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支配老师进行教学的陈旧的哲学观、历史观、文艺观、语言观,是产生语文教学诸多弊端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开设这个栏目,就是为了帮助老师们更新观念,用富有现代意识的哲学观、历史观文艺观、语言观来指导学生。不过要说明的是,学者们的看法仅是一家之言,不代表编辑部。欢迎广大读者参与本栏目,同学者们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作品,特别是鲁迅小说的解读现在还存在误区,即过分强调政治思想意义导致了文本意义解读结果的一元论,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相应地,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另一种弊端是无限衍义。文章对这两种弊病作了分析,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体系归纳为“综合型”与“分编型”,并对这两类教材作简要分析,针对其弊端提出“一分为三”的重建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新思路,即将中学教材分为《汉语》《文章》《文学》三套书。本文对这一思路重建教材的教学设置及三套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突出作品的文学性,不仅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做到多读、多写、多体验。还要敢于大胆创新,具有新观念、新语言、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妍 《考试周刊》2013,(51):38-39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当前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难教、难学的困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造成鲁迅作品教学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外部的文化语境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济体制转型期,文学迅速由中心走向边缘,精英文化急速衰退,世俗化特征日益明显。从鲁迅作品教学内部看,从选文到主题解读、从教学指导思想到具体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从鲁迅作品本身看,鲁迅作品之难当然还难在鲁迅文章的本身之难以读懂。要走出这一困境,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应进行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系统性、整体性教学;根据课文的不同文体特点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突出作品的文学性,不仅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做到多读、多写、多体验,还要敢于大胆创新,具有新观念、新语言、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习的目的要求本课程明确了文章解读的定位和功能,提出了文章解读的素质要求,阐述了文章解读与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关系,并通过对中西方乃至古今文章解读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使我们能够概略了解古今中外各种文章解读的观点、视角和方法,又通过对中西文章解读的历史传统、价值取向、文化差异及大陆、港澳、台和西方中学阅读教学的比较,结合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多元化的分析与透视,扩大我们的理论视野,提高我们对各类文本的解读能力,从而提高我们从事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学习本课程应注意全面把握其结构,提高理论修养,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本里所选的文章,除少量的说明文及其他应用文外,大多数都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个复杂的存在,为读者留下了多元解读的空间。教学的功利化关闭了语文课程中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空间,多元解读一旦废止,个性解读更无从谈起。学生的阅读个性没有了,教师的教学个性也被捆绑囚禁,文学的美丽、文学的魅力,乃至文学的生命,就将在我们的语文课里一并丧失。  相似文献   

9.
前言中学语文课应是语言学、文学、文章学三者的结合。其中,文学课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对此,《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学生如果不懂得文学鉴赏,就不知道文章好在哪里,也就无法写好作文,阅读理解的能力、思维分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都难以提高。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鉴赏课该怎样进行教学?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涉足者还不多,广大师生感到无所适从,基于此,我们撰写了这部文稿。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水准。而高考作文,则对中学作文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因此,研究高考作文尤其是其命题走向,对于中学作文教学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里所指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篇具体课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模式究竟怎样?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们进行了辛勤的探索.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中学治文教学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造出了不少新的、卓有成效的模式.这些模式,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但比较起来,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往往离不开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预习阅读阶段;第二,理解读议讲阶段;第三,练习应用阶段.下面,我们就上列三个阶段具体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2.
鲁迅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革命、最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鲁迅作品具有深刻思想性,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无可厚非。随着鲁迅作品在中学课本中有所删减,而《拿来主义》依旧入选在高中人教版必修四中,可见"拿来主义"厚重的现实意义。目前,有一些语文教师单纯解读文本,而忽略对鲁迅的全面解读及作者与读者的心理对话。对于目前《拿来主义》的教学现状,本人经过一些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以其选文的权威性和不可置疑性占据着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头脑。可事实上,中国语文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文本的丰富性和多向性,能从一篇文章中解读出多种意义。可喜的是,在当下中学语文教学教材改革中,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为首的一大批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已经开始探讨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合理性和多向性,探讨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意义丰富性,并有了诸多思考。从本期开始,为了拓展读者的视野,我们将对中学语文教材选文进行多向解读。本栏目也欢迎广大读者投稿,一经采用,即付高额稿酬。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对策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读过中学的人,都会对鲁迅作品存有记忆。孔乙己、闰土、阿Q、祥林嫂,这些影像的沉潜应归功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鲁迅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他们把鲁迅用生命点燃的薪火高高擎起并代代相传。然而,目前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却存在诸多令人不如意的地方,许多的报刊对此也曾有过批评,但批评明显呈形而上的倾向。这里结合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实际,谈一谈我感受到的目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以及采取的相应对策。我认为,走向人的现代性是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育业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热点,同时又十分自然地成为了教学的弱点和难点.如何开展文学教育?这一问题,不仅为众多学者所关注,也是众多中学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中学的视野里来探讨鲁迅作品的选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进而揭示其文学和思想的价值与意义,这在鲁迅接受史上必将会作为诸种阐释系统的一种而存在。文章从培养现代国民(公民)的角度出发,来阐释现代性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是如何看待鲁迅、如何感受鲁迅作品价值和作用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如何感受文学作品、如何感受知识分子、如何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本里所选的文章,除少量的说明文及其他应用文外,大多数都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个复杂的存在,为读者留下了多元解读的空间。教学的功利化关闭了语文课程中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空间,多元解读一旦废止,个性解读更无从谈起。学生的阅读个性没有了,教师的教学个性也被捆绑囚禁,文学的美丽、文学的魅力,乃至文学的生命,就将在我们的语文课里一并丧失。一、文学世界是一个测不准的量子丛林。经典的物理学理论认为物理世界有其确定不变的客观性质,可以进行准确的测量。但是20世纪20年代由玻尔和海森伯发展起来的量子理论不再这样认为,在…  相似文献   

18.
一、对中学生要加强文学教育 1986年秋,国家教委主持制定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中,加上了一条旧大纲没有的内容,即“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条新的规定,不仅肯定了今后中学语文教学加强文学教育的必然趋势,还明确了在中学进行文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它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包括教材改革)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要不要加强文学教育,我国语文教育界是有争议的。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这里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先作一点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学文学教育的局面获得了深刻改观。1986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近三十年不谈文学教育之后终于提出了文学教育的要求。1992年和1996年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此提得更为明确。现在正在使用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文学作品的比例已上升到课文总数的60%。这实际上告诉我们,中学文学教育不仅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而且正在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一、目前中学文学教育的功能1.在双基教育的基础上,文学课教学比其他文体的教学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日本学者提出的提案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输入教学模式有着独特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走向自主--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解读>一书分析中得出杜郎口中学的重要成功经验之一是提案教学模式在其教学中得到应用,并由此分析输入教学和输出教学与三种教学模式的关系来判断提案教学模式在今后课堂教学中的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