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群众的报纸,这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一张党报力得好不好,应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爱看不爱看作为检验的标准。那么,党报如何才能贴近群众呢?近年来,我们仙桃日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把群众关注的焦点作为报道的重点 报纸要贴近群众,首先是报道内容要贴近群众,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采取主动的态度,通过报道进行积极的引导。近年来,我们坚持定期研究,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确定报道的主导思想和记者采访的题目,组织策划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治理“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民营经济发展、城区环境卫生整顿等问题的报道,有力地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去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但有的执法管理部门却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使得  相似文献   

2.
一张党报,受不受读者的欢迎,接近性如何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把办报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努力接近读者,接近群众,才能更有效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才会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如何做到面向群众,也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末,怎样围绕面向群众的要求,深入进行新闻改革呢?我们金华日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对报道内容进行改革。随着报纸在城乡读者中的影响的逐步扩大,市机关各部门越来越重视通过报纸来指导面上工作,因而出现了领导人活动、一般性会议报道和一些“决定”、“意见”、“通知”等之类的文件报道在版面上有增多的趋势。为此,我们花大力气对报道内容进行了改革。一方面先后两次报请市委对市领导活动和会议、文件报道作出必要的规定,并经常向各部门及各县市作解释工作,尽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面向群众是我们办报的方向和灵魂。它是提高舆论引导力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我们不断推进新闻改革的内在驱动力。这同时也是办报的基本理念,是一个核心要素。报纸特别是党报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关键就要深化对群众观念的认识,提高面向群众的自觉性。确立了面向群众的理念,还有个怎样来面向群众的问题。作为党  相似文献   

4.
自今年7月21日推出"群众的事无小事"系列报道后的一个半月里,《湖州日报》共刊发消息、评论、通讯等稿件30余篇。报道在当地和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新华社和《浙江日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文汇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和省内外媒体先后作了报道。回顾这组报道的组织策划过程,我们觉得,贴近实际瞄准针对性,贴近生活找准切入口,贴近群众抓准结合点,是我们组织这次报道的最大收获,真切体会到坚持"三贴近"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根本途径。以"三贴近"要求组织策划报道  相似文献   

5.
面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广大读者对报纸的殷切希望。一前些年,我们报纸的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多;报道人民群众活动少。当时,我们也意识到,长此下去会脱离群众,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工作的讲话后,我们遵照“多宣传群众”的指导思想,在一版大量报道了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人物。二版开设了“凡人小传”专栏。后来,又在一版开辟了“一线职工风采录”,让那些  相似文献   

6.
怎样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是新闻宣传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篇重要讲话中对此作了回答。他讲到继续坚持新闻改革问题时,特别强调“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这为深化新闻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社会主义的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工具是属于人民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受人民委托,从事新闻事业,当然要办好报刊、广播、电视,努力为人民服务。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作为国家主人翁需要了解的真实情况,要作人民群众的思想上的向导,为他们释  相似文献   

7.
帅弋 《新闻窗》2006,(4):56-56
城建报道是近些年新闻报道的一个热点,群众也很关心。怎样将城建报道写得鲜活、有看点,让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这里,笔者就自己的采访实践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的年代,报纸如何反映改革、宣传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几年来,我们注意从读者来信中挑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报道,试图改进宣传,深化对改革的报道,收到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9.
经济报道能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和反响,主要在于能否处理好跟群众生活的关系。经济报道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的,群众生活是经济报道的源泉。脱离群众生活的经济报道,就很难说有什么吸引力。怎样处理好经济报道与群众生活的关系问题呢?我认为要注意这样三点: 一、经济报道要立足于群众生活,也就是要为群众生活服务。社  相似文献   

10.
以群众为师     
《潮涌中州》发表后(见1993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河南新闻界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听说不少读者对农民群众敢闯敢干的首创精神感到高兴,深受激励;新闻界的同行对我们赞颂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咸表认同。 这位朋友热情的话,也表明了他对我们这次采访行动的理解。这次和穆青、周原同志同行,在河南农村走马观花1个月,对我来说,实在是大有收益的一次采访。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的谈话,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催动我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走向深入,开放不断扩大,全  相似文献   

