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关人"的把关行为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古代孔子的诸多传播活动中,孔子以编者身份对鲁国史书《春秋》修订行为的把关特征最为突出。孔子通过的增削,选词等把关方式,将自己的仁礼思想隐秘地融入《春秋》的整个修订过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春秋》的文化内涵与可传播性,促使孔子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其他历史书的笔法《春秋》以外的历史书的笔法,范围太广,要仔细考究起来,可以对其中著名的每一部历史书作一个专题研究。这里,只能大略地粗浅地谈几点。为了避免重复,类似《春秋》的笔法,这里都不淡了。下面谈谈与《春秋》不同的或继承《春秋》而有所发展的笔法。  相似文献   

3.
袁步昌 《兰台世界》2012,(36):87-88
鲁国保存着完整的礼制和比较详细的历史记录,因而,孔子编订《春秋》取材于鲁国史书;且鲁国桓公杀死隐公夺取政权,标志着作为道德标杆的鲁国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大潮中也开始沦丧,有鉴于此,孔子编订《春秋》便始于隐公。  相似文献   

4.
《春秋》是我国周代鲁国的史书,也是我国最早用编年体写的史书,它不仅与《尚书》有同等的史学价值,而且也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一)《春秋》一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14年(公元前722—481年),共242年的历史。周武王灭商后,大封诸侯(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包括附庸(不满五十里的小国)约1800国。迨至周室衰落,诸侯列国互相吞灭,数百年间,到周平王49年,正是鲁隐公元年。春秋之世,见于《经》、《传》者,共有124国,其中主要封国24国。鲁国是周公的长子伯禽的封国。  相似文献   

5.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献学者.孔子的一生与档案文献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他搜集、整理、自编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为其授业解惑的教材.孔子广泛收集档案、利用档案,编纂出经典著作,创立儒家学说,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其编研、修史的研学精神和严谨态度至今仍值得后入学习.  相似文献   

6.
书名刍议     
一有书必有书名,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不然。先秦时代的古籍大多数没有书名。比如孔子编订的“六经”中,《诗》、《书》、《礼》、《乐》、《易》的名称就全是后人加的。而《春秋》也只是当时对编年体史书的通称,在孔子之前就有鲁春秋、周春秋、燕春秋等,孔子只不过沿用旧称罢了。至于“子书”,如《管子》、《孟子》等书名也是后人所加的,其意义不过是人名的替代,即“管先生”、“孟先生”的意思。秦汉时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国古老的传统,历史要由官方统一修订,若官方不"定一尊",会乱国的。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乱臣贼子"因"定一尊"而惧,则无缘乱国也。  相似文献   

8.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萌芽于档案文献编纂的最初实践,具体表现于编订“六经”,“六经”是我国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大规模文献编纂活动,其中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典型的档案汇编。一、孔子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产生的背景孔子成功地编纂“六经”,与宋鲁两国特别是鲁国有密切关系。宋是商朝的后代,鲁是周公的封地,春秋末期列国都到宋鲁“观礼”,因为它们较完整地保存了商周文化。孔子是宋国贵族的后代。其七世祖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和宣公,为人谦恭俭朴,熟悉古文献,《诗经》中的…  相似文献   

9.
《春秋》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类作品,它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重要历史资料。本文将本着史料分析与文本细读的研究思路,对于《春秋》中所体现的先秦音乐美学思想做出探究。  相似文献   

10.
《档案管理》2007,(4):83-84
《春秋左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春秋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是对鲁国官修史书《春秋》的解释,记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间二百七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史传说.  相似文献   

11.
杰出的思想家孟子晚年与学生一起著述,总结自己一生的思想活动,编纂了《孟子》一书,在中国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今天我们以当代眼光透视这部文化经典,可以与当代档案文化接轨,并且对于当今的档案文献编研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一、编纂主题理念:服务于当代孟子作为儒家“亚圣”人物,对于孔子的文献档案编纂理念有深刻的体悟。孟子十分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春秋》是一种史官大事记,实质上即是官府档案;是孟子最早肯定了孔子作《春秋》的贡献。他在《滕文公》中写道:“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  相似文献   

12.
为未来选择历史——论档案价值与鉴定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选择的历史与历史的选择鉴定是档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和决定性的环节 ,它是指从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大量的文献中选择出对历史研究和现实查考有意义、能作为历史事件凭证和参考的史实的过程 ,也是档案形成的前提和档案本质的体现。尽管鉴定理论的形成在我国只是近半个世纪的事 ,但对文献的“选择”可追溯到孔子“笔削”《春秋》。《春秋》曾被儒家奉为微言大义的“圣经” ,被王安石当做残缺不全的“断烂朝报” ,被文、史学家作为著述的首创。但历史地看 ,“笔削”《春秋》之目的是为有选择地保存历史 ,是孔子依“文献不足”之前鉴和对周…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第一个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禁锢,相传,他曾系统地编辑整理了被后世称作“六经”的《易》、《诗》、《书》、《礼》、《乐》、《春秋》,使其成为我国古代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典籍,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建立了千古不朽的历史功绩。从编辑的角度看,孔子在编辑整理“六  相似文献   

14.
五经     
《五经》是儒家五部经典著作,即《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为孔子编定,但后人认为不可信。《书》即《书经》(又称《尚书》),为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相传是孔子编选的。《礼》即《礼记》,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似文献   

15.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南武城人,生于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约卒于鲁悼公三十五年(公元前432年)。他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子的祖先曾是鄫国国君,但其曾祖父巫失国,迁至鲁国。祖父曾阜当过叔孙氏家臣,到了父亲曾点,成为薄有田产的庶民。所以,曾参从少年时起就参加劳动,自力更生,用劳动所得孝养父母。其父曾点早年即随孔子学习,深知孔子学问渊博,为了让曾参有所成就,便让他拜在孔子门下。曾参反映比较迟钝,入孔门很晚,但他很有毅力,每天都回顾温习老师所教的内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孔子卒后不久,他也招徒办学…  相似文献   

16.
所谓“《春秋》笔法”(也说“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回避了明确的褒贬之词,而在“微言”之中流露出“大义”,让人们自己去揣摩、体会作者的倾向性。这种写作手法据说一开始主要用于历史著作《春秋》,后来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文史作品,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渊源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热议     
《视听界》2010,(1)
影视剧孔子扎堆相关事件2010年将有三部以孔子为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相继公映或拍摄:电影《孔子》、电视剧《孔子》和电视剧《孔子春秋》。动画片《孔子》也在热播。如此热闹的扎堆亮相在影视圈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8.
六经是儒家宝典,而孔子手著的经书,惟有《春秋》一经。《春秋》记载242年史事,只用了一万五千字,用词极其简略,寓意却极其深刻,蕴含着孔子辨正是非、纲纪天下的道理。故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作为解经之一的《春秋公羊传》是一部系统阐发孔子“微言大义”的今  相似文献   

19.
三现代学者对“述而不作”的评价在现代,有很多学者对“述而不作”进行了评价,较有代表性的是两种不同的意见。张舜徽先生认为孔子是按“述而不作”的思想编辑整理“六经”的。他说,“像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相传有着赞《易》、修《春秋》、删《诗》《书》、订《礼》《乐》的功绩,都不过是整理古代文献的工作而已,并不是他自己有什么亲的创造和发明,所以他一生只能提出—个‘述而不作’的自我鉴定”(《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31—32页)。他这一看法是在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20.
晓言 《中国广播》2007,(9):78-78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都曾产生很大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汇集在《论语》一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