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制造业呼唤专业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将部分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制造业“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正在发“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产不过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但掌握数控技术的人才奇缺,其中仅数控编程、维修人员就短缺60多万。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相当长我国经济还得靠制造业牵引。要打造的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必须要有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院校途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还得靠制造业牵引。目前,“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比较有利的地位,在不少行业中,中国制造业已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总体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不少关键技术依然依赖国外,先进的设备缺少配套操作人才等状况,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质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我国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  相似文献   

3.
技能型--一类全世界紧缺的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勇 《职业技术》2004,(5):19-19
已经众所周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制造"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国际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发展制造业势必成为我国今后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核心要素."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据初步统计,我国居"世界第一"的制造产品已多达百种.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经济还得靠制造业牵引.制造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以上;中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于制造业;制造业吸收了将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有将近一半流入制造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出口一直维持在80%以上,制造了接近3/4的外汇收入.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推进战略要求制造业快速升级,而制造业的快速升级离不开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应用型和科学研究型制造业人才.结合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开设的“现代制造技术”课程,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条件和师资队伍等5个方面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为高校培养现代制造的高级工程应用型和科学研究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品种增加,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居世界第四位。据初步统计,我国居“世界第一”的制造产品已达上百种。彩电、洗衣机、纺织品、集装箱等传统产业,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产品。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指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经济还得靠制造业牵引。制造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以上;中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于制造业;制造业吸收了接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有将近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仅次于德国、美国、日本的第四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的制造业仅占全球制造业60%的份额,而德国是30%的份额;中国是进出口贸易大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虽未超美,但已“赶英”,可中国仍不是出口贸易强国。“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原因可以找出很多,但“三技一教”软肋是共通的。所谓“三技一教”软肋,是指技术软肋、技能软肋、技工软肋和职业教育软肋。[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机械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机械学科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1.“中国制造”正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崛起从总量看,200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达到35000亿人民币,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约为5%,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上升到38.2%。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初步估计,我国已有上百种制造产品(涉及家电制造业、通讯设备、纺织、医药、机械设备、化工等十多个行业)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来自海关的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其中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1997-2001年平均达90%。过去几…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既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也是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贡献最大的行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以上.制造业的出口为我国创造了接近四分之三的外汇收入。目前.“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争取到了比较有利的地位.正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而且在不少领域。“中国制造”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由于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劳动法》出台带来的人力成本提高.以及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续写“中国制造”自然成了备受社会各界嘱目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嵩麟 《职教论坛》2004,(18):20-21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为“中国制造“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共和国长子”,“一重”曾经被周恩来誉为“国宝”。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一重”一直努力承担着重型装备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我们暂不说这个中心是国有还是非国有,也不论是外国资本支持中国地盘的中心,还是谁的中心。不管怎么说,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将是必然趋势。朱基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在工业发展中,不能长期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低廉的价格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靠技术创新,必须培养大量技术娴熟、手艺高超的一线操作人员,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创出我们自己的名牌。我们能否把世界各地到处都印有“中国制造”产品的愿望尽快变成现实,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培养出足够…  相似文献   

12.
钢琴,作为一种音乐表现力很强的高雅艺术品,流行于世界各国,有着“乐器之王”的美誉。文中主要从中国钢琴制造业的起源、中国主要的钢琴制造厂、中国钢琴制造的产量三个方面来简要论述1976-2000年中国钢琴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制造业日益凸显在世界市场地位的今天,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中心”已经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历史上几代“世界工厂’’应该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中国目前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中国要打造世界制造中心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章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为“中国制造”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撑起"中国制造""三技"的脊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的制造业仅占全球制造业6%的份额。而德国的份额是30%,为我国制造业份额的5倍。处于全球市场领先者的位置;中国是进出口贸易大国,但不是出口贸易强国。“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三技”(技术、技能、技工)的问题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但一位经济学家却说 :“一流企业制定 (产品 )标准 ,二流企业 (按标准 )制造产品 ,三流企业加工产品 .制定标准赚大钱 ,制造产品赚小钱 ,加工产品赚零钱 .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制造企业 ,因为没有核心技术 ,没有知识产权 ,只能按人家的标准生产 ,即使中国成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中国企业也难与世界一流企业竞争 ,充其量只是人家的赚钱机器……”.话是否对 ,应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由此想到数学教学 ,按这位经济学家的说法 ,我的理解是 :定义、定理、公式就是历代数学家已制定好的“数学的标准”,套用公式、定义…  相似文献   

17.
国内OEM企业生存及发展现状及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中国企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应避免的问题和发展战略。中国企业走国际化战略之路一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发展智能制造既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又是实现中国制造业智能升级的根本途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从事生产活动一线技术人员、产业工人等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就给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目标。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堪称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低,产品质量差。如果长此以往,就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是“世界制造工厂”搬出中国;要么是大批“洋”工人取而代之,抢走中国技工的饭碗。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在高端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上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在世界装备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美国、日本和韩国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升级演化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比较优势.美国采取“研发与生产→出口→进口”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模式演进,日本通过“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燕行形态理论模式演进,而韩国则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模式来发展装备制造业.美国在装备制造业重振过程中新兴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演化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主体.日本在装备制造中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韩国在装备制造业现代化过程中强化政府的干预程度;以财阀大集团为主体牵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技术进步是推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主导力量.美、日、韩三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共同经验是根据本国国情,通过政策引导,确定合理、适时的主导产业;努力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希望这些经验启示能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升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