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从“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依据两阶段创新价值论将科技创新能力分解为科技研发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对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影响。主要通过SYS-GMM估计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且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梯度差异;二是科技研发能力可以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可以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针对以上结论,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河北省高校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与分配结构不合理并存;科技资源不足与闲置并存;在前沿性领域与国际合作的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绝对数量增加但层次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让途径少,技术转让困难等.为此,河北省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大科技投入,解决科技创新瓶颈问题;重视高校基础研究,实现河北省高校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积极推动河北省高校与国内研究型大学和国外著名高校的科技合作,提升河北省高校科技成果的层次水平;加强河北省高校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河北省高校科技园区等.  相似文献   

3.
研发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海西地区的研发经费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正,但其研发人员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海西地区江西的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正,而福建的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和熵权法与期望求值法分别测算了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省域尺度下高校科技创新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揭示了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西部短板”特征明显;省域尺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一致性;高校科技创新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区域经济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而促进本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但对区域经济联系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合理评价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推动高校科研产业化的关键举措。针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阶段性和复杂性特征,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结合链式网络DEA方法,利用2011-2016年中国27个省份的数据,重点监测和对比分析中国各区域高校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上的动态演化和区域差异;投影分析的结果为非DEA有效省份提供了数据参考和政策建议,有利于各区域科学合理地配置核心科技资源,为我国区域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表现是高校科技创新实力和水平的提高,是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增加。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析,把重点放在对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创新能力有关的高层次的科研产出、科研效益的评价上,引导高校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的质量。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上应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树立协同创新理念,转变评价的方式和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目的是整合科技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进行有效地配置和融合,优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和调控科技活动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适应国际国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实现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对接。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建议,对高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提升整体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全面实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的协同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和经济竞争力。文章以广深港澳4个城市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的相关指标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深入地对二者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发现高校科技创新效率、高校知识溢出能力和城市经济发展对高校科技创新支持的相关指标对两个系统协同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代表城市经济发展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能力的两个指标出现了分化。研究结果为相关政策及制度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为调查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法测算科技创新综合得分,进而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制度距离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水平逐年提升,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优势省份科技发展水平走在前列;区域之间科技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呈“东强西弱”现象。制度距离对科技创新水平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中,财政分权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较大,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较弱。对此,要坚持走差异化道路,积极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健全边缘地区产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各省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计算综合得分,对不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得益于较高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黑龙江省的综合能力远高于吉林、辽宁;科技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高素质劳动力,为科技创新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提供了坚实保障。东北地区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应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创新协同发展,培育并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作为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国家、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分析西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西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高校科技人力、科技经费、科技成果和国际学术会议人次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性经费投入、人均GDP、科技人力、研究与发展经费和国际学术会议人次均对西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从而提高西部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秋华  李铁范 《考试周刊》2014,(98):152-154
高校是知识的产生与传播,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的产生与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的统一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功能的完善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结果,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对高校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构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评述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学研合作,国内许多高校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共建了科技创新机构。这些高校科技创新机构的设立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也提高了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办学水平。通过对珠三角高校科技创新机构的发展现状和成效的研究发现,这些创新机构虽然对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重视和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身份定位不明确、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勇于创新,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机构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对成功智力水平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动机对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具有正向作用;在人口学变量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在性别、年级、母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成功智力水平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学校类型、母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对成功智力水平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动机对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具有正向作用;在人口学变量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在性别、年级、母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成功智力水平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学校类型、母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2020年淮河流域2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讨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贸易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是科技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红利的重要机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发现区域科技创新对领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空间溢出的特点。因此,应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聚焦科技创新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增强高校学术实力的基本措施,也是高校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职能的体现。高校科技创新的主体是高校教师。为检验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查找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以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作为外源潜在变量,以创新队伍建设、创新资源支撑、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内生潜在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0.6465,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而且通过影响创新队伍建设和创新资源支撑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能力。为此,应提高教师薪酬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科研条件,提供多种学习提升机会,关注教师个人发展,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完善高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已经成为了很多高校的发展难题之一,虽然在协同创新模式下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也能够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但最终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先阐述了协同创新的相关定义,并在立足于河北省高职院校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基础上,从完善科研机制、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开发多种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体系、打造高素质的创新研发团队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协同创新模式下河北省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前提下利用知识生产函数构造模型,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政府行为以及研发机构数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作用不显著,而研发项目数的增长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产生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熵权法对高校科技成果进行评价能更科学地反映高校的科技创新水平。以辽宁省27所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熵权法的高校科技成果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发现:科技资源投入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转化效率,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产出的关键因素;综合性大学和部属高校的科技成果水平相对较高;各高校的科技成果水平呈现出区域性差异;各大学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办出特色,特别是应该集中优势资源主攻某一项或某几项指标以拉开与其他高校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