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遵为我国晚唐时期著名的“咏史”诗人,但是其里籍何处,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颇不一致。宋人计有功编《唐诗纪事》卷五九《汪遵》条谓:“遵,宣城人。”元人辛文房著《唐才子传》卷八《汪遵传》谓:“遵,宣州泾县人。”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引宋人乐史著《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又云:“汪遵,宣城人。”而《全五代诗》卷  相似文献   

2.
充实善信 悲壮奇丽——岑参边塞诗艺术风格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盛唐著名诗人中,岑参是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一位。宋人许(岂页)说:“岑参诗亦自成一家”(《许彦周诗话》)。虽然主要强调了他的边塞诗“记西城异事甚多”,为“古今传记所不载者也”,但显然包含了对岑诗艺术风格的评论。元人范德机着眼于岑之七言歌行,指出其独特表现方法“为一家数”(《木天禁语》),自然更是从艺术方面说的。唐以下历代诗论家,从艺术风格出发,对岑诗展开多方面评述。历来为人称引目为的评者,一是“奇峭”,一是“悲壮”。着眼于岑诗“奇”的一面的,自殷璠所谓“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始,杜确说参诗“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本集序),徐献忠说他“体裁峻整,语多造奇”(《唐音癸签》卷五引),主要也是“奇”与“峻峭”之意。明人高棅  相似文献   

3.
“两岸阔”与“两岸失”在唐朝开元初年前后,诗人王湾“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唐才子传》),而《江南意》一诗“为天下所称最者”(《河岳英灵集》)。其诗云: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来观气象,帷向此中偏。可是,这首诗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连题目也改成《次北固山下》,诗句则有更多的异文: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体现这种表达技巧的。题。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中。1.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作喻,自唐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王昌龄在此以“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怎样的心志与情怀?…  相似文献   

5.
刘昚虚交游考谢先模唐殷编选的《河岳英灵集》,是唐人选唐诗中较突出的选本。它收录开元二年(714)至天宝十二年(753)近40年间从常建起至阎防止24人诗234首。殷谓此24人"皆河岳英灵",是盛唐诗人中出类拔苹的人才。每人名下各附评语。全书辑为上中下...  相似文献   

6.
唐人选唐诗自刘孝孙《古今类序诗苑》始、至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评内容及于陶渊明者,唯《续诗苑英华》等一二种而已。虽然,《河岳英灵集》品评诗人未及陶渊明,但是,该集选录田园诗、评品田园诗句、选王维《偶然作》其四与崔颢《结定襄狱效陶体》,据此等可见殷璠对陶渊明的接受,亦可管窥陶渊明对唐人的影响。研究此等,不仅可探究殷璠的诗学主张,厘清陶渊明对唐代文士与唐代文学的影响,亦可管窥唐文士与唐选诗理论家接受陶渊明的历程、探赜其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作者张谓,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少读书嵩山,汛览流观,清才有奇骨,自以为“必谈笑封侯”。天宝二年进士及第、曾从戎营朔十载,稍有边功。乾元中以尚书郎出使夏口沔州牧,曾与大诗人李白饮宴于江城之南湖,谓请李白标以嘉名,白命为“郎官湖”。大历间,官至礼部侍郎,不久,出为谭州刺史。两《唐书》无传,《唐才子传》、《唐诗记事》有载,然皆语焉不详。《全唐诗》录其诗一卷,计四十首。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王昌龄的籍贯,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说法:《旧唐书·文苑传》称“京兆王昌龄”,《全唐诗》因其说,《河岳英灵集》称“太原王昌龄”,《唐才子传》因其说,《新唐书·文艺传》谓“昌龄字少伯,江宁人”,《唐诗纪事》和《唐诗品汇》因其说。 今人持此三说者均不乏其人。到底哪种意见合理?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考察和  相似文献   

