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读者对文本的接受是一种能动地参与创作的接受。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是读者发挥想象、挖掘文本意义的基础结构。为使读者有良好的审美反应,并使图书畅销,编辑必须协调好文本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与读者的知识结构、价值观等之间的距离,使之接受文本,并达到“心的层次”,实现图书的双效益。  相似文献   

2.
翟海霞 《文教资料》2012,(29):19-21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任何文学文本的意义都充满空白和不确定性;读者在阅读文本之前,都具有一定的期待视野;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确定文本意义未定点和填补空白的过程,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者的创作文本不断融合的过程。接受关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对译者与译文读者的接受过程的关注,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视角分析译者和译文读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伊瑟尔指出,文学文本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图示化”的框架,这个框架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许多“空白”,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填补与充实。小说艺术的创作也要借助“空白”的设置,刻画典型人物,巧妙安排故事情节以及文本结构,借助虚构和想象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小说艺术中的空白主要表现在语言符号层、艺术形象层以及内在意蕴层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4.
伊瑟尔的文本空白理论强调作者与读者以文本为媒介的交流互动,揭示了文本意义由表象性“残缺”趋于实质性“丰满”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残缺”对应作者创作,由文本的召唤性及作者的读者分身意识造成; 另一方面,“丰满”针对读者接受,与其在填补空白时所经历的二次否定有关,而位于文本虚构两端的现实与想象恰是勾连“残缺”与“丰满”的桥梁。张爱玲的小说以其富有的“空白”结构生动地体现了以上变化过程及其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5.
小小说短小精悍,内涵丰富,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英译方面的理论研究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结合微型小说简练、留白的创作特征,译者在对其进行英译时应心系隐含读者,在迎合读者期待视野、保持文本内容的召唤性的前提下对文本中存在的意义空白进行创造性的填补。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一旦和读者发生关系成为审美对象,它就不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成为读者感悟、阐释后形成的情感和形象。由于任何文本都存在不确定性和空白,读者便能在自己的期待视野之内去填补空白,从而积极主动地生成文本的意义。因此,读者成了构建文本意义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本空白.就是作者没有写出来的或者是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是召唤读者想象的意蕴空间.它留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回味的余地。正是这些空白触发了读者的思维,使读者与文本更加走近了一步,在文本中可以填补自己的感悟,使读者与文本有了感情交融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一、在哪里与文本对话 现代阅读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一方面读者总是从自身接受视野出发选择文本对话,另一方面文本则以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的基础结构召唤读者对话。显然,一个文本适合一部分读者的视野,但未必能进入另一部分读者的视野。同样,一个文本有多个层面,也并不是所有的层面都能自动地进入读者的视野,读者往往只选择与自己接受视野相应的层面对话。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家伊瑟尔用不确定性和空白来说明文本与阅读者接受之间的关系。他说“空白的东西导致了文本的末定性”,“空白暗含着文本各不同部分的互相联结”,“空白从相互关系中划分出图式和文本视点,同时触发读者方面的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自从于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兴起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接受美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强调阅读过程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及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论文旨在概述伊瑟尔接受美学观中的隐含读者观点和文本召唤结构中的文本空白论。文本空白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是普遍的,是文学作品取得读者认可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正>学者伊瑟尔认为小说文本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具有很多未定点的图式化结构,抓住这些文本当中的空白处和未定点则是连接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教师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时候,如果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则要注意指导学生尝试把握人物形象的空白,尝试通过想象和阅读填补这些空白之处。一、形象再现,放飞想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抓住小说作品中的空白之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尝试补充这些空白点。例  相似文献   

12.
文学文本中隐含的文本空白能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林语堂对于诗词中隐含的文本空白的美学效果有充分的认识。在其译作之中,林语堂通过对应原诗简洁的语言,再现原诗中生动的意象,以及重构原诗中含蓄的意蕴,从而保留了原诗中的空白效果,激发了读者的审美想象空间,使得译文呈现出含蓄隽永的美感,让读者获得审美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3.
《五号屠场》(1969)是库尔特.冯尼古特(1922-2007)的代表作。冯尼古特不愧为一代卓越的艺术大师,他在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等方面留下的大量的文本空白,促使读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自由地思考、填充和再创作。  相似文献   

14.
<正>文本是意义不确定,也未实现的言语成品,它在作者创作和读者理解中存在,文学文本尤其如此。文本结构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点,即"闲笔"为读者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写作叙事学认为,空白往往会由闲笔来设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而"闲笔"是散文"形散"特点的最大体现。细致探究散文的"闲笔",能洞察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本都存在意义上的空白,即不确定性,它是召唤读者参与文本意义构建的基础.由此,作为译者的读者在解读原文的过程中必然会渗入自己的主观成分,又因为两种诗学观念和语言的差异,译语文本难以保留原有的空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原文空白进行无休止的填充,即过度地发挥审美想象.  相似文献   

16.
悬疑小说自身具有的互动性和超文本性决定了读者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性,因而作者在构建小说文本的同时,必定也要构建隐性读者;悬疑小说的悬疑性来自读者的体验,这种体验使作者创作的文本成为同时被读者构建的活文本,从而使悬疑小说的创作主体有了二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本中的“空白”就是指作者未写出来的部分,但写出来的部分却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暗示或提示”。在教学中,如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文本的空白,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达到个性化的理解,为课堂教学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空白"呢?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空白’就是指文本中未实写出来的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文本已实写出部分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这种‘空白’存在于文学文本的各层结构中,最明显的是存在于情节结构层面上……‘空白’是吸引与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  相似文献   

19.
班花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属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特点在于形象体系仅仅构成了一个模糊的图式框架,中间有许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补、充实、丰富、深化甚至“重建”。这种由意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构成的文本结构对读者的“再生产”有一种刺激与召唤作用,被称之为“召唤结构”。“召唤结构”在教学活动中实质上就是文本意象结构中存在着的各种方向、层次的空白与模糊。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为学术期刊编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学术期刊编辑在对文本进行二次选择加工时应以读者为中心,重点关注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只有把握好了文本创作的动机因素和文本交流的接受动机,学术期刊编辑才能搭建好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桥梁,进而引导文本作者的创作,达到学术期刊整体质量螺旋式上升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