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香港电影辉煌不再的论调一直在华语电影界被提起,香港电影悄然走完黄金年代,在新世纪电影市场大变革的新环境中,在香港与内地通力合作的大背景下,结合"后港片时代"的特征对香港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香港电影产业在合拍片的浪潮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及困境,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新强 《今传媒》2011,(5):69-70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香港与大陆合拍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全方位的突出表现,意欲指出香港电影以其独有的产业机制和魅力,在电影手法到产业运作等各个方面将不断带领中国大陆电影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1日,由清华大学、凤凰卫视主办的"华语媒体高峰论坛--迎接全媒体时代"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知名华语媒体机构领军人物共同论道"全媒体",这也是海内外华文传媒的学者与企业领袖,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媒体之间首次专门针对"全媒体"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罗昔明 《青年记者》2017,(18):67-68
中美合拍模式下跨文化面向的问题意识 近年来,与中国合作制片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美合拍是其中发展最为强劲的合拍形式,有望成为未来的合拍主流.甚至有人明确指出,“但凡中国举办电影节,必谈中美合拍片”.①的确如此,2016年4月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论坛上,中美合拍片再次成为热点议题,而且这几年最受关注的合拍片当数中美合拍片,如《功夫熊猫3》《功夫之王》《功夫梦》《功夫侠》《纽约客@上海》《钢铁侠3》《变形金刚4》《火星救援》《长城》等,单从这些电影的制作水准和市场收益来看,中美合制模式在实践上是较为成功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对中美合拍热潮不能单从经济层面来解读,增进中美电影合制的相关政策拟定及学术探讨,也必须直面这种形式带来的经济与文化层面上的交融性.  相似文献   

5.
合拍片并不是一个新近发明的概念,但与它相关的问题却构成了当下中国电影学术共同体内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一方面,合拍片是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合拍片"重新整合华语地区的电影资源,构建起全新的华语电影版图,重构全球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想象。  相似文献   

6.
两岸三地的合拍热潮已经是当下华语电影创作的主力军,与香港和大陆合拍电影已日臻成熟不同,台湾与大陆的合拍仍然处在一个摸索、探寻的时期。一些合拍电影在大陆市场反响平平,仅有少数合拍片能够在两地市场有所作为(如《爱·Love》),文章以这些影片作为文本,去探究其在表达本土经验和跨地想象时的策略,通过对《爱·Love》在跨地性和本土性呈现上的叙事分析,探讨两岸合拍片在文化内涵上表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一边是电影产业中香港制造的业界标杆,一边是内地导演协会一次盛大的表彰典礼。一南一北两场电影颁奖大会显示着不同的审美旨趣、精神核心和未来指向4月上中旬,一直波澜不惊的华语电影圈总算有了些回春的迹象。趁着影片上映的传统淡季,内地与香港的电影人先后  相似文献   

8.
正谈论中国电影时,永远无法只谈电影本身。2013年12月8日,中国电影年票房正式突破200亿大关,从100亿到200亿,仅仅用了3年时间。"2013广电蓝皮书"中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紧随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于是,合拍片继续升温,好莱坞进口片纷纷来华宣传。一批电影企业老板跻身富豪,公司并购成为潮流,电影公司正朝文化集团发展……这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大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国际电影市场中演变.从两岸三地的交流到全球范围内的跨地发展,华语电影研究中所选样本与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相关性,以及作为例证的典型意义,均涉及到资本(商业资本、技术资本、人才资本)的流动、传播空间(跨界传播、跨地传播、跨媒介传播)的延伸以及华语电影研究的总体性与一致性,亦即华语电影研究的基础和边界.  相似文献   

