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于飞  苏彩云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203-210
将企业研发模式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探讨研发模式和知识距离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选取2013-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合作研发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强,自主研发次之;知识距离与企业绿色创新显著负相关,知识距离越大,越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企业间知识距离较近条件下合作研发对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效果优于自主研发,企业间知识距离较远条件下自主研发更有利于企业绿色创新.  相似文献   

2.
外部研发合作有利于丰富企业的知识元素和组合范式进而影响其创新绩效,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会影响其外部研发合作的效能。基于知识组合的视角探究不同类型企业外部研发合作,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学研合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企业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特征(知识组合能力和知识协调成本)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2年—2017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32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大于企业合作;企业知识组合能力会抑制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促进企业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企业知识协调成本会减弱企业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对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组织的二元学习包括探索式学习和挖掘式学习,二元学习平衡有助于创新型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力。中国企业处于挖掘式学习多于探索式学习的阶段,二元学习平衡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式学习。外部新知识进入有利于企业探索式学习,内部既有知识利用有利于企业的挖掘式学习,企业二元学习的平衡则需要两者的结合。企业外部和内部研发合作网络的特征分别影响企业的外部新知识进入与内部知识的识别和吸收。通过分析31家中国创新型企业2000—2016年在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上的134 814个发明专利数据,结果发现:中国创新型企业在外部研发合作网络中的程度中心性和结构洞均正向影响企业二元学习平衡,企业内部研发合作网络的中介中心势正向调节企业在外部研发合作网络的程度中心性与二元学习平衡的关系,企业内部研发合作网络的程度中心势负向调节企业在外部研发合作网络的结构洞与二元学习平衡的关系。最后,就企业如何通过内外部研发合作策略提升中国企业的二元学习平衡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创新成功时间不确定条件下企业R&D模式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在R&D投资不对称情况下,只有当企业的投资具有上限时,企业才有投资的积极性;通过对R&D卡特尔和研发RJV两种研发合作机制的研究,发现在研发投资不对称情况下,企业趋于非合作研发的方式;当企业决定进行研发合作时,企业选择研发合作的方式取决于形成研发RJV获得的额外利润与形成研发RJV所付出的成本比较。只有当两者之差大于零时,企业才会选择研发RJV的合作方式。同时,研发成果溢出的速度也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企业在R&D方式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技术溢出的速度还要衡量R&D投资的未来报酬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通过引入社会扭曲成本与社会收益变量,解释了合作体成员可能出现的搭便车行为,并构建了互补性研发体成员在政府不同激励工具下的决策模型.研究表明,对于互补研发合作体的激励,政府不完全监督是最优的政策选择.运用中国合作创新的实际案例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创新成功时间不确定条件下企业R&D模式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在R&D投资不对称情况下,只有当企业的投资具有上限时,企业才有投资的积极性;通过对R&D卡特尔和研发RJV两种研发合作机制的研究,发现在研发投资不对称情况下,企业趋于非合作研发的方式;当企业决定进行研发合作时,企业选择研发合作的方式取决于形成研发RJV获得的额外利润与形成研发RJV所付出的成本比较。只有当两者之差大于零时,企业才会选择研发RJV的合作方式。同时,研发成果溢出的速度也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企业在R&D方式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技术溢出的速度还要衡量R&D投资的未来报酬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世杰  李伟 《科研管理》2020,41(4):23-31
本土制造商在面对进入中国市场并拥有成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跨国公司,处于相对竞争劣势地位;而流通领域中拥有品牌、渠道优势的大型零售组织,也形成对本土制造商的买方势力;横向竞争劣势与纵向买方势力,恶化了中国本土制造商所处的市场环境。本文从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出发,考察了本土制造商相对于国外制造商的横向竞争劣势,以及下游企业相对于本土制造商的纵向买方势力对自主研发激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向竞争劣势和纵向买方势力的增强降低了本土制造商最优研发水平,是导致本土企业创新较弱的重要原因。基于此,论文提出了本土制造商与大型零售商进行纵向合作研发,促进本土制造商研发能力提升的应对策略。通过构建三种成本分担形式下的合作研发决策模型,给出了本土制造商合作研发的最优模式选择:当买方势力较小时,最优的合作研发策略是根据利润增量决定研发成本分担;当买方势力较大时,最优的合作研发策略是根据本土制造商自身利润最大化决定研发成本分担。  相似文献   

8.
朱晨  杨晔 《科研管理》2018,39(10):61-69
本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以“成本”视角为出发点探究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的诱发机制,并以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运营环境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线性概率模型,探索成本因素在诱发合作研发中的具体作用。本文以1491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上述两种成本因素在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违约成本与交流成本都对合作研发有负向阻碍作用。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因对方违约而造成的己方损失越大,,其开展合作研发的概率越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交流成本越高,其开展合作研发的概率越低。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合作研发理论,更在实践中有助于指导本土企业更好的与跨国公司展开研发合作,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
溢出率、减排研发合作行为和最优补贴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卫军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60-1164
通过建立一个关于政府和双寡头的三阶段研发-补贴博弈模型,在征收排放税的条件下,分别对合作和不合作减排研发的政府研发补贴政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在补贴条件下,合作研发情形下的社会福利比不合作情形下要高;产业的溢出率较小时,企业进行研发合作会比不合作获得更多利润,而在产业的溢出率较大时,则刚好相反;(2)在补贴条件下,当产业的溢出率较小时,企业选择合作研发行为;当溢出率较大时,企业选择不合作研发行为。针对不同的减排研发合作行为有不同的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0.
