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反映革命斗争历史的作品中,茹志娟的《百合花》别开生面,为文学的多样性增添了亮丽的一笔:首先,它促进了当时文学创作题材的多元化,成为当时作品中的另类追求,它的出现是对文学主潮流的一种背离。其次,它是个体话语对中心话语的解构,成为独特的"这一个"。第三,它承袭了以前作家、作品以人性为关注对象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对"五四"以来"人的大旗"的延续。《百合花》的文学史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三十年代我党领导下的最早出现的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品反映的时代是一九三○年春末夏初。茅盾在这篇小说中,形象地阐明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得到发展,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下更加殖民化了,从而进一步说明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同时,也批判了当时一些中上层知识分子一味强调振兴中国民族工业、走欧美资本主义道路,忘了帝国主义是中国的主要敌人的糊涂观念,阐明了我们党指出的革命斗争的方向是唯一正确的方向。《子夜》的题材广阔,结构宏伟,内容丰富,这在当时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下面只就人物形象作一粗浅剖析。  相似文献   

3.
刘旭梅 《中文自修》2005,(11):51-51
描述自己的居所,是古文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在这方面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作。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王禹偶的《黄冈竹楼记》也属于这一类的作品,欣赏这样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中国影片《早熟》与韩国影片《珍妮朱诺》都是反映青少年早恋题材的作品。尽管两部影片在题材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多有相似之处,但从创作主题、叙事结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故事的来源、作者的创作动机及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不同,因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文学中,儿童文学是一个年轻的品类,然而,它同时也是一个最有活力、最富于时代精神、最能显示新的民族性格的品类.因为它是作家专门为各民族新一代人创作的文学,它在反映生活、评判是非、鞭挞丑恶、扬励正气、描绘英雄人物、激发奋斗精神诸方面.都有鲜明的现实取向.有适合于一代新人的独特、生动的表现方式.历史进入了新时期后,内蒙古儿童文学创作发展得很快,出现了一种以小说打头阵.童话、寓言、散文、诗歌齐头并进,多姿多彩的兴旺景象.在小说创作中,与反映当代现实作品相映衬的,是一股不可低估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潮.且不说杨啸的《鹰的传奇》三部曲,杨平的《向东方》等有较大影响的作品,一批后起的儿童文学作家如乔澍声、毕力格太、杨荫木 (塞野)、李廷舫、刘正华等实际上也是靠他们各自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在儿童文学界奠定地位的,即使是一些过去写儿童文学的作家.也写了这样的儿童小说,如张乃仁的《枪的故事》,李朝襄的《猎人一家》.这股潮流势头很猛.形成为新时期内蒙古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其原因一是为我国儿童文学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革命历史题材的儿童小说创作在当代儿童文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二是日本鬼子曾将内蒙古东部广大疆土划入伪满洲国,又长期盘距西部绥远地区,妄图  相似文献   

6.
五六十年代中印蜜月外交关系和频繁的文化交流使中国红色经典如《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日》、《红岩》、《青春之歌》、《敌后武工队》等进入印尼市场,与印尼游击战题材小说《游击队之家》、《游击战的故事》、《战场情》和《苏迪尔曼将军脚下》唱起了时代的双簧戏。这时期中国和印尼受到地域性反帝反殖民主义思潮的影响,两国的文学作品都是政治与文艺的高度联姻,成为时代的标志,体现时代的脉搏,是现当代文学中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然而两国这时期游击战题材作品虽然处于相同时段,因处于不同空间而表现在价值观与世界观等方面的明显差异。论文通过比较上述作品掀开两国民族在共时的战争年代人生解读的一层面纱。  相似文献   

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八周年了.在这个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如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一样,《讲话》也经历了她的风风雨雨.《讲话》的基本精神依然是正确的.要求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现实生活,面向人民,深刻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现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服务.这是不能  相似文献   

