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试论武术精神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而且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华武术精神以及中华武术精神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使我们对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并为中华武术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龙舟竞渡、舞龙等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了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高扬民族文化特色并稳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支柱,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力量源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文化之所以被世人所称誉,就是因为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而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宝贵民族精神的中华武术必将承担起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支柱,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力量源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之所以被世人所称誉,就是因为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而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和宝贵民族精神的中华武术必将承担起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有多种武术流派存在和发展,而每一种武术流派都是中华武术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武术文化的本质存在,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养身之道与精神取向。雁北地区地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接合部,在武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雁北地区的武术流派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能为厘清中华武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些微观视角下的佐证,从而对武术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回顾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武术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历史学的视角,回顾历代武术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为,中华古代战争武技与武舞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中华武术为近现代民族崛起做出了贡献。提供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策略:将武德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武礼与学校礼仪教育相结合,武术技术与学校文体活动相结合,武术教育融入武术爱国故事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弘扬中华武术培养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越演越激烈,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党和国家在新格局的重要目标。民族精神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的精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点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中华武术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国粹",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因此,通过弘扬中华武术培养民族精神,对我国在新时期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前,笔者拜读了《中华武术》2005年第7期刊登的《改革学校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加强武术科研,促进武术发展》两篇文章,使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瑰宝发展的希望。在传统武术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弘扬和培养学生们的民族精神。如果远离了民族精神,武术习练得再好也只能被称为“武夫”。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宽容仁爱、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武术无疑是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最适合的载体,它既强健体魄、锻炼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身体的协调能力,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民族精神的教育,将无形孕育到有形之中,既易被学生接受,又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深化了民族传统,增强了民族意识,提高了民族精神,为发展民族精神和中华武术项目,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运用逻辑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学校武术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认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化解当代青少年人文素质危机的重要途径;中华武术蕴涵着深刻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传承的有效载体。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构成了新世纪学校武术教育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伪武术大师"现象是在我国武术行业走向市场化与传统武术现代转化交织中出现的一种反科学、反常识的乱象。这种乱象将具有民族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武术带入谋取名利与网络恶搞的娱乐狂欢之中,不仅未能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传播,反而将其污名化,误导了民众的武术认知,严重损害了中国武术形象。抵制"伪武术大师"现象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规范武术管理制度,弘扬中国武术精神,推动传统武术实现新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保持审慎严肃的态度,充分发挥中国武术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助推新时代社会事业繁荣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对外交往的旗帜、通向世界的通行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武侠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交互性传播使人们获得不同时空文化共享的机会,导致了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映射着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武侠电影能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够增强“博弈”实力,抵制“后殖民主义”现象;能够转变“定型化形象”,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能够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传播文化价值;能够培养“文化自觉”,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抒发爱国情怀,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与认同感。但部分式侠电影以“舞”代“武”,容易引起文化误读;有“武”无“侠”,使武术文化精髓消失殆尽;渲染血腥暴力,对中国国家形象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教育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为此,应把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任务,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自古以来,人们习武的目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以德润身。当今,随着武术运动的大力普及和快速发展,武术的文化内涵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中小学武术教学更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所特有的教育特点进行研究,结合武术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达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精髓、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中国武术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武术应自强的理念。研究认为:实现中国武术自强须坚守中国武术的文化立场和维护中国武术的文化身份;其中文化传统是坚守中国武术的文化立场,文化个性是维护中国武术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6.
苏建波 《体育科技》2010,31(4):26-30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逻辑分析,对武术爱好者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从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之间的道德礼仪动作、宣传力度、场地设施等方面。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及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为目的。在当今的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中华武术先要有武德才能让武术立于不败之地,发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华武术尚武崇德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的对比揭示了学习武术武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好的发扬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少林精神是在历史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日求精进的尚武精神、舍身救难的侠义作风、虚怀若谷的博大胸襟和心存天下的爱国情怀.历史的今天,弘扬少林精神是对新时期民族精神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中国传统武术美的世界,结合传统武术特点及传统哲学思想,分析了婴儿心态的实质、虚静的美学特征及传统武术的虚静特征,指出基于婴儿心态的中国传统武术以"虚静"的精神观照,凝结了民族文化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以提升国家软实力来塑造国家的国际形象,从而能够在世界上获得更大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全面提升软实力的背景下,中国武术通过自己独有的文化特性,不仅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国外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开辟了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中国武术为国家软实力提供"民族理念、民族精神、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们若想了解以前的武术精神与其显示的文化,枯燥的历史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武术电影成为当代人们了解武术和历史的宠儿。文章从中国武术电影的本质与内涵出发,论述了中国武术电影对中国武术精神内涵与本质特征的折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