9.
李颀行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颀是盛唐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由于他平生只做到一个县尉,所以两《唐书》无传。他的事迹,仅《河嶽英灵集》、《唐才子传》等书中有些零星记载。近年来,有同志曾就有关李颀资料,进行探索,这对于李颀及其作品的研究,是有帮助的。但提出的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河岳英灵集》收集李白诗十三首,以其与《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乐府诗集》等多种集本相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前贤、时俊之著述多罗列异同而鲜见案断。今试从诗的意境、声韵及诗人际遇等方向加以考论,并用献替可否之方式,尽陈己断于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11.
岑参,是唐代诗坛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杜甫很称赞他,说“岑生多新诗”(《九日寄岑参》),又比之于谢眺,说“谢眺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殷璠谓其特色是“语体奇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边贡总结岑诗的风格说:“夫俊也,逸也,奇也,悲也,壮也,五者,李杜弗能兼也,而岑诗近焉”(《岑嘉州诗集·刻岑诗成题其后》)。当然,边贡的评价总的说来偏高了些,但岑参诗毕竟确有其独到之处,是李白杜甫未能  相似文献   

12.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他的籍贯有三种不同说法:《新唐书·文艺传》、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卷二十四)说他是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说他是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全唐诗》(卷一百四十)说他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我同意王运熙同志的考订,(《王昌龄的籍贯及其〈失题诗〉的问题》光明日报1962年2月25日)认为他是太原人。理由是:殷璠《河岳英灵集》说:“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游。”这里说,王昌龄是太原人。段璠是盛唐时代的人,其说比较可信。又王昌龄《洛阳尉刘宴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诗说:“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太行北”,指太原。太原在太行山之北。  相似文献   

13.
一、《唐才子传》卷八《司空图》云:“图,咸通十年归绍仁榜进士。”陈尚君先生在此条下作补正云:“《五代史阙文》:‘少有俊才,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知图为一举登第。原笺未引。”(《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437页)按:司空图曾有过科场失意的经历。其《榜下》诗云:“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全唐诗》卷六三三,中华书局1960年版)可见,司空图并非“一举登第”,陈先生的说法有误。二、《唐才子传》卷九《许棠》云:“初作《洞庭》诗,脍炙时口,号‘许洞庭’云。”周祖譔、吴在庆…  相似文献   

14.
论元结及《箧中集》诗人的人生态度、文学思想与创作倾向许总与杜甫共同构成唐诗史时代性特征扭变的是元结及其所编选的《箧中集》中诸诗人。《箧中集》收入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7人诗24首。7人诗作,除《箧中集》所收,只有沈千运另...  相似文献   

15.
李频,晚唐诗人.《全唐诗》将其诗编录为三卷,另在“补遗”中载其二首,共二百零六首诗.他曾从师姚合、方干,一生刻意苦吟,其诗骚严风谨。当时人如郑谷就推崇他为“一代骚雅宗师”;其后如严羽的《沦浪诗话》、范唏文的《对床夜语》、魏庆之的《诗人玉屑》、辛文房的《唐才子传》等皆赞其工力甚深,并有似刘随州(长卿)之说.李频主要生活在唐武宗开成至僖宗乾符年间.《新唐书》卷二百三有其小传,谭优学先生也为李频作了行年考.本文准备在其基础上对李频的生平作些补考.  相似文献   

16.
郎士元考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生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皇甫冉榜进士。姚合《极玄集、卷上》:“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年进士。”《新唐书·艺文志四》:“郎士元诗一卷。字君胄,中山人。”计有功《唐记纪事·卷四三》所载殆与《新唐书》同。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按:《极玄集·卷下》谓:皇甫冉“天宝十五载进士”。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皇甫冉)  相似文献   

17.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殷瑶《河岳英灵集》称李白《蜀道难》“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这首千古奇诗的主旨,唐代以降,即见仁见智,众说纷坛,成为聚讼千年的诗学之谜。本将古今有代表性的说法作一概述,并就这一问题的教学处理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蜀道难》是李白诗集中的一篇优秀之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久传不衰。此诗自唐人段瑶在《河岳英灵集》以“奇之又奇”称誉以来,论说的文章可以汗牛充栋喻之,读之令人堆以暇颐。仅以建国四十五年的研究为例,论文竟有近180篇之多(含各种专著中的论说),研究者们就其主题展开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讨论。其中,论说者对传统的讽玄宗幸蜀、刺章仇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