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乐课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利用对歌曲演唱的再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在优美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素质修养得到提高;有力的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更为重要。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是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这也是由审美教育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实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相似文献   

4.
李静 《科教文汇》2007,(9S):119-119
美术课是一门传播美的知识、提高美术综合素质的艺术课程。美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以崭新的视角探究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在现代美术教学中,不再追求单纯的技能培训,而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于正林 《科教文汇》2007,(12X):157-157
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这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中小学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青少年的基本素质和人格的塑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说,美育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作为学校美育的一种主要方式,并不只是渗透美育而已.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关系,表达了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及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李振华 《内江科技》2007,28(9):45-45
声乐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根据声乐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个性和能力,获得高尚的审美情操,使美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想象、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陈艳飞 《科教文汇》2012,(31):142-142,144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小学音乐教材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教会学生正确地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创造美;通过“音乐想象”,培养审美能力;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相似文献   

10.
张鑫 《科教文汇》2007,(5X):112-112
现代美育提倡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得到美与善的滋养。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最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因此,情境、情趣、情感是音乐教学成功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1.
张德军 《科教文汇》2007,(9Z):51-5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审美观却发生了某些扭曲,他们盲目地崇“外”、崇“怪”,追求“时髦”并以此为美。究其原因是缺少美育的结果。而初中语文教材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样做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炼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4):124-125
通过对审美教育的阐释及其与创新精神间内涵联系的梳理,揭示了审美教育的感性教育、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功能,及其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科教文汇》2008,(21):157-157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审美教学认为,关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锲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14.
田凤莲 《内江科技》2007,28(10):148-148,182
审美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的实施将为高职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级技术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曹幼林 《知识窗》2014,(10):50-5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堂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焦占祥 《现代情报》2002,22(9):176-176,F003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尽快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专门人才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深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教学中要深入挖掘美育因素,充分利用美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丽娟  廖海云 《知识窗》2013,(12):67-6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自然美、社会美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对此作了一些初步的探求。一、教师主动转换角色,适应创新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对象,当作知识的载体,力求在有限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这一做法,极大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教师只有更新观念,主动转换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导师,与学生促膝倾谈,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去发现、去领悟,给予积极评价。并着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于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 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文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而学生作文已成了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那么,在作文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个性写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健全的人格呢?笔者根据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些套 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