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引言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另一方面,农业领域的发展被视为实现加速总体发展的一种手段,不是把农业发展本身作为一个目标,而农地制度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决定因素,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受到农村经济,以及城乡经济联系的制约。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关系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工业、城市、农业、农村乃至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离开工业化的城市化是不可想象的,缺乏以合理农地制度为基础的农业支撑的城市化也是难以为继的。伴随着新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201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亿,农民工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由于其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的恶劣。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是必然需要。但是,由于我国在政府政策角度、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等方面原因,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着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第一次提出“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依据经济、社会背景和原有的物质、制度、心理基础的不同,对建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可以分为城乡两个主体不同、形式不同、标准不同的部分。从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来看,社会保障应该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中国为什么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尚不充分的现实条件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  相似文献   

4.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型工业化给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重要动力。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化落后局面;采取多途径发展方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把握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这样,才能使中国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作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灌溉是保证农作物高产最基本的技术措施。节水灌溉制度是农业高效用水的基础,文章对西藏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及西藏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西藏节水灌溉试验研究工作设想,目的是为了通过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将西藏农业田灌溉量控制在可用水量范围内,为加快西藏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保护区域生态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土地制度为城市化提供产品、市场、资本、劳动力及生态贡献,从而极大地推动城市化进程,而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则会阻碍城市化的进程,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还是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试图通过分析,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珩 《中国软科学》2012,(1):176-182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的能源消费将会进一步增加。以能源消费为因变量,以城市化、工业化和能源价格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都会增加中国的能源消费;第三产业比重则会降低中国能源消费;另外由于技术进步和节能政策的作用,中国能源消费还存在着一个负的时间趋势。采用回归方程以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部分目标为依据,对中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将维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和节能技术等方面对中国的节能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考虑空间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选取2005-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源泉;在考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交互作用时,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条件,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考虑空间因素的基础上,选取2005—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源泉;在考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交互作用时,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城市化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和世界城市化进程,而中国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又直接影响着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与质量。研究表明,过去3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于世界平均状况而言,速度快但水平低。未来20年我国将有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快速城市化进程将带来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保障问题和资源环境剥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从国家安全角度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推行适速适度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中应淡化城市化增长指标,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指标;逐步消减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诱发的资源环境剥夺行为,推进和谐城市化;建立中国城市化的资源环境保障转移机制,推进安全城市化;采用多维指标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科学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和世界同期相比已经很快,也并不滞后于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不应成为我国城市化的长期目标,通过加速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城市化发展需要多维支撑系统。十二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我国城市化应适时提出健康城市化(或新型城市化),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的必然趋势。中小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的主体,也是吸纳城市化人口的主体。当前中国大城市的问题非常严重,形成所谓的“大城市病”。而中小城市的“包袱”较小,可吸取大城市前车之鉴,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希望所在。学术界和决策者对处于城镇谱系中间的中小城市关注不够。中国城市化研究及发展战略需要特别关注:如何提高城市的吸纳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城市的发展与运行效率。研究以城市能量代谢过程为核心的、定量的城市空间结构、人流物流形态、社区形态等等的行为效率问题十分必要;由此建立城市效率学科,可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两种城市化模式的对接与融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旨在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演进过程,观察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我国城市化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合乎规律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城市化模式正面临着重大的整体性变革,变革的方向就是“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化模式与“离乡不离土”的城市化模式的对接与融合。这种变革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对于正处在体制创新的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文中对两种城市化模式对接与融合所面临的困境、矛盾和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两种模式对接与融合的条件、过程、机制、形态和路径选择,最后给出了政策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非农产业城市化滞后是我国城市化滞后的主要表现之一,非农产业城市化受阻是我国人口城市化滞后的直接原因。推进非农产业城市化,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良  徐佳  王普查 《资源科学》2014,36(2):334-341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导致资源被集约化使用的同时,耗用量却显著增加。以城镇化进程为视角,探讨中国城镇化率与全国用水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用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基础,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到60%时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是全国用水总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格兰杰因;城镇化率每提高1%,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提高7.68%,而总用水量将提高0.58%;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到60%时,全国用水总量将突破红线控制要求,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制约作用更加凸显。对此,提出从技术节水、结构节水和生活节水三方面挖掘节水潜力,以及从生态增水、国际市场购水以及虚拟水贸易三方面增加水资源供应。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快速的信息革命,然而至今为止人们很少从整体上来认识和理解这次革命对中国社会变迁所产生的深远意义。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质以及它与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的嵌合机制这一层面来理解当前信息革命所引发的深刻社会影响。分析主要涉及信息技术对中国社会联结机制的影响、对公民社会发育的推动以及它对中国政府转型的深刻意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蕾  魏后凯 《资源科学》2014,36(6):1235-1243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发生新的变化。而目前对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没有考虑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过高估计了城镇化的作用;②没有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呈现的不同特征;③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证方法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反映不同区域能源消费水平长期趋势的均衡方程。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并且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分区域情况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其中,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大。这意味着中部地区城镇化转型面临的能源消费压力最大。据此表明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缓解能源消费压力,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新型城镇化要考虑城市的规模效益;②要充分考虑地区发展的差异,制定差别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知识服务业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金雪军  毛捷  潘海波 《软科学》2002,16(3):12-16
在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年以信息服务和专业知识支持为主要特征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和融合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城市化进程也会随之加速,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未来的支柱无疑也会吸纳更多的资源和要素。而知识服务业与城市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又存在某种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对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服务业与城市化进程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相互作用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知识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310027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信用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传宏  白庆华  易元东 《预测》2001,20(4):7-10
本文从城市发展进程的角度来讨论城市信息化,通过将中国的城市化与世界同期进行横向对比和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预期,从宏观上说明了中国城市信息经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一致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