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主要阐述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矛盾统一观这一基本原理。它强调人身机体主观与外界客观相适应,特别强调内因即“七情、六欲、五味”是基础,外因即“六淫”是条件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观念。当内因违背了客观规律时,其外因就会趁机而入,导致了疾病的发生。中医对病因有详尽的阐述。它主要强调内因与外因两者矛盾对抗及变化,阴阳失调和经络阻滞,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主导方面,由于内因(“七情”)受外因(“六淫”)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学习“心平健康学”,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认识到人的一切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人对自然平衡的不理解,在生活中产生过激亢奋的心情,都会受到自然力平衡规律的约束,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痛苦。现在我明白了“病由心生”、“病须心解”的道理,我要以“心平理论”为武器,把过  相似文献   

3.
化解不良情志,就能平复紊乱的气血,使身体恢复健康;其关键在于"想开".每个人在掌握了心理病因规律后,都可以自主地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情志相胜论是<黄帝内经>对中医心理治疗保健的最大贡献,后代很多中医家的心理治疗都是以其为基础理论开展的.中医将人与外界环境交往过程中,受外在环境刺激所引起的能够影响体内阴阳平衡变化的精神因素归纳为七种,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相互制约、相互调控,共同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其理论被称为情志相胜论,它是中医内因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养生长寿。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有一部医学文献巨著《黄帝内经》,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在《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记载了养生长寿的原则和方法。中医病因学分为三大类:外因,是指外感六淫,疫疠等;内因,是指内伤七情;不内外因,是指烧伤跌打金刃所伤,房事过度,饮食不节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说的是要防止外因,对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它;“恬淡虚无”,是指防止内因,思想上要保持安闲而少欲望;“美其食……”,是指防止不內外因,注意饮食居处、阴阳房事。以上内容可谓是养  相似文献   

5.
引言:我国医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创造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整体系统的方法和阴阳辩证论治的方法,称为中医传统的方法。它较之现代医学方法,在精确严格的定量分析方面的确存在着时代差距,但它却包含了现代医学方法的科学内核。所谓“医家所论专以阴阳为本”,就是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总纲。“阴阳学说”等中医的基本理论反映了生理、病理的客观规律。如果把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视为一种“特殊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中平 《健身科学》2008,(10):14-15
说到风还要从中医的外因理论说起,外因是指"六淫"外感,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外因是我们看到的外在现象对人体产生的定向影响与定向症状感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通过外因发现内因,心平健康学在此基础上按其取象比类规律,在耐寒和其他教学实践中,找到其对应的事物及心理。  相似文献   

7.
中医“精气神学说”对武术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武术“精气神”的理论之源。“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古代养生家将“精气神”视为人身“三宝”,认为精气神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武术练功依照这一规律,通过各种练功方法来促进“精气神”的转化,提出了“调身、调息、调心”的健身原理,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字显示:不良情感是致病源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炎黄是指炎帝和黄帝,其中的黄帝就是中医名著《黄帝内经》中的黄帝,《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医学体系,明确提出了七情致病(“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的疾病内因理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七情里的每一个字,“喜”、“怒”、“忧”、“思”、“悲”、“恐”、“惊”,不能单纯从字意上来理解,把每一个字拆开里边都有很深的内涵。七情里有六颗心(忄),只有影响心的“喜”字没有心,它的字形像张着嘴乐的状态,张着嘴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武术与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合一”、“阴阳辩证”、“五行生克”是它们共同的哲学基础。传统武术在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医的“形神合一”、“经络学说”、“精气神学说”等理论进行了移植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心平健身球     
“揉球健身法”,是运用生物场、意识场和自然调节场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身心调节的一种健身方法。 心平健身球是心平健康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心平健康学调治方法之一。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调治方法(如:写病法、对镜法、规律法等)结合使用。在学习心平健康学理论的同时,配合使用心平健身球进行调整,对疾病的调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过度训练的中医分型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过度训练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进行了论述,提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分为五型:1气虚型:治拟健脾补气;2阴虚型:治拟养阴生津;3气阴两虚型:治拟补脾益气养阴;4阳虚型:治拟补肾壮阳;5心肾不交型:治拟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引火归元。在具体的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临证加减,灵活运用,使阴阳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对武术健身理论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表现。武术运动则是通过外在的形体锻炼与内在的精神意识活动的紧密结合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体现了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国际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6月底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大会的论文集收集了37篇心平健康学用心理调治疾病的相关论文。王中平老师在大会上做了“中医心理病因与治疗的新思路”的专题演讲,会中王中平老师与中医前辈就中医心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使大家了解、认识了心平健康学。下边是王中平老师的发言。  相似文献   

