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现代归因理论的模式为依据,探讨了高等体育院系学生对人际交往成败归因的特点,结果发现体育院系学生(1)对人际交往成败有其不同的原因认知,(2)对人际交往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特点存在差异,(3)人际交往成功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失败后的期望,(4)人际人际交往的情感反应在成败结果反馈上产生效应,且年级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孙煜明编制的交往归因量表,以619名湖北师范学院的学生为被试,对师范大学生交往成败归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师范大学生成功归因与失败归因具有明显的差异;(2)师范大学生成功期望明显高于失败期望,成败期望在年级主效应、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师范大学生成功后的情感反应更强烈.同时,无论是在成功情境下,还是在失败情境下,对内情感反应都高于对外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3.
体育院系男篮专项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院系篮球专项学生的学业成就上的归因倾向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在成功情景下,学生倾向于做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在失败情景下,学生倾向于做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性的归因,研究结果为体育院系篮球教学、训练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加上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信仰以及风俗习惯上与汉族学生的差异性,各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归纳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笔者主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切实有效的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某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英语写作对比分析显示,少数民族学生主要受第二语言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因此同汉族学生一样,写作中出现了发展性偏误、汉语负迁移偏误。另外,少数民族学生和以汉语为母语学生英语基本都不扎实,作文中本体层次的偏误较多,而且少数民族语熟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同时受母语和汉语的干扰,但汉语干扰多于母语干扰。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系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及归因倾向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表明:(1)体育院系篮球技术学习归因倾向:在成功情景下,倾向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归因;在失败情景下,倾向于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归因。在成功情景下,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能力、努力、学习策略三项归因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失败情景下,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能力、兴趣、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归因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2)体育院系学生篮球技术学习中追求成功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成就动机没有显著差异。(3)体育院系学生篮球技术学习中,在成功情景下,追求成功与能力、努力、学习环境三因素相关显著,避免失败与兴趣、学习环境相关显著;在失败情景下,追求成功与努力显著相关,避免失败与兴趣、教学因素、任务难度、运气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广州医科大学130名少数民族学生和127名汉族学生关于法律素养现状的问卷分析,从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信仰三个层面找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法律素养的特点以及与汉族学生的异同,并指出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下一步提出有效对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非智力因素是对认知过程起调节作用的因素,如动机、情感和意志等。本研究对一所本科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三年级36名少数民族学生与341名汉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于过去的失败经验和社会的偏见,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不高,进而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教育工作者应从体验成功、提供榜样示范、引导合理归因、重建认知结构四方面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学生考试焦虑问卷、学业成就归因问卷对33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的焦虑水平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内,性别和年级主效应不显著;初中生更倾向于把学习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且在学业成功与失败两种情况下归因略有不同;初中生的焦虑水平与学业失败相关非常显著,初中生把学业成败归因于内部因素时焦虑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1.
对玉溪师范学院数学系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进行了调查,并对比weiner理论及文[1]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调查分析显示:在成败情境下,学生把学业考试结果较多的归因于内部的因素,而较少归因于外部的因素,且显示出一定的年级特点和性别等特点,但全系学生总体上表现为有理想、有抱负、成就动机高,在成功或失败情境下,都愿意为成功而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因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在内地高校中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如何对这特殊的学生群体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是内地高校教育管理中重要的现实课题。文章将就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学业、行为、心理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思想导航工程、新生启航工程、分类护航工程、文化远航工程、优秀领航工程"于一体的"五航工程",提升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个体从熟悉的母体文化进入新的异质文化时,会使用各种适应策略应对文化冲击,以便接受、适应、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以新疆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为被试,探究在内地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采纳的文化适应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被试的主导性文化适应策略是"融合策略"和"分离策略","同化策略"很少被使用;女生比男生更愿意融入主流文化;一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更多地使用"融合策略",更少使用"分离策略";文化适应呈U型发展趋势。民族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设"接收"环境、诱导"反应"情感、促进"价值观"形成、激发"外显行为"等教育对策,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完成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4.
男女具有不同的成功与失败归因模式,男性归因模式是积极的,女性归因模式是消极的。女性归因模式受“重要他人”的消极反馈、任务的“性别”和人格的性度所影响。消极的归因模式不利于女性的成功与发展,进行归因再培训,消除性别刻板观念,培养双性化人格等都是促进女性形成积极归因的重要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采用经修正后GM(1,1)模型,预测全国7-18岁汉族学生各年龄段身高、体重生长发育的期望值.主要研究结果:未来10年我国汉族学生身高发育持续提前,且生长速度放缓;全国汉族学生的体重生长速度加快,由此隐含中小学生肥胖问题将成为未来时期威胁我国学生生长发育的重大健康问题,应引起教育、卫生部门的重视与关注;合理营养、良好的生长环境与健康的行为方式是保证学生生长发育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生长发育的有效途径,倡导"营养+环境+运动+行为"新时期健康主流文化理念,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嵌入点.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高校篮球选修课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归因理论的训练模式为依据,对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归因训练进行实验设计,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程序过程中的数据资料信息进行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内容逻辑分析和描述推断统计,结果显示:在普通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实施归因训练可以使大学生的成败归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归因训练可以使大学生的追求成功动机显著增强,避免失败动机下降不十分显著,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显著提高;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开展归因训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射击运动员归因倾向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射击运动员归因倾向,采用“CDS”、“CSAⅠ-2”及“EPQ”三种心理量表对47名射击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成功情境下,射击运动员倾向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性的归因;在失败情境下则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性的归因;内外源维度在焦虑水平及个性维度高低分两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稳定性及控制性维度在焦虑水平及个性维度方面无明显差异性表现。结论:面对成功或失败,射击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归因倾向。不同焦虑水平、不同个性特征者归因倾向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汉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汉语"听力"教学的基本原则,并据此设计了面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汉语"听力"教学的讲授策略和操练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藏、汉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采用UPI对361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藏族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显著优于汉族学生,但存在心理亚健康的学生比例均较高;藏族与汉族学中,女生总体心理亚健康状况都显著差于男生,但其心理亚健康水平都没有受到城乡、父母关系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7730名广西聚居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体质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分析不同健康生活方式对体质结构的影响;设计、发放《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健康认知、生活习惯、体育锻炼、营养膳食与学生健康水平的相关影响。指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女生营养不良现象突出,存在健康认知差、学习压力大、睡眠质量低、体育锻炼缺等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不有效控制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出导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等针对性建议,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促进工作进行干预。为国家远程监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