8.
名学批评家司马长风曾这样评价沈从先生及其作品:沈从在中国有如19世纪法国的莫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短篇小说之王;中长篇小说作品较少,但是仅有的几篇如《边城》、《长河》等全是杰作。的确,在中国小说创作这座百花园中,沈从的作品无异于一道亮丽的风景。纵览他的所有作品,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均表现出一种不平凡的美。尤其在表现人性方面,他更是倾注心血、热情和智慧。这不仅体现在他一系列浓郁的乡十小说中,而且在他其它题材的小说中也有所显现。比如《菜园》即是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斯威夫特都是著名的讽刺艺术大师,在《药》和《一个小小的建议》中,他们通过生活中的题材对各自所处的社会进行了批判和讽刺,达到醒世的目的.这两篇作品体现了鲁迅与斯威夫特对民众生命态度的相似,也反映了他们救世态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赋这种文学样式,其源头始于战国,而末流迄于清代,源远流长,绵延二千多年。其作家之众,可谓车载斗量,而作品之多,则汗牛充栋.这从《昭明文选》和《文苑英华》中亦可见一斑。各体的赋,题材多样,旨趣各殊,当以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的为最有价值.而直接反映人民的苦难以及他们思想情绪的赋作,在赋史中较为少见。这方面,清代苗族作家龙绍讷的《蕨粉赋》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诸侯国和地区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深入分析《国风》中的作品,可以发现各国不同的风俗民情及文化精神。从对《诗经.郑风》的作品题材、人物形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郑人爱情至上、勇于行动、坦然大方等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独创长篇小说,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品以记实写法,描摹我国十六世纪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广阔图景,刻划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在我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史上,它是摆脱专注英雄传奇,志怪神灵传统窠臼,转写平凡现实人生创始之作.不久继起《红楼梦》,在题材和细节等描写方面明显受其影响.《水浒传》描写北宋时期山东一百单八将因不忍官府朝廷欺压,奋起反抗,梁山聚义,全书人物众多,情节错综,而《金瓶梅》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小说第22至26回)一章演化铺展而成,重点写西门庆家庭生活,反映破落财主出身的恶霸官僚西门庆勾结强人,巧取豪夺,  相似文献   

13.
《柏林之围》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名作.这篇名作自选入中学课本以来,讨论热烈,但作品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从背景、人物、技法等角度去探讨,也可以从题材的角度去探讨.因为题材是经过作家加工提炼写到作品中去的材料,它是作家的见解、观点、主观意图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是用来表现主题的.所以我们不妨从《柏林之围》的题材,来看看《柏林之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病情和战报《柏林之围》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年已八十的法国老军人儒夫上校患病的故事,普法战争复杂而广阔的宏大图景是在病房里展现出来的.小说详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火中诞生的.建国初期,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占有显著的位置,这是因为,我们的不少作家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成长起来的,有的本身就是战士.有些青年作者虽然未受过革命战争的洗礼,也是在英雄事迹的感召下进行创作的.当时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刘白羽的《火光在前》、马加的《开不败的花朵》、柳青  相似文献   

15.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斯佳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这些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同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写实小说,也是一部成功的讽刺文学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它是继《金瓶梅》之后,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巨著。鲁迅说它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致钱玄同信》)它的成功与《金瓶梅》《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作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的发展又影响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醒世姻缘传》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受到了《金瓶梅》直接影响。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金瓶梅》问世以后,才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跨进到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来。这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题材方面的一个大变革。《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继《金瓶梅》之后,第二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7.
<雷雨>这部作品让人看后有种万念俱灰的意境,该剧也让人深深的体会到西方悲剧的意味,尤其是看到亍古希腊悲剧的影子,首先就可以从题材角度来看作品受到的外来影响.<雷雨>的题材可以像它的主题一样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不同题材.题材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题材是指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的某一方面,如"工业题材"、"军事题材"、"爱情题材"等;狭义的题材则指构成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本部分从狭义的题材角度把<雷雨>这部作品从"乱伦题材"、"反抗题材"、以及在二者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命运驱使的主仆恋爱关系题材"入手,从三个角度结合作品所受的外来影响进行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既没有扣人心弦的传奇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令人陶醉的诗情画意的艺术描写,而尽是些“市井之常谈,洞房之碎语”.而作品正是通过各种人物的闲言碎语,刻划了一群醉生梦死、“且风流了一日是一日”(宠春梅语)的市井闲人、淫夫荡妇,从而反映了明朝后期骄奢淫逸的社会生活.人物语言在《金瓶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作品的主干,抽掉了它,作品便无法成立.这一点很不同于它之前的以情节取胜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然而,不无遗憾的是,随着海外《金瓶梅》研究热的兴起,近些年来国内学者也纷纷涉足昔日的“禁区”对《金瓶梅》的作者、版本、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思想意义、审美价值等作了必要的探讨,而唯独对作品的语言很少研究,《金瓶梅》人物语言研究至今还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平以《天网》、《抉择》、《十面埋伏》等反腐题材的小说在文坛上掀起一股现实主义冲击波.引起了相当强烈的反响。张平的反腐题材小说与其他作家的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有很多共同点,更有诸多突破、超越。这种超越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张平的作品总是既勇敢地揭露腐败,也热情地弘扬正气;二是张平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强烈的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20.
第十一章 成长期的左翼作家创作 这一章要求了解初期左翼作家的创作的概貌。 在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中,左翼作家便已开始最初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如郭沫若在一九二八年创作的《恢复》,就是一部无产阶级诗歌集。这些创作一般的特点是:一、在题材上多表现革命斗争和工农生活。二、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观察生活,进行创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革命+恋爱”的公式,受“拉普”理论影响而产生的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倾向,象蒋光赤的《菊芬》、《最后的微笑》、《咆哮了的土地》以及华汉的《地泉》三部曲,瞿秋白曾以《革命的浪漫谛克》为题,批评这种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