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对师德教育“真真切切”的重视中,某些“师德问题”反被“忽视”了,出现了多层面的“缺失”现象。在教育起点上,存在着受教者内在“信念性”和教育者施教“理念性”的缺失;在“真善美”关系上,存在着师德师智师艺结构“融通性”和功能“转化性”的缺失;在教育“影响力”上,存在着横向“聚合性”和纵向“连续性”的缺失;在修行实践上,存在着榜样“示范性”和自我“独立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春雨是春天的音符。它滴在了初醒的大地上,那是“哆”;它滴在幼嫩的青草上,那是“来”;它滴在含苞待放的花枝上,那是“咪”;它滴在吐翠的藤蔓上,那是“发”……  相似文献   

3.
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贴近”与“细小”上立足;完善教育过程,将“入脑”与“入行”衔接;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在自我教育上借力;坚持以学生为本,在针对性上切入;整合资源利用,在“统”与“通”上运筹;坚持与时俱进,在创新上求突破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观念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及其创新的主要特征和指向,在发展战略上,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创新指向“战略投资”和“知识产业”;在发展目标上,观念创新指向“需求型发展”;在发展规模上,观念创新指向规模必须服从质量;在人才培养上,观念创新指向开发“看不见的知识”;在管理模式上,观念创新指向“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课堂教学变革提供了新指引,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了新方向。具体表现在:教学定位上要从“适教课堂”到“适学课堂”转变;教学目标上要从“分解割裂”到“融会整合”转变;教学方式上要从“单向传递”到“协同建构”转变;教学评价上要从“学业标准”到“素养标准”转变。  相似文献   

6.
造成国企改革困境的根本原因有思想文化根源、产权形式、营运模式和人文环境四个方面。在思想观念上,“国有情绪”影响了国企转制的彻底性;所有制模式上,“产权形式”束缚了国企再生产的动力;在手段上,“营运模式”使国有企业运行缺乏效率;在管理体制上,“行政领导制度”使国企改革缺乏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7.
巧题·导思     
在教学“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后,我出示了下面一道题目: 20厘米____2 师:请您在横线上填“>”、“<”或“=” 生1:横线上应填“>”号,因为20>2。 生2:横线上应填“=”号,因为20厘米=2分米。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宜”与“不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应把握“六宜”“六不宜”:在体系构建上宜“综”不宜“单”;在队伍建设上宜“专”不宜“兼”;在职能定位上宜“实”不宜“虚”;在督导内容上宜“广”不宜“狭”;在督导方式上宜“疏”不宜“堵”;在信息处理上宜“快”不宜“拖”。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法为参照,先秦儒家之“礼”在总体上就是法;在机制上,“礼”蕴含着“法”(“刑”),“礼”“法”(“刑”)结合是儒家法的运行机制;在原则上,“法”(“刑”)以“礼”为指导原则,“礼”是“法”(“刑”)之理;在内容上,“礼”涵盖了现代意义上的各种部门法,如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婚姻法、商法等。因此,先秦儒家法实质是“礼”与“法”(“刑”)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一些中小学正在开展班级特色建设。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为:在“为何建设”上,目标随意;在“谁来建设”上,主体单一;在“建设什么”上,内容单调;在“如何建设”上,途径狭隘;在“效果如何”上,评价粗放。为此,亟需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形成定位清晰的建设目标,师生合作的建设主体。丰富系统的建设内容。班课整合的建设途径以及多元有效的建设评价。  相似文献   

