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青少年用户占网民群体的一半以上,是微信用户的主力。与中老年用户相比,青少年微信用户好友数量较多,微信使用、信息表达和信息互动更加活跃。青少年用户在微信使用目的和信息内容选择上具有更强的情感交流、休闲娱乐和消费营销特征,而中老年用户具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获取属性。青少年用户的新媒体使用更加具有多样性,虽然每天使用微信的频率低于中老年用户,但使用微博、网站、客户端的频率均高于中老年用户。与中老年人喜欢通过微信了解新闻和突发事件不同,青少年更倾向于通过微博和其他客户端了解新闻和突发事件信息。青少年用户对微信的媒介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评价低于中老年用户,比中老年用户更认为微信需要加强治理。在治理手段上,青少年用户更倾向于通过提高用户素质和加强审核把关与技术监控来治理微信。  相似文献   

2.
微信公众号的普及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介平台.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10个高校政务微信公众号1000个样本进行分析,并根据用户的使用动机进行分类.对于信息的认知是高校政务微信公众号的主要使用动机,但是这种动机还受到认知协调和娱乐趋向的心理机制的影响.内容上与高校相关并且语言风格上相对较为轻松活泼的内容更容易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这就对高校政务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提出了要求:找准定位、利用用户的深层动机并且贴近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对档案微信公众号用户关注、点赞、留言评论、转发/分享、收藏这五种信息接受行为的动机进行研究.档案微信公众号用户采取信息接受行为的意愿度、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认同度和档案微信推文的内容形式,都会影响用户信息接受行为意愿.档案微信运维者可以从加强与用户的互动、重视用户反馈行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增强档案微信推文内容的专业性和形式的新颖性等方面,加强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5):53-59
文章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年龄在20-30岁的青年用户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年用户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年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动机主要为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仪式性动机和新潮性动机。在这四个使用动机中,便捷信息性动机的因子贡献率最高。并且,在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上,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以及仪式性动机都对青年用户的使用行为上存在着影响。仪式性动机越强,用户的使用时间越长;获利性动机越强,用户的参与深度越明显;而便捷信息性动机对用户的参与水平和参与深度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介系统依赖视角进行量化分析,考察受众对微信媒体功能的使用行为、接触动机和满足情况。研究发现受众对微信媒体功能的使用动机可以归纳为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和功能性体验三个取向。受众对内容类型的接触偏好与上述三种动机一起对微信媒体使用满足具有显著影响;女性的微信媒体使用满足更高。这一媒介接触模式体现出受众媒体使用的内容依赖特征;微信用户通过在微信平台阅读新闻与评论信息,来提升自己对微信媒体的使用满足。  相似文献   

6.
甘春梅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106-115
[目的/意义] 以微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方法,以期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特定功能使用的关系。[方法/过程] 通过访谈法和焦点小组法来确定微信使用的动机因素以及用户对微信功能的使用;并通过问卷搜集250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不同动机要素与各功能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 结果发现,不同微信功能的使用受到不同动机的驱使;而用户对微信一般性使用的影响因素与对特定功能使用的因素也不同。具体来说,娱乐显著影响用户对群聊、评论和分享功能的使用;消磨时间显著影响用户对朋友圈、评论和点赞功能的使用;社会互动显著影响用户对扫一扫、群聊、订阅和语音功能的使用;信息搜寻显著影响用户对订阅和扫一扫功能的使用;信息共享显著影响用户对发布功能的使用;自我表达显著影响用户对发布、定位、摇一摇和分享功能的使用;而跟随潮流显著影响用户对摇一摇功能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范颖  吴越 《现代传播》2016,(4):70-75
本文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年龄在20-30岁的青年用户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年用户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年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动机主要为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仪式性动机和新潮性动机。在这四个使用动机中,便捷信息性动机的因子贡献率最高。并且,在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上,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以及仪式性动机都对青年用户的使用行为存在着影响。仪式性动机越强,用户的使用时间越长;获利性动机越强,用户的参与深度越明显;而便捷信息性动机对用户的参与水平和参与深度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燕群 《青年记者》2017,(24):39-40
微信的产生和广泛使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的伟大构想,使当今社会成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又大大简化了人们接触信息的路径,微信便在这个节点上萌芽,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众多人的追捧.截至2016年9月,微信用户达7.68亿.①由于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媒体功能,使微信用户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这些年轻用户的信息需求显然更旺盛.为满足用户扩展视野等各方面需求,微信公众平台也在不断壮大,据微信官方消息,微信公众号数量在2016年2月就已超过1000万.②其中,不仅包括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台的迁移,还有政府机关、企业和自媒体人的入驻.  相似文献   

