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和落脚点,实践"三个代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人的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①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邓小平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重新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坚持唯物主义者历史观,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认为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判断和衡量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有着共同的思想渊源,哲学基础和价值目标,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与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不仅与“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而且是重要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作为"现实的人"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本,即以"民生"为本.民生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要从一定的历史境遇出发作具体分析.民生的根本是利益,因而以人为本的根本内涵说到底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就要将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的要求与当下条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高红 《文教资料》2008,(36):68-69
中国古代对哲学的研究从老子开始拉开了序幕.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教导人无所事事,无欲无求,而是蕴含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朴素的辩证法智慧."无为而治"理念对我们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过程中,如何"作为"以真正让人民满意,具有一定的哲学寓意和借鉴意义:广大公仆要有"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的意识;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现实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不仅是指导各项工作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规定了不可忽视的现实维度。在现实目标维度上,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在现实取向维度上,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切实达到德才兼备;在现实诉求维度上,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坚持满足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坚持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坚持现实存在与历史发展等四个方面的联结及统一,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及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等观点。这一系列伟大的思想观点。对于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这一切,无疑都是对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思想古已有之,但直到马克思才赋予这一古语以全新的意义.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确定为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支点.由他所开创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而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是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重要形成机制,体现了他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群众是否赞成、拥护作为决策正确与否的根本尺度,体现了价值标准的人民性; 不拘一格选人才正是邓小平新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诸门学科,但不能拼盘式存在,要寻求学科根基和灵魂。政治课要看得"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需要,正视人的尊严和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人民权利和职责,坚持现代民本思想。融通辨证思想,学会战略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领会经济均衡思想,学会分析市场利益主体行为,关注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经济要素均衡关系,正确理解、评判经济政策,参与、顺应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辩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特指"现实的人";充分发挥"现实的人"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不断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和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为本,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要大力张扬其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人的价值性目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性和人性化超越。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它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价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笔者认为,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求实创新论,实践论,生产力中心论,人民利益论,文化导向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深刻领悟这些哲学意蕴,用之武装我们的头脑,并指导我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论哲学话语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哲学话语的变化,是考察哲学历史发展的另一个思路。从古代到现代,哲学话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时代:人类的早期哲学话语是“儿童话语”,以“儿童话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童话”时代;随后出现的是“神秘话语”,以“神秘放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神话”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话语是“人文话语”,这一时代可以称为哲学的“人文”时代;从近代哲学开始,“权力话语”泛滥,哲学力图裁判和主宰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一时期哲学的“官话”时代。哲学话语的流变,既是人类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是哲学语言规则变化的见证。今天人们说的“哲学危机”,不是整个哲学的危机,而是“官话哲学”的危机。未来的哲学话语当以“生活话语”或“实践话语”为主流,是“实话”哲学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实践"以人为本"发展价值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协调发展观,为实现好广大人民利益打下物质基础。确立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人文标准,认真解决民生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注重维护社会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倡导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路。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一般认为孔子极少言及人性,更未触及人性的善、恶问题。如果将孔子的“性相近”的共同人性观与其整个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就会惊人地发现孔子的人性思想相当丰富,其人性倾向于德、人性包含“直”、人性为仁、人性的异化诸方面,可知孔子的人性思想是“性善论”。人性为善,人类才有互爱的基础,仁学乃能立。唯有人性为善,人们进行道德修养才是源于人自身的内在要求,而社会所建立的伦理道德规范也就不仅与社会客观存在相适应,而且与人的本性相适应,使道德规范有可能转化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可见,“性善论”乃是构建孔子学说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5.
从类哲学看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分裂的根源在于对人性认识的分歧,科学主义心理学将人性视为物性,强调人的自在性和自然属性;人文主义心理学将人性区别于物性,强调人的自为性和精神属性。对人性的不同认识,促使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上尖锐对立。从类哲学的角度看,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认识都是片面的,没有上升到类哲学的高度。类哲学是时代的精神,对人性的认识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所以心理学的统一应该以类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实践为研究的原则,以提升人的类本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自从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提出政治论和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后,该哲学基础一直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之一。从方法论、认识论及本体论三方面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把"人"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的来源,以"生命论"来应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对于了解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古今中外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理解不尽相同,但都与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密切相关.在奉科学为圭臬的当今世界,追寻生命的意义,传承人类的文明,实现人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无疑需要人文教育来扶正失衡的天平,充当“基石“的角色.人文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主要体现在为科学教育启迪方向,为人格建构奠定基础,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整个社会的人文素质担负引导、示范和提升责任.必须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来加强人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大学之魂——对大学理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系,"文化是大学之魂"是在我国悄然兴起的大学文化问题研究思潮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大学哲学观,包括大学文化本质观、大学文化使命观、大学文化精神观和大学文化价值观。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统一在"文化是大学之魂"之中。哲学既是科学的智慧又是智慧的科学,作为一种崭新的大学哲学观,"文化是大学之魂"中的"文化"是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其核心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之魂"。基于这种认识,作为人才养成的重要基地和人类社会的知识权威,大学应当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大学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永远坚守以"象牙塔"为象征的大学固有的独立精神,促进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20.
欧洲绿党以生态学作为其社会政治运动的哲学基础,尤其注重生态平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应当关注绿党的绿色政治理念,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