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  相似文献   

2.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少年应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青少年的“艰苦奋斗”教育却越来越少了。面对这一现状,本文站在哲学的视闽,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青少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把理想转变为现实的途径,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手.阐述青少年“艰苦奋斗”的重要性,以唤醒青少年“艰苦奋斗”的本真活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王瑞 《安康学院学报》2003,15(3):17-18,44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首先必须真正提高思想认识。必须牢记“两个务必”,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为实现宏伟目标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我们社会主义学校历来把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作为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种不容忽视的“现代病”在中国大地滋生起来,它从社会传染到学校,刮起了一股享乐之风。什么“能挣会花”、“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严重地侵蚀和毒害着青少年学生。如何改变思想教育失误带来的后果,这就需要学校要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一、为什么要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一)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中华民族历  相似文献   

5.
冯玲 《河南教育》2004,(12):17-17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发展之必然要求。当代城市青少年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精神,从而继承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城市青少年,物质生活条件较好,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没有经历过苦难和穷困,更没有饥饿的体验。享受着物质盛宴的城市青少年对于艰苦  相似文献   

6.
“闯关东”移民在“闯关东”的过程中,形成了开拓进取、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崇礼尚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闯关东”精神,这种精神积淀于“闯关东”移民文化之中,是东北地区开发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闯关东”精神具有塑造东北人的良好人格和形象,提升东北地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推动东北发展的重大作用。在振兴东北的伟大实践中,应积极地弘扬和认真贯彻“闯关东”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强调说明了青少年的品德、人格、意志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该文着重介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的因素和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8.
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就要深刻领会蕴含在西柏坡精神内部的价值取向、实质和核心。西柏坡精神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民利益为重”;其实质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其精髓和核心是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两个务必”构成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贯穿西柏坡精神的主题和灵魂。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心理问题近来备受世人关注。据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分会介绍,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名青少年心理有问题,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并呈不断上升趋势。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成长中的烦恼”是如此之普遍,“孤独”、“嫉妒”、“泄气”、“焦虑”是如此之深刻,是我们  相似文献   

10.
重温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不仅是弘扬革命传统,也是倡导一种时代精神。艰苦奋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要实现成人、成才、成家的奋斗目标,同样离不开艰苦奋斗。然而,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着“浪费”和“高消费”的“两费”现象,甚至有些大学生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因而盲目消费,肆意浪费。本文对“两费”存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对策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广灵一中以“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为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在贫瘠的土地上用艰苦奋斗的精神锻铸校魂,用艰苦奋斗的精神重塑师德,“贫”而不“困”,开拓奋进,攻坚克难,办学育人。  相似文献   

12.
浅淡青少年艰苦奋斗教育●曾震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素质关系到我们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学校、家庭对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很重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德育,对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好作风重视不够,特别是没有把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的精神放在应...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依据2002年5月,我校开始进行“加强社会实践,继承艰苦奋斗精神,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作准备的探究”这一课题的研究。课题组首先对这一课题展开讨论,明确了课题的要求——以社会实践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为现阶段主要目标,以达到“为家乡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前几年,崇拜金钱、追求享乐、好逸恶劳的腐朽思想有所抬头,直接危及了—代青少年。要扭转这个局面,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深入持久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树立新观点。在极左思潮影响下,长时间来,我们把艰苦奋斗狭隘地理解为“吃糠咽菜、备战奋荒”,“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苦行僧式的生活,强调的是安贫、乐贫、穷过渡、穷光荣。现在时代发展了,对艰苦奋斗应树立新观念。艰苦奋斗与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不是对立的。艰苦奋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不仅要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而且“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可见 ,创新教育已为人们所认同。而要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 ,就必须克服他们的依赖心理。因为青少年学生的依赖心理 ,会泯灭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造成他们思想、学习…  相似文献   

1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从我国的国情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来看,中小学校都需要强化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为此,应在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内容,并从教学、考试、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形成系统,真正把对中小学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艰苦奋斗是中华儿女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飞跃发展,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水准逐年提高,但是对青少年学生艰苦奋斗的教育却淡化了。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始终不渝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华民族的振兴,美好未来的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要靠全体人民的努力,归根到底,要靠广大青年继往开来,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们与中  相似文献   

18.
坚定信念、务实奋斗、敢于创新是周恩来积极进取精神的核心内涵。要使青少年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必须培养其积极进取精神。周恩来的进取精神启示我们: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灵魂;锻炼青少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基石;锻炼青少年科学理性、敢于创新的品格,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重心。  相似文献   

19.
“杨靖宇精神”这一概念和范畴的提出,是杨靖宇研究演化的理论需要。“杨靖宇精神”作为杨靖宇思想风范、品格的精髓和集大成,可以概括为:理想信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舍身献身、艰苦奋斗、民族团结六方面内容。“杨靖宇精神”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系统,这些内容分别是其动力源、认识论基础、本质特征、核心与真谛、党性凝聚点。它作为民间的、学术界、理论界的新概括,是对杨靖宇一生光辉业绩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传家宝。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同样难以获得人生的成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