关;IT磨合期企业已吸收冗余水平较高,未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组织冗余作为IT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能够反映IT对企业内部运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财务冗余、制度环境与中小企业研发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红  王艳  关勇军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37-1545
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财务冗余与研发投资的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来说,样本企业财务冗余是促进研发投资支出的;两者的关系受到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影响,企业家族成员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正向调节了财务冗余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外资持股比例、国有持股比例则不利于企业的财务冗余资源流向研发投资活动;另外环境的动态性正向调节了财务冗余与研发投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5,(9):9-13
基于中国汽车产业2000~2011年专利合作网络中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类型组织冗余在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两种创新模式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促进企业的利用式创新绩效,这种促进作用在企业拥有较多已吸收冗余时更为显著;网络技术多元化与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且企业未吸收冗余正向调节网络技术多元化与探索式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有文献在研究组织冗余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时,大多采用了横向研究设计,很少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同时,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提出了一个组织冗余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两阶段非线性关系模型,并以中国5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从1999年到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冗余在第一阶段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在第二阶段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组织冗余对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以效率为中心的企业理论认为,组织冗余降低企业效率,在企业运作中扮演负面角色,应予以根除;而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则认为,组织冗余具有促进知识管理能力的正面功能,应当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在回顾不同理论视角下组织冗余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探讨组织冗余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关系,并给出确定最优组织冗余度的基本思路.研究发现,适度的组织冗余能够增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其中,信息冗余主要通过作用于知识获取能力影响知识管理能力,角色冗余主要通过作用于知识共享能力而影响知识管理能力;人员冗余主要通过作用于知识保持能力而影响知识管理能力;时间冗余则主要通过作用于知识创新能力而影响知识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冗余资源的有限理性来源观,建立了企业决策方式与不同类型组织冗余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河南省283家制造企业的数据,初步检验了目前制造业企业三种冗余资源与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物质资源冗余和人力资源冗余与非程序化决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关系资源冗余则与程序化决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断改进程序化决策有利于企业减少物质资源冗余和人力资源冗余,却可能增加企业的关系资源冗余。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组织冗余的有限理性来源观提供了初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拓展以互补性资产为主要内容的平台创新理论和以知识冗余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基础理论,分别引入企业价值网络和知识冗余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以216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在企业价值网络中随着知识冗余的变化,互补性资产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机理作用.研究发现:企业价值网络生态中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12.
组织冗余如何影响创新一直是现代组织研究领域中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结合我国主要存在的国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两种制度,在对组织冗余的水平、性质与自主创新投入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深市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组织冗余水平与自主创新投入的关系呈倒置U型,但不同性质的企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国有控股样本表现出更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非国有控股样本与整体样本观测结果相似,表现出明显的倒置U型;相对于国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而言,冗余资源对私有产权控股上市公司R&D投资强度的正向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企业注意力基础观与冗余资源相关理论,将冗余资源进一步细分为可即用冗余、可恢复冗余和潜在冗余资源,构建了高管对员工的注意力、各类冗余资源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对员工的注意力与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当企业拥有较多的潜在冗余资源时,高管对员工的注意力与企业创新产出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企业是否将财务冗余投资于技术创新是近期的研究焦点。然而,相关文献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结果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首次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使用2012—2017年上市高科技企业为样本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发现在外部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高科技企业不仅没有将财务冗余用于研发投入,而且将大量资金投资于收益更为确定的投机性不动产项目,证实了实物期权理论的适用性。区分所有制后发现,该时期国有高科技企业会将财务冗余投资于技术创新,但更偏好确定性更高的开发式创新;而多数民营企业的创新倾向较弱。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引入用户驱动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冗余资源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352份调查数据,运用层级回归、Bootstrap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企业跨界创新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以及用户驱动创新的中介效应和冗余资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跨界创新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用户价值共创,用户驱动创新在企业跨界创新和用户价值共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冗余资源正向调节企业跨界创新对用户驱动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企业内外部资源推动R&D投资的理论阐释,实证考察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组织冗余和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1)直接可利用冗余和潜在冗余能够促进企业R&D投资,但储备可恢复冗余会挤占R&D投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直接可利用冗余和潜在冗余对R&D投资的积极作用越弱.(2)作为获取外部资源重要渠道的政治联系并非必然促进企业R&D投资,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不利于企业R&D投资;但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政治联系对R&D投资有微弱的促进作用.(3)仅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政治联系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将直接可利用冗余投向R&D,但没发现其他冗余资源与政治联系存在显著的资源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代理理论和决策有限理性假说,理论分析了财务冗余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股权制衡对该影响的治理作用,并以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财务冗余对创新效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股权制衡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显著抑制了财务冗余对创新效率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面临较少的投资机会和较低的市场竞争时,股权制衡能够显著抑制财务冗余对创新效率的负面影响,这说明股权制衡的治理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创新管理过程中具有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组织冗余对产品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织冗余对于创新的影响目前仍然存有争议。一方面,不同类别组织冗余的作用会有所区别,现有研究不加分类分析和验证它们作用的做法值得商榷;另一方面,相关研究很少涉及作用机理的验证,这导致那些关于组织冗余为何有利或者有害的观点仅停留在猜测阶段;第三,大企业组织冗余的作用和小企业的会有区别,而现有研究很少探讨不同规模情境下组织冗余作用的变化。鉴于此,本文以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引入组织搜索(本地搜索和跨界搜索)作为中介变量,试图展现组织冗余对产品创新的作用路径以及企业规模所起的调节作用,并选择江浙皖三省六地科技型企业为样本对所提模型进行验证,对423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一、沉淀冗余和产品创新显著正相关,非沉淀冗余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二、本地搜索和跨界搜索在沉淀冗余和产品创新之间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非沉淀冗余和产品创新关系不显著,二者间不会有中介变量存在;三、企业规模对沉淀冗余、非沉淀冗余和产品创新之间关系均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本文研究结果有助打开组织冗余和产品创新关系的黑箱,为组织冗余存在形式的情境化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同时佐证了那些不加分类、笼统分析组织冗余作用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高昂的调整成本使得维持创新持续性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托宾Q投资模型,本文分析了外部融资约束下,组织冗余对企业创新投资波动的平滑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类型组织冗余平滑作用的差异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的情境效应。以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显示:企业持续创新投资容易受到外部融资约束;组织冗余对外部融资约束下企业持续创新投资具有平滑作用,但这种平滑作用只体现在具有高流动性的非沉淀性组织冗余上;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非沉淀性组织冗余的平滑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20.
对组织的冗余资源,组织理论持支持的态度,而代理理论持否定的观点。分析了这两种理论对组织冗余的相互矛盾的看法,总结了冗余资源和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所得出的差异性结论,提出了当前文献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针对当前组织冗余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于知识资源冗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和经济转型时期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