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先从媒介的“双重出售”谈起:一方面,媒介通过出售自己的传播资源获取受众资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出售自己的受众资源获取广告资源。如果将时下流行的“注意力经济”引入传播领域,那就是:传播回收并出售给广告主的正是“受众的注意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 不难发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当下传媒个体间竞争加剧的动力。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而注意力能否成为恒久的资源,取决于信息源的影响力,也就是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产品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的竞争已由过去的产品竞争演变成品牌的竞争。传媒市场的竞争同样也风起云涌日益激烈,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一个媒体平台上拥有的品牌节目的数量与其拥有的市场竞争力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市场竞争力就等同于受众注意力,而受众注意力的争夺就是媒体花重力打造的品牌节目之间实力较量。受众对媒体的注意力能否持久  相似文献   

3.
孙炜 《新闻界》2004,(2):63-64
如今,不断增加的广告使我们感官麻木,持续不断的信息噪音使整个社会都得了“注意力短缺混乱症”。为了抢夺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媒体竞争空前激烈。如何才能让受众花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怎样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在同质化竞争中,把媒介作为一个产品进行营销早已成为圈内同仁的共识。不仅如此,媒介经营已经走过普通销售时代,进入了品牌营销时期,只有通过品牌增值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达到营销成功的A.I.A三步曲,即更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Attention)、维持受众的兴趣(Interest)、激化受众的行为(Aotion)。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产品普遍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市场的竞争已由过去的产品竞争演变成品牌的竞争.在日益产业化的传媒市场上,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从媒体的“双重销售”来看,一方面媒体通过出售自己采集、制作、购置的传播资源获取受众资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出售自己的受众资源获取广告资源.如果套用“注意力经济”这个概念,媒体出售给广告主的正是“受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广播媒介已进入品牌营销时代,广播品牌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广播媒介的生存,关系到广告创收。在国家有关部门压缩和整治医疗广告的大环境下,依托广播品牌经营广播广告,是大势所趋。广播品牌对广播广告经营的影响和作用1.广播品牌是受众注意力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注意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刘勇 《新闻记者》2004,(11):39-39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因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云海辉 《新闻界》2006,(4):31-31,29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媒介公信力是指媒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逐渐在受众和社会中积淀、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公信力集中体现了媒介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公信力已成为传播市场最主要的竞争力,是树立媒介品牌的关键”,①是衡量媒介“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8.
谢鼎新 《视听界》2002,(6):48-49
信息时代新闻传播媒介不仅具有舆论性质,同时也具有产业性质。随着媒介属性这一理论上的澄清,媒介进入了一种以经营管理为特点的新时期。从经济学角度考察,现代社会存在信息资源的无限性与人的注意力的有限性之矛盾,并被形象地命名为“注意力经济”或“眼球经济”。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没有注意力就没有利润率,这是所谓新经济的特点和基础。为此,各媒体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品牌和旺盛的人气,彼此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家电台、电视台纷纷改版,推出自己的新节目,试图赢得更多的受众。其中不少节目尽显媒介自身传播  相似文献   

9.
蒋晓平 《视听界》2006,(3):54-57
无数的经验教训表明:企业竞争的关键第一是品牌,第二是品牌,第三还是品牌。以赚取注意力为第一生存要务的媒介,更应自觉奉行这样的金科玉律。品牌是受众在长期接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媒体一旦在受众心目中树立品牌形象,受众会本能地通过从这一媒体接受信息,寻求解释,获得娱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品牌就是资本,就是无形的财富。在品牌消费时代,媒介一旦取得了品牌效应,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也就拥有了对受众的巨大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并最终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随着中国电视产业化和集团化的发展,频道成为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媒介影响力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受众注意力视角下媒介竞争策略的思维弊端,从媒介影响力的视角探讨了媒介节目研发与品牌运营的策略以及媒介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相似文献   