9.
移动智媒时代,微信社群在学术会议中使用频率大幅提高,成为创造和传播信息的重要路径。研究用户在学术微信群中的信息分享动机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4个新闻传播类学术微信群的文本、链接、视频等质性材料进行归纳,归纳出99个初始概念、21个范畴,8个主范畴,并据此构建学术会议微信社群信息分享动机影响因素模型(CUIC模型)。归纳结果显示学术会议微信群聊信息的分享动机受到用户、社群、信息、会议4个维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信莉丽 《青年记者》2017,(18):90-91
如今,利用微信公众号投放广告已成常态.微信公众号软文广告成为运营者在海量信息时代寻求突围的手段,对其叙事特点的归纳总结能为新媒体时代的整合传播营销带来新思路. 微信公众号软文广告的概念 受微信的媒介属性、用户消费行为、碎片化浅阅读以及网络亚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微信用户更倾向于在闲暇时间消费“软文”.用户市场信息消费行为的改变促使微信公众平台在投放广告时采用软文叙事策略,以弱化用户对广告信息的抵触情绪,提升商品信息的导入度.  相似文献   

11.
朋友圈作为微信用户共享信息的一项重要功能,在微信用户群里使用程度很高.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信息中,有很多关于商品的评价和消费者使用体会的内容,此类推荐性质的信息就是微信朋友圈中的口碑信息.在网络时代,消费者的信息交流更加快速和便捷,购买前搜寻网络口碑信息、购买后发布网络口碑信息,已经逐渐成为网络时代消费者的习惯.同样,微信朋友圈中关于购物的信息交流也非常普遍,而相对于其他网络口碑,微信朋友圈口碑信息呈现在一个关系更为紧密的网络社区当中,因此其传播效果会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微信朋友圈是微信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一个网络虚拟社区。在大学生群体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过程中,分享的信息内容在不同的性别、年级和所学专业中会有所差异。本文将以沉默的螺旋、使用与满足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朋友圈分享信息时的行为,通过对微信用户进行社会心理取向和使用与依赖取向的研究,配合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信息分享动机。  相似文献   

13.
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数据,分析用户满意度影响因子,为改善用户体验,提高活跃度提供参考.构建一个综合模型,以高校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微信公众号满意度影响因子有: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信息感知质量性和高校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同时,高校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意愿主要受到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与信息感知质量性三个因素的影响,而信息感知质量性发挥中介作用,联系和调节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点赞”行为已经成为微信朋友圈社交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厘清这一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其运作机理,对规范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秩序并改善其传播环境、优化其传播策略具有重要价值。“点赞”行为看似简单,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信息传播行为动机意蕴,受信息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心理、情绪、诉求等多元因素的交互影响。系统而言,心理共鸣、情绪传播与现实诉求是“点赞”行为的三重主要动机,三者相辅相成。对此,应当科学认知并充分运用这些动机,为发挥微信朋友圈的正向传播效能提供治理机制上的镜鉴。  相似文献   

15.
论文调查了"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所提供的具体服务类型,发现"985"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服务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从整体上看,在微信平台的基本建设、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质量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而各馆微信平台的建设程度也参差不齐。对高校图书馆加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管理、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微信平台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随着社交媒体应用的迅速普及和持续渗透,众多社交媒体用户面临过度使用问题,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干扰,引发了用户焦虑、倦怠与后悔等负面情绪。探究引发用户后悔情绪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的选择问题对社交媒体服务商缓解用户负面情绪、提高用户忠诚度,并促进用户健康使用社交媒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以微信用户为研究对象,从社交过载、信息过载和系统功能过载视角出发,考虑用户转换成本与自我情绪管理的影响,构建微信用户过度使用的后悔情绪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①微信用户涉入程度正向影响用户对社交过载、信息过载和系统功能过载的感知及其转换成本,进而加剧用户的后悔情绪;②用户的后悔情绪越强烈、面临的转换成本越高,则越倾向于采取情绪导向应对策略,其次是问题导向应对策略;③微信用户自我情绪管理水平越高,用户越可能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以缓解自身后悔情绪;④定性比较分析发现两类触发微信用户后悔情绪的前因构型、四类触发问题导向应对策略选择的前因构型和一类触发情绪导向应对的前因构型。  相似文献   

17.
微信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调研中国高校学生对微信图书馆的使用意愿,探索影响用户使用微信图书馆的因素,以期为微信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在技术接受模型、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以重庆大学微信图书馆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结论]社会影响和使用态度是影响用户使用微信图书馆的主要因素,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通过使用态度间接影响用户使用意愿,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但是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提出的服务改进建议,对于提升微信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编辑与运营策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传统媒体进行移动传播转型的重要平台,目前微信公众号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传统媒体账号虽数量众多,但优质账号缺乏.因此传统媒体须重视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和运营,编辑策略主要包括选题技巧、标题制作和传播形式,运营策略主要包括创建专业团队,把握发布时机,重视账号推广,加强与粉丝互动,并对用户实施数据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平静波  郭征 《传媒》2018,(15):26-27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经过七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通讯工具,现已成为连接人、服务、商务的平台.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目前微信公众号数量已超1000万,日群发超70万条消息.腾讯《2016年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跃账号数达8.46亿,直逼9亿大关.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关注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中,订阅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占比47.8%,说明对于用户来说,微信公众号是其日常微信浏览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0.
邢变变 《档案与建设》2017,(11):8-11,35
文章以创新扩散理论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对档案微信从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五个维度展开了评价性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档案微信的评价结果并不乐观、各维度中不同项目的评价结果有所差异、档案微信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的效果差强人意,在未来的发展中,档案微信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重视信息传播效果、加强对用户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