11.
太史弓 《师道》2004,(2):15-15
“√”与“×”,可说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符号。学生时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几乎是天天见,作业上、考卷上少不了“√”“×”;进入社会,要填各种表格,应付各种调查,还是少不了打“√”与“×”;随着政治文明的进步,民主选举、民主测评多了,更是少不了打“√”与“×”。对此人们已习以为常。很少有人注意到,“×”虽是一种符号,代表着“错”,代表着“否”,但在观感上实在并不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2.
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品德的自主建构和发展。然而,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却存在明显的人的失落:目标的“趋同化”设定模糊了学生的品德差异,内容的“抽离式”重组遮蔽了学生的道德生活,方法的“说理式”运用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体验,评价的“标准化”导向阻滞了学生的道德创生。有必要从人的复归的角度修复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目标上,“理想化”与“现实性”相关联以关照人的主体需求;在内容上,“预设”与“生成”相结合以关照人的主体生活;在方法上,“思维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统一以关照人的主动实践;在评价上,“标准化”与“差异性”相辉映以关照人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戴伟  卢爱侠 《广西教育》2012,(21):19+24-19,24
高效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不少教师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偏重于“潜心会文”,立足于“要想学生理解透,教师首先理解透”;有的偏重于“精心设计”,在课堂教学的技巧上下功夫;有的偏重于“教法选择”,在教学手段上寻求突破;有的偏重于“强化训练”,在课堂容量上加大分量。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继承了先秦各家关于“法”的理念与学说,并根据其人性论与历史观为“法”注入了新的理解:在法的起源上,主张“法生于义”;在法的功用上,主张“法者,所以禁君使勿擅断也”;在法的局限及其补救上。主张“法必待圣而后治”。  相似文献   

15.
着眼于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的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式发展新要求,提出军校研究生教育应科学统筹好六个关系:在教育理念上,科学统筹“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关系;在培养目标上,科学统筹“学术能力”与“工作能力”的关系;在培训模式上,科学统筹“自我培养”与“联合培养”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科学统筹“系统学习”与“专题研究”的关系;在施教方法上,科学统筹“单向传承”与“互动交流”的关系;在育人环境上,科学统筹“课堂育人”与“环境育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文化交汇语境中理解“五四”和“五四”人物,使得对“五四”的理解有了历史的同情。“五四”是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中的一次高峰,中国要面对文化水平远超过自己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民族焦虑,这种焦虑感直接催生了“五四”策略性的激进主义武的文化调整。“五四”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调整:在精神层面上,“五四”提倡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引发了文学革命和整理国故两大文化事件;在社会后果上,“五四”带来了政治和经济组织的重新定向;在制度上,打破了三纲五常,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7.
王廷相在认识的来源上提出“合内外而一之” ,论证了一切认识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在认识的途径上 ,提出可分“见闻”和“思虑”两阶段 ,并阐述了两个阶段的区别和联系 ,反对“见闻”和“思虑”之外 ,别有所谓“德性之知”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提出“知行兼举” ,强调实践的极端重要性 ,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当然 ,其认识论也有缺陷  相似文献   

18.
<正> 秋天到了。秋天到了。校园里果树上的那些“红国光”、“黄元帅”挤挤压压地挂在树枝上,露出一张胖呼呼的笑脸儿,迎接秋姑娘来了,也带来了一阵阵微风,成千上万的“红国光”。“黄元帅”随着微风在  相似文献   

19.
教育督导评估的意义不仅反映在学校发展的表象上,更主要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内涵上,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督导评估方式创新主要有以下体现:在主体交往上,“走进学校、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在主体外延上,“走向社区、走进家庭、走近家长”;在评估内容上,“走进教学、走进学习”;在评估模式上,由一元模式走向多元模式;在评估职能上,由“重督走向重导”;在评估操作上,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在评估标准上,由“统一走向多维”;在评估方法上,以“质性评价来整统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不能苛求教师当“全武行”,做一个“没有教不会学生”的师者。既然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教师也不可能是全行的。但选择了做教师,你还得要“有所为”。上海闸北区小教一总支在辖内的12所小学中,开展评选“特色教师”活动,在教师的“有所为”上就很有“卖点”。要求每一个教师是“优秀教师”,可能要求过高了点,但是做一个“特色教师”,应该是有先天条件和后天可能的。“特色教师”,就是在教学上有独到之处,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点上精通,可以是:在教案设计上做一个“天衣无缝”的“好裁缝”;在作业布置上做一个“精挑细选”的“巧媳妇”;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