11.
媒介注意力、影响力与品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介产业化的深入,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媒介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的主导权已开始向受众转移。对此,媒介如何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整合资源,以便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是每家媒介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蓉 《现代传播》2005,(6):127-129
媒介的竞争已进入品牌经营时代。广播媒介怎样走出困境,怎样变“弱势”为“强势”,品牌化经营是广播媒介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广播媒介品牌化经营的内涵和动因美国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为其产品规定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并向政府部门注册登记的一切活动,就叫做“品牌化”。企业合理地选择使用品牌,以实现企业品牌与企业效益的最优化即“品牌化经营”。①广播品牌和企业品牌一样,首先应被界定为一个商业概念,它是广播媒介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质评价及这种品质评价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广播…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争夺受众,各种媒体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能够提高媒体竞争力的报道方式上。在这种竞争环境中,参与式报道由于其强烈的针对性、互动性、接近性和真实感,深受受众喜爱,也渐渐成为媒体打造品牌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4.
刘勇 《青年记者》2004,(11):45-45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基于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然而,选择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进行互动,却被许多媒体所忽略,事实上,这些“细节”往往彰显了传媒的品格。前些日子,央视四套在报道俄罗  相似文献   

15.
吴可嘉 《新闻世界》2012,(4):146-147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泛滥使得注意力成为了稀缺资源。在这种注意力稀缺的媒介环境下,媒介之间必然会展开争夺受众注意力的激烈竞争。本文针对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特性,对媒介生态及媒体间注意力竞争的态势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其竞争中运用的主要方式,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注意力经济对传媒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媒介丰盛时代,媒介竞争围绕着“注意力”展开,争取受众、吸引眼球和留住眼球已是媒介脱颖而出的首要命题。本文回顾了大众传播史,指出媒介发展过程中主导因素权重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一般而言沿着“介质主导制胜、产品主导制胜、营销主导制胜”、“形象主导制胜”这一轨迹发展变化的。而“形象制胜”则是媒介竞争的下一个主战场。  相似文献   

17.
对媒体而言,打造自身品牌、加强品牌建设,实则是“无形资产”的增值。通过品牌建设,有效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用户黏性。融媒体时代下,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传统媒体面临巨大压力,业内竞争加剧。为提高自身竞争力,传统媒体纷纷重视品牌建设,实行“媒介品牌化”。媒介融合形势下,为应对市场变化,传统媒体应树立品牌意识,转变发展理念,将品牌建设视为发展重点,立足融媒体时代,发挥新媒体优势,瞄准目标受众实行品牌联合营销,增强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吕帅 《声屏世界》2009,(8):44-45
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已经成为赢得受众喜爱和信任、传媒求得长远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打造品牌节目、打造品牌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级广电媒体孜孜以求的目标.主持人作为媒介的稀缺资源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再造性,因此主持人是各家媒体在经营发展中胜过竞争对手的核心资源.那么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电视媒体已经进入到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的塑造正在成为学界和业界日益关注的话题。 所谓电视媒介品牌,是指品质、服务、市场被受众普遍认同的电视媒介产品或机构,同时也是电视媒介对其品质、个性和核心价值的承诺保证。简言之,电视媒介品牌是受众对电视产品的普遍认同和媒介对受众的承诺保证。作为品牌的电视产品应具有独特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传媒的竞争往往表现为发行和广告的竞争,而实质是争夺受众的竞争。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媒介信息极大丰富,传播媒介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受众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成为媒介和广告主竞相争夺的财富之源。其中,品牌的塑造成为最为重要的竞争战略。 在香港,关心政治就读《民报》,关心财经就读《信报》,关心市民家居就读《东方日报》,关心社区新闻就读《星岛日报》;在内陆,关心国家大事就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读《人民日报》,喜欢体育就看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新闻》,喜欢足球的人可以看《天下足球》、《足球之夜》,这些媒体或栏目无一不是通过品牌确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