10.
宋小妍 《今传媒》2012,(8):92-93
华语影片《如果·爱》是香港导演陈可辛初次进军内地市场的试水之作,用"陌生化"手法巧妙地将最具形式感的歌舞元素嫁接在《如果·爱》当中,把关乎人类普遍情感的爱情片放在镜式文本的套层结构中展开。影片建构在文本间的相互折射与照应,使得它更为直观地呈现出当代华语电影的镜像迷宫。香港电影与香港导演正在这座镜城中经历着"内心的流徙",经历着逃离、迷惘、质疑和异化,无奈而无助地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乃至个人经历放逐为他者眼中的观照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声屏世界》2012,(8):94-96
优酷出品"美好2012"为主题的全年战略,通过"4位亚洲著名导演+8位华语实力导演+16位华语新锐导演"的梯队,打造横跨全年的网络电影盛事。其中,由顾长卫、许鞍华、蔡明亮和金泰勇4位亚洲著名导演执导的网络电影,作为优酷出品"美好2012"全年战略的首发作品在香港电影节首映,引起极大轰动。大师、大腕竞相试水网络电影提升优酷出品行业影响力此次优酷出品"美好2012"的全年项目,再次打破业界对于网络电影"低成本、小制作"的传统认知,选择了来自内地、港、台和韩国的4位亚洲著名导演来执导4部网络电影,并有著名演员吴镇宇、李康生、孔孝真等倾力出演,全面提升网络电影的内容品质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李多钰 《出版参考》2005,(20):22-23
1913年,几乎与<难夫难妻>拍摄的同时,一个叫黎民伟的广东人在香港组建了一家名叫"华美"的电影公司,不久该公司就与亚细亚公司合作拍摄了<庄子试妻>,这也是影史上第一部由香港出品的故事短片.百年来,在与内地、台湾影业互动的各个阶段中,无论是双峰并峙、一枝独秀,还是三足鼎立,香港一直是华语电影的重镇.而<庄子试妻>尽管情节简单,却是香港电影的滥觞之作,它的制作人黎民伟更是一位时代奇男子.  相似文献   

13.
庞彦杰 《传媒》2016,(9):76-77
进入21世纪以来,某些中美合拍电影一味遵循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但却遭遇失败的案例不断增多。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显示,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对文化语境的误读和对观众文化认同的分裂是导致电影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借助对好莱坞电影跨文化传播经验的审视,探讨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正确理念、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英]里昂·汉特著,余琼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持续获奖或展映,吸引了西方学界的更多关注,华语电影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一系列专著或编著得以出版并逐渐被译介  相似文献   

15.
香港高校"学生辅导"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高校"学生辅导"的基本理念是提供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着重学生的全人发展,其工作方法和途径颇具特色.这对内地高校的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是国家、民族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是合拍片必要的认知基础。本文以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木棉袈裟》、《云水谣》、《赛德克·巴莱》三部电影,从民生民俗、文化、闽南意象等方面阐述两岸三地合拍片中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本文旨在分析合拍片中存在的一个难题:如何将两岸三地由于地缘、政治等因素产生不同的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两岸三地跨境合拍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一种重要制作方式,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三地电影越来越紧密的融合更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格局和观念,呈现出"华语片"的未来大趋势。在这种格局下,台湾部分电影自《海角七号》后仍然与内地电影保持一定的疏离,一方面叙事模式有别于以往的台湾电影"曲高和寡"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坚持台湾在地文化,保持创作的自由度、文化主体性,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新局面,成为亚洲电影的一股新势力。文章将这部分电影放置整个华语电影大格局下,探讨其特殊的品格,从而展现出它是如何成功地征服台湾观众,占有台湾市场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C.Hoskins文化折扣和国内市场的交互作用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电影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反差表现为现实参照,对现阶段本土化现实题材电影主导国内市场却失去对国际市场的利益诉求、华语文艺片在具备文化要素和国际声誉等显在优势的前提下,却无法比肩动作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等导致两个市场失调的原理问题展开论证,并提出强化文艺片的国内竞争力、巩固东南亚市场的传统地位、通过合拍片"借船出海"等三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华莱坞电影的营销重点剖析——以市场导向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营销是电影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华人社会的经济发展,华语观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观影习惯的培养,自主意识的崛起以及多种类型的社会媒介传播方式为当下的华莱坞电影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商业环境,营销方式也从初期强调产品自身的信息和特权管理转向逐渐成熟的运作,例如品牌的构建和与客商之间的意识层面沟通等。本文以2013年中国内地院线票房排名领先的影片的营销特色为研究目标,通过依托传播学理论,对相关网络信息数据和文献报道进行研究,讨论这类影片在宣传理念策略的特点,借以总结出现今华语商业电影市场宣传的三个要点:1.依赖目标市场的"舆论"进行传播;2.从单向"导入式"的灌输转型为多向"互动式"的体验;3.延伸"品牌"概念和整合数字技术,将观众与宣传方的目标协同起来。电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了解娱乐文化脉搏,立足于本土,走以市场为导向的制作道路,顺应市场运作的国际化潮流,是华莱坞产业既能顶天又能立地的正解。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6,(10):54-54
据9月15日《京华时报》报道: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赵实在介绍《国家“十一五”时期化发展规划纲要》时透露,电视方面与香港的合作措施有四点:一是内地和香港合拍的电视剧作为国产电视剧可以在内地直接播出。二是合拍剧的集数过去限制在40集,现在没有限制了,和国产电视剧的标准相同。三是有香港影视演员参加的国产电视剧的审查可以放到省一级广电部门。四是香港的有线电视网络的经营公司经过内地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在广东试点,为网络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