14.
耳廓是重要的五官之一:听觉器官的外部装置。按中医记载:对于整个人体,耳不是一孤个立的器官,它和全身五脏六腑都有紧密联系。有关耳和脏腑的联系古代文献记载很多,诸如:“肾气通于耳”;“心开窍于耳”;“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运用耳廓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也早有记载。如取蛇蜕塞两耳治疟疾;灸耳后青丝脉治小儿惊痫等等。民间疗法中记载有针挑耳后静咏放血治目赤痛;划针耳围治胁痛、泄泻等。  相似文献   

15.
非典病毒是真实存在的,具有很强的传染力,怎么能说是和心理有关呢?心平健康理论对此的解释是:传染源(病毒)是得病的外在条件,而人们普遍的不平心理则是得病的内在因素。得病的关键还在于内因。  相似文献   

16.
刘嗣传 《武当》2010,(3):24-25
道家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中有“中和”之道,吸收阴阳之说,在《黄帝内经》以及其它医学或养生著作里,把人体划分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拼以认识和揭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新陈代谢、气血运行的过程与规律等为主要内容。认为阴阳平衡(是为“和”),则人健康长寿;阴阳失衡(是为“离决”或“离”),则人体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病变,损害健康乃至于危及生命。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所强调的:“养生不可不察阴阳之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保健哲学对未来体育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对人类生命现象的认识方式,产生了不同于西方的理论模式。中国古人认为,“气”是人类生命体的物质原素,也是维持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构成生命原素的物质(“气”)一般称之为“精”,其蕴含的功能则称之为“神”,具体表现为“气”的物质代谢运动,即“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决定生命运动的盛衰。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阴阳只是生存环境的结构,阴阳运动形成的“和谐”才是生命生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内经》指出,“和谐”不是阴阳比例的算数平均,而是依据内外生存环境变化调整阴阳的比重,使之成为一种最佳结合状态。并称之为维持正常生命运动的“圣度”。中国古代将影响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分为“内伤”(社会心理因素)与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和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论得出: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是阴阳平衡理论在人类进行身体锻炼中的具体运用,而"阴阳平衡"理论则是武术"内外兼修"理论产生的基础。"内外兼修"理论作为中国武术运动功法练习的一个指导原则,规定着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问:中医脉象怎样区别阴阳? 答: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一语,说明了它在望诊与切脉中的指导意义。心、肝、肾、肺、脾脉属阴,小肠、胆、膀胱、大肠、胃,三焦脉属阳。沉、迟脉属阴、浮、数脉属阳。等等。问:中医脉象对运动员如何运用? 答:脉象,可以表现出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左寸脉洪、左关脉弦、左尺脉沉;右寸脉浮,右关脉弱,右尺脉沉,都算正常脉象。若,左右手的寸、关、尺脉象,较正常脉有变异,就应审脉求因,审因求证,审证调治了。  相似文献   

20.
游泳运动员最常见的损伤是肩带肌肉的劳损和僵硬。通常采用放松按摩手法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多年来,我们学习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用于游泳运动员肩带损伤的按摩,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它叫做“阴阳平衡按摩法”。下面分四个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