11.
党报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就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群众工作,这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新闻改革的现实问题,也是发扬党报优良传统,落实为谁办报、办什么报的重大问题。当前,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在不断调整,群众产生不同的利益要求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反映群众心声,拓宽报道渠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在探索中总结出了七种做法。第一,开设新闻热线,深入调查研究。开设新闻热线,是了解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的一个窗口。近几年,南阳日报群工版面有一个在读者中享有很高声望的热线栏目叫“有事找党报…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把经济报道搞活,使之更有可读性,经过近两年来的实践,我们在这方面逐渐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这就是经济报道必须与群众靠得近些,再近些。与群众近一些,就是经济报道要反映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凡对群众有利的事,坚  相似文献   

13.
蒋颖 《新闻实践》2012,(10):51-51
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怎样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使帮困助民活动常态化,更是需要媒体努力探索的问题。浙江电台交通之声(FM93)推出的"爱心梨"报道,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黄骁 《大观周刊》2011,(26):78-78
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应怎样迎接这次课改,怎样把握住这次机会,怎样推动这次课改.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简要谈论了自己的一点儿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黄琳斌 《东南传播》2012,(10):160-162
"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是中共一个重要的新闻思想。这一思想不但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报道艺术问题。除文革这一特殊时期外,历届中央均支持"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目前这一思想在实践中还难以很好贯彻,这主要有部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欠缺、部分媒体不敢不善作为两方面的原因。新时期积极实践"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对推动走转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进一步推动新闻改革取得新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进行新闻改革。怎样使这一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新华社近来连续召开探讨新闻改革的座谈会,新华社社长穆青在会上提出,新闻改革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新闻报道要及时地、正确地回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我们的报道更加接近群众,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经常对话的一条渠道。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新闻报道要回答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不是方法问题,而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新闻工作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新闻报道一方面要宣传党的路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近两年问世的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报道,一些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其共同特点,无不在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上下了一番功夫。我们《乌鲁木齐晚报》近两年所以在读者中有一定影响,成为较受读者欢迎的报纸之一,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它始终坚持服务群众,干预生活,反映实际。新闻改革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仍须在“三个接近”上狠下功夫。观念转变是“三个接近”之保证首先要树立信息观念。过去在战争年代,我们党习惯于也有必要运用新闻工具统一思想,指导工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我县有十个村工农业总产值超过千万元。他们多数是我县农村改革的典型,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可借鉴的教训。如何深入宣传他们,我们讨论多次,决定围绕农村第二步改革,从前年2月17日开始,进行系列报道。现巳发稿30多篇,宣传五个村,其余的将继续宣传。柳新乡唐沟村就是我们这组报道之一。唐沟村在巩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根据群众的意愿和本村的实际,把商品经济和竞争机制引入土地承包。由80名种地把式承包1500  相似文献   

19.
报纸的群众工作是党报的基础.要不要群众工作,是区别无产阶级办报路线与资产阶级办报路线的根本标志之一.群众工作的好坏,是衡量报纸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大众日报的群众工作,是有悠久历史和光荣的传统的.大众日报创刊二十年来,由于始终坚持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因此,不仅与各地党委和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培养了大批工农通讯员,这是我们大众日报社所以能够正确地反映实际、报道实际的根本保证.在右派分子刘建主持大众日报工作的后期,群众工作曾遭到很大破坏.那时人们把群众工作看作可  相似文献   

20.
县报是党报宣传接力中的最后一棒。它所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广大群众。县报只有真正地把立足点放到面向群众上来,紧密围绕“时刻想到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个立足点来做文章,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办出鲜明的特色,获得群众的支持。怎样立足于群众,提高宣传艺术?我们在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一、讲群众最关心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