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当代》一九八三年第三期率先推出部队作家刘亚州的报告小说《惊心动魄……女人的名字是弱者吗?》,同年第六期推出青年作家郑义的《冰河》,一九八四年第四期推出刘亚州的《海水下面是泥土——李大维讲的故事》(经商定,《文学家》同时发表,一九八四年第三期用《中国心》的标题刊出)以来,全国很多有影响的文艺刊物纷纷刊载报告小说。这说明报告小说一问世,就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新年伊始,不少著名作家推出了重头长篇,如莫言的《生死疲劳》(《十月长篇小说·立春卷》,作家出版社2006年1月版)、阎连科的《丁庄梦》(《十月长篇小说·立春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版)、张洁的《知在》(《收获》第1期)、铁凝的《笨花》(《当代》第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等,为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不少令人兴奋的话题。几位“一线作家”各自推出了引人注目的作品。陈应松的《吼秋》(《钟山》第1期,中篇)继续关注底层问题。开篇对于神农架地区自然景观的描写颇具气象,可惜落实到现实批判层面越走越窄,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如《太平狗》一样的简单化和极端化的毛病。不过,这样的毛病更体现在罗伟章的新作《狗的一九三二》(《十月》第1期,中篇)中,小说写饥馑之年一对黄狗母子的故事,无论是人吃人的悲剧,还是母狗忠心护主死于群狼之口的情节,都只能用“极尽惨烈”来形容。作者似乎非常满足于刻画狗的那种源于“物种本能”的“忠诚”,对这种毫无道理可讲的奴性的赞美推崇,在狗年骤增的以狗为题材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不知反映了怎样一种时代情绪。乔叶的《打火机》(《人民文学》第1期,中篇),写得很好看,一些细节见情入微,但缺乏一点力度,想表达的主题没有真正提起来。石舒清的《黄昏》(《十月》第1期,短篇)依然保持着作者亦诗亦散文的风格, 黄昏中的寂寞和宁静被表达得颇为传神。王祥夫的《菜地》(《花城》第1期,短篇)和须一瓜《提拉米酥》(《人民文学》第2期, 短篇)是两篇味道颇足的“小品”,前者如浓汤,后者如甜品,虽然格局都有点嫌小,写作难度都不大,但火候把握得好,让人心头一喜。更让人欣喜的是几位新进作家保持了自己鲜明的个性。黄咏梅的《单双》(《钟山》第1期,中篇)继续描写边缘人的偏执心境,冷峻的笔调贯彻始终;李浩的《失败之书》(山花)第1期,中篇)以类似雕塑的笔法刻画出哥哥这个“坚硬和失败者的形象”,笔法凌厉;文珍的《色拉酱》(《山花》第1期,短篇)写了两个女孩之间新奇微妙的感情,文笔灵异;徐潞的《李莫愁们的念去去》(《布老虎青春文学》第1期,短篇)继续书写理想主义情怀,在“80后”写作中独树一帜。——邵燕君  相似文献   

3.
看《钟山》     
2008年第1期《钟山》,重推近来来炙手可热的新锐作家鲁敏。鲁敏亦不负所望,以其精致、细腻、温婉的女性笔法,使《墙上的父亲》成为本期《钟山》的看点之一。小说以一段"交易式的婚姻"为线索,带出了母女三人二十多年来相依为命、捉襟见肘的寒微生活,谱写了一曲辛酸苦涩的动人悲歌;而母女的诸多苦难都与已因车祸去世、并不深爱他们的父亲相关:"墙上的父亲"(画像)成了母亲的抱怨对象,也成了所有苦难的根源和谜底。从表面上看,小说仅仅着意于细节上的精雕细刻。然而这里所谓的细节,从更大程度上来说,是心灵的细节:小说以人物的心灵为线索,追踪着心灵每一瞬  相似文献   