讨论企业间R&D活动同时存在研发投资溢出和成果溢出时的合作创新模式.通过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讨论研发投资溢出效应θ和成果溢出效应β对合作创新模式的影响.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说明当θ和β满足一定条件下,企业将采用合作技术共享模式;反之,将采用合作成本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由代表各自利益的企业所组成,成员企业之间以及研发人员之间均会存在一些矛盾与冲突.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冲突形成的原因、冲突类型以及不同冲突对研发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冲突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由代表各自利益的企业所组成,成员企业之间以及研发人员之间均会存在一些矛盾与冲突.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冲突形成的原因、冲突类型以及不同冲突对研发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冲突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发合作形成的信任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学者多从策略的角度研究研发合作,但在研发合作形成过程中,主体间相互信任的影响更为重要.从信任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出发,分别从路径依赖,交易成本,合作机会以及知识整合与扩散几个角度围绕信任对研发合作形成过程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Marion Frenz 《Research Policy》2009,38(7):1125-1135
This paper considers two main categories of knowledge sourc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own-generation through R&D versus knowledge transfers via bought-in resources for innovation purposes, external collaborations on R&D, and internal sources within the company.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both internal networks and external collaborative agreements are explored, as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D and other sources. Data from two UK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s allow for the lagging of relevant variabl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hile intra-company knowledge sources, own-generation, and bought-in R&D matter i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benefits of joint innovation efforts in the form of cooperation are less clear.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internal networks is highly relevant,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own-generation of knowledge and external sources increase the innovation potential of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5.
已有研究侧重于探索供应商如何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但忽视了非研发创新的内在价值。事实上,非研发创新同样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鲜有研究探明供应链情境下非研发创新的结构与前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破解如何提升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并探明供应商为制造商带来更多的研发创新还是非研发创新。选取538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均正向影响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2)相对于研发创新,结构资本与认知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而相对于非研发创新,关系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研发创新;(3)社会资本各维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各维度(产品或工艺改进、模仿创新、技术引进与市场创新)均产生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厘清了制造企业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提供理论解释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对研发联盟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期学者多从策略的角度研究研发联盟,但在研发联盟形成过程中,企业间的社会资本的影响更为重要。本文从社会资本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出发,分别从路径依赖、交易成本、合作机会以及知识整合与扩散几个角度围绕社会资本对研发联盟形成过程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案例系统阐释了社会资本在研发联盟动态形成过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周青  曾德明 《科学学研究》2006,24(4):539-544
协作R&D网络是高新技术企业获取创新知识的重要源泉与途径。本文采用技术创新标杆测试审计模型来对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发展过程与管理状况进行审计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绩效与网络化程度,与有效的控制、冲突管理和成果分配体系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的激励体系正相关,但不显著,并在此基础上深人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管理特征与风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跨域组织边界,通过研发搜索行为捕捉创新机会、激发创新灵感、培养新技能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绩效,但研发搜索行为是问题使然还是预知先知是企业研发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本文基于组织行为理论,系统研究了绩效反馈、审时度势以及在联盟惯例的调节下,他们对企业研发搜索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绩效反馈低于期望值时,企业会加强研发搜索;当绩效反馈高于期望值时,企业会减少研发搜索;当决策者预期未来绩效高于未来期望值时,企业会减少研发搜索。当绩效反馈低于期望值和预期未来绩效优于未来期望绩效时,联盟惯例在其中发挥负向的调节作用,但是当绩效反馈高于期望值时,联盟惯例强化了企业的搜索行为。研究结论部分解决了如何促进企业进行研发搜索行为,如何有效利用惯例的相关作用的问题,这对推动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素春 《科研管理》2014,35(1):33-40
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效途径,而RD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密切相关。利用创新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数据,基于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对创新型城市内部企业不同RD模式的创新产出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内部研发的产出弹性远高于RD合作的产出弹性,并且无论对知识型还是经济型产出都呈现稳健性;不同的RD合作模式的创新绩效也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企业研发实力、城市研发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企业集聚度和国际化程度,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影响企业对RD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实施R&D国际化现状的调查 ,本文从R&D国际化的促进因素、抑制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 ,分析了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各种影响因素。本文认为 ,R&D需求方面的因素不是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R&D供给方面的因素是我国企业进行R&D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成本过高、与国外沟通渠道不畅是抑制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我国企业的R&D国际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与企业的经营实力不强、国际市场的开拓程度不高有关 ,同时也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意识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