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声声慢》,这首词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节奏舒缓而急促、哀婉、凄厉。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正因为这首词艺术特征鲜明,著名作曲家黄永熙先生予以谱曲,赋予了这首词新的艺术生命。在解析《声声慢》词曲艺术的基础上,重点从歌词、伴奏、情感、音准、音色、演唱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其演唱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词、曲共八首。其中唐诗三首(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宋词四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柳永的《雨霖铃》、姜夔的《扬州慢》);元曲一首(《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根据单元知识训练要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诗词理解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由悲伤的不同层次组成,这首诗的悲伤是分度来表达的。可以说,《声声慢》是李清照悲苦境况的文学表达,抒发了她国破家亡的无奈、痛失丈夫的孤独、漂泊无依的悲凉,情感层层递进,构成了一条变化着的悲情主线,使得该诗富于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声声慢》作为中国词史上伟大的杰作,不仅呈现了词人在国破家亡、时代更迭之际茕独凄惶的孀妇形象,且抒发了生命个体在环境突变、人生理想破灭之后的浓郁悲愁,更在填词艺术上以叠字之妙创造了词史上的奇迹.本文从画境、情境、艺境三个层次出发三读《声声慢》,力图从新的角度挖掘该词生动而丰富的画面美、情感美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关于"亲情"的散文教学单元,《秋天的怀念》位列本单元首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复杂情感,可以抓住题目,扣住形象、情感和语言层进教学,唤醒学生对母爱和生命的个性化感悟。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篇经典之作。唐宣宗有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如同《长恨歌》一样,《琵琶行》采用七言诗的写法,字里行间饱蘸着浓重的情感,令人读后久久无法释怀。假如说《长恨歌》写的是君王和爱妃的爱情悲歌,那么,《琵琶行》则是一首才子佳人同病相怜的长恨歌,关于人世沧桑人生无常的长恨歌。  相似文献   

7.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有着极高的艺术内涵和演唱价值,笔者通过查找一些文献资料,并演唱了其中的《晚安》、《泪洪》、《春梦》三首艺术歌曲,对这一部声乐套曲有了简单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就是笔者对这几首作品演唱情感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王力鹏 《海外英语》2013,(3X):159-160
在众多词人当中,李清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她的作品极具代表性,而《声声慢》又一向被认为是李清照最杰的作品之一。许多译者曾经尝试翻译《声声慢》,该文主要主要着重探讨这首词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翻译,运用多元系统理论的观点,分别选取林语堂,唐安石和王红公三个译本分析。  相似文献   

9.
《琵琶行》音乐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我国古典诗歌描写音乐之绝唱,在《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段中,尤以博喻、通感见长。什么叫博喻?博者,多也;喻者,比喻也。博喻,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所递进或有所变化的比喻连用在一起,表达一样事物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或表达一种事物  相似文献   

10.
王翼 《语文知识》2015,(4):32-34
《琵琶行》是中唐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与《长恨歌》齐名,被誉为他的艺术双璧。千百年来,《琵琶行》像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悬空中,为世人瞩目,为世人痴迷,为世人膜拜。人们吟诵,人们深思,人们玩味,它留给后人的太多太多,就连唐宣宗李忱都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褒奖,清代张维屏也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的感叹。可见,它有极强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想] <蜀道难>作为经典名篇,选在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专题下"诗从肺腑出"板块中."诗从肺腑出"萃集了唐代代表诗人的四首诗作,另外三首是<登高><琵琶行><锦瑟>.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高语第二册第二单元中,有两首古典爱情诗,分别是《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这两首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可贵的生命意识。所谓生命意识就是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其中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李莉 《儿童音乐》2012,(11):48-51
苏少版九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二单元有一首欣赏曲目——李斯特的《爱之梦》(第三首,本文特指这一首,不再一一注明),课本上用简谱写出了其起始的主旋律乐句,并提出了欣赏的导向:"乐曲创作于1850年,原为一组三首抒情性钢琴曲,其中以第三首降A大调,最为著名。乐曲音调含蓄深沉而又艳丽多姿,洋溢着充沛的热情,表达着爱意。"但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样的欣赏导向和目标总有一些疑问:首先,有关这首钢琴曲和原歌曲有什么联系;其次,如何让一个普通中学生理解A-B-A-B-A这样作为专业音乐学习者大学课程的内容;再次,这种具有文学性的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情感的表达,到底应该怎样让学生去感受呢?本文将尝试以李斯特《爱之梦》为对象,探讨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并谈谈对其赏析目的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与《李凭箜篌引》两首诗在音乐描写上堪称平分秋色,异曲同工,成为唐代诗歌史上表现音乐艺术的两朵瑰丽的奇葩。探究其中的音乐意境,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武陵春·春晚》这首词来赏析李清照晚期对自己支离破碎的生活的悲叹,主要从李清照的创作背景,以及对《武陵春·春晚》的具体分析,其中包括上片对落花意象的分析,和作者此时内心情感的变化;下片是对女词人"愁"的表达及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想]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描写细腻,情感真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下)第六单元将它作为首篇,开启了本单元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体验和有关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从群文阅读的概念、要求出发,根据新课标对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要求与提议,再结合诗歌的文体特点,选择多文本阅读的对象和设计议题。重点探寻《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两首词的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路径,设计以"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风格同种魅力"为议题,从"情感基调" "意象""意境""情感"等四个方面去比较两首词,发现宋词魅力,实现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醉花阴》和《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两首词,它们分别是李清照早年和晚年的代表作,分别代表了词人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编者选录这两首词,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将其与前面苏辛的豪放派词作进行对比阅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词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和风格。就两首词中相同的意象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创作、鉴赏原则,更好地理解词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八首近体诗:唐诗六首,宋诗两首。其中律诗六首,绝句两首。涉及面广,风格各异。反复分析后,我发现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写秋天的景象,意境却大不相同;杜甫的两首七律《登高》和《蜀相》抒写了同一作者面对不同景物时的内心感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独特的内容;绝句《越中览古》和《石头城》都是怀古之作,结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一直非常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我常常惊奇于这首词没有随着近千年时间的流逝而褪减它的魅力。于是试着探寻其中让人感动的东西从何而来。这里写下的是重读这首杰作时的几点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