4.
第11期《人民学》将一向后置的“新浪潮”栏目提到了显要的位置,并一口气推出了三个中篇,其中乔叶的《紫蔷薇影楼》(中篇)虽被排发在不起眼的位置上,却是本栏目、也是本期最打眼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晓苏的新作《父亲的相好》(载《钟山》2017年第3期)讲述的只是一个寻常的故事,对于这篇小说而言,叙事心理的建构与突破是打破叙事内容局限的关键因素。换言之,作为父亲故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叙述者,"我"与父亲有着不同的心理空间,且这种比较、渗透关系始终贯穿于小说情节的发展,而叙述心理的突破也是弥补情节局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看《十月》     
本期《十月》整体质量明显高于上期。其中值得注意的仍是“小说新干线”栏目,本期重点推出的是马炜的两篇小说,此外的几篇也各有特色。马炜的《回家》(中篇)是一篇具有先锋小说色彩的小说,责任编辑宗永平在评论《对梦魇的解释》中说,“作者对叙述掌握的从容和老练以及叙事穿插的变幻莫测,让人有种如入迷宫的迷幻和诧异。但这又不是炫技,相反解剖刀般准确的语言具有一种富有质感的朴素,字里行间弥漫着智慧的氤氲。”这是很恰切的评论。小说以乔叶到杭州后的生活以及他的死亡为线索,展示了他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在小说的最后,这位喜欢  相似文献   

7.
《上海学》第9期的“月月小说”栏目推出的是韩少功的两个短篇《801室故事》和《是吗?》。最近,又值韩少功一勃发期,《天涯》第5期和《人民学》第10期也先后发表其中短篇小说和散。在这一批作品中,《上海学》推出的这两篇最专注于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诗化小说是现代小说范式中的一朵奇葩,长期以来,为众多作家所追随,王安忆也不例外。《乌托邦诗篇》和《伤心太平洋》是王安忆作品中非常典型的诗化小说,它们是小说,却蕴含着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并在情感的表达、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唯芙等方面体现了王安忆诗化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诗与小说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借诗的语言形式(叙事诗)来写小说,为诗体小说,如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里金》;一是使诗的意蕴内化到小说中,为诗化小说,孙犁的《荷花淀》是此类作品的代表.诗化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同样具有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但和一般小说相比这三要素又有独特之处,本文结合孙犁的《荷花淀》做逐一浅析.  相似文献   

10.
第11期《人民文学》是"青年作家专号",虽然阵容整齐,却较为平淡,看不见青年作家该有的蓬勃锐气,不免令人有些失望。徐则臣的《人间烟火》(中篇)是本期中较为出色的作品。小说延续着作者"花街"、"石码头"系列小说的故事和叙述风格,讲述一对夫妇的悲喜人生。从因妻子婚前偷情打胎不能生育的互相怨怼到抱养儿女之后的相濡以沫,他们屡遭不幸却渡尽劫波终能向善。  相似文献   

11.
《文学教育(上)》2009,(19):157-157
《上海文学》6月号刊发百岁女作家罗洪的短篇小说新作《磨砺》。百岁作家坚持创作并推出小说新作,这在中国文坛史无前例。罗洪至今依然思维敏捷,保持着严谨的叙事风格。小说中的时空跨越半个多世纪,讲述了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忠诚的共产党员在“反右”运动中遭遇冲击,最终获得平反的故事。在平反后的二十余年中,主人公依然任劳任怨,贡献余热。文中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人物的赤子之心与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明清出现的一批章回小说与诗歌的关系都特剐紧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诗歌形式,二是小说开始出现“诗化”的因素,这种“诗化”的因素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中仅零星地出现一些片断,但到了《红楼梦》却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虽然“诗化”尚不能被充分证明为小说发展的必然倾向,但是这种特征确乎被五四以后的一批作家如鲁迅、沈从文、汪曾祺等继承下来,并进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13.
<正>时间:2013年9月11日。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克昭中学。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小说,一篇讲父亲的小说。大家先把作者简介读一读。(屏显):李森祥,浙江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生齐读)师:再读作品简介。(屏显):《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叙述了"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开心BABY》,现在向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故事》,我喜欢坐在《紫藤秋千》上看《小说场》中的《幻想小说连》,也喜欢坐在《童话过山车》上看《故事天地》。每末我和《男孩子女孩子》们乘《金色阳光船》到《小作家驿站》《一本“正”经》  相似文献   

15.
废名小说《桃园》意蕴悠远,稍嫌晦涩,小说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艺术呈现上颇耐解读,这与作家在艺术创造上自觉地对"陌生化"创造手法的选取有关。《桃园》陌生化创造手法主要体现为:叙述手法的陌生化——具体体现为叙述过程中利用叙述视角的变化对叙述信息的间接扣留来实现;语言运用的陌生化——具体体现为语言构造的诗化追求以及大量隐喻、象征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课内检测(一)常识填空。1.《孤独之旅》是作者_______用诗化般的语言写的一篇反映少年杜小康成长过程的小说,"孤独"既指杜小康失学后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境况,也指杜小康随父亲离家去放鸭,面对"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时精  相似文献   

17.
看《当代》     
本期有几部值得关注的作品。胡学文的《命案高悬》(《当代》)是一篇典型的"底层小说",但作家没有像一些"底层文学"写作者那样站在"底层"之外或之上呼号,表达空疏的道德义愤,而是深入其中,对"底层"的复杂情态进行了精微的描摹,使人物和事件都具有了生根的逻辑性;严歌苓"非洲小说专辑"(《上海文学》第7期)三篇均短小精悍,让人读后有痛感,不但延续了一贯的"严氏风格",也加入了对一些文化、经济殖民问题(尤其是中国人也作为殖民者出现)的新思考;李冯的《车厢峡》(《收获》)以目前已颇受冷落的"先锋笔法"重述李自成的故事,颇有当年李自成"困兽犹斗"的架势,当然,艺术上是否成功还有待争论;李师江的《医院》(《花城》)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到底是"黑幽"还是"穷侃"?虽然显见火候不足,但还是给人留下印象;姚鄂梅和王松都各自推出了新长篇(姚鄂梅《白话雾落》,《钟山》;王松《蛾的飞翔》,《大家》),在长篇写作上显示出更成熟的实力;此外,石舒清的《长虫》(《人民文学》第7期)、龙一的《潜伏》(《人民文学》第7期)、冉冉的《河边》(《上海文学》第8期、马晓丽的《云端》(《十月》)、格致的《千万别让她说话》(《十月》)都是用心之作,值得一读。从本期起,我们增加对新锐期刊《西湖》的点评,主要因为该杂志力推新人,着力发现"被遮蔽的写作",对文坛追捧"80后"的局面可以形成一定突破和制衡。虽然一些新人写作尚嫌生涩,一些实验之作更显怪异,但对可能产生新芽的园地,我们愿意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虽然《人民文学》在不断地推出新作,希图丰富文学的大观园,但读来却给人以似曾相识的陈旧感。一向以新颖、有创见、富有指导意义的《人民文学》,缘何出现如此情况?本文从鲁敏的小说《白围脖》出发,探讨创新对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和作家、编辑所不应该丧失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乔叶迄今是以‘美文作家’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国内各大时尚杂志以及发行量惊人的《读者》,都是她宣讲人生哲学的重要讲堂。……她的文字简洁优美,故事深入浅出,她在山水田园和寻常巷陌之间流连忘返,去发现诗意和生活中的美。她的文章能使人想到早年的冰心。”这是作家李洱对“青春美文作家”乔叶作品的评价。今天让我们走进乔叶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达洛维太太》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实现了作家的“精神主义”和“诗化小说”的创作理论.它以一种诗化的语言抒写了人物的内在心境,使作者的生命悲观意识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动声色地表现出来,一种对于生命的悲哀思索在自然优雅的状态中得以抒发,让读者在看似低落的心境中体验到心灵世界的神奇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