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已经由计划分配“统包统分”模式逐步转变为市场配置“双向选择”模式,形成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在此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运而生.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原有的就业工作方式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出现了新的特点。学校必须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以适应日益深化改革。毕业生就业机制运行的特点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强化宏观指导;学校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就业市场实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煤炭院校在国家就业政策、方针指导下,在系统内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这不仅调动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学校三方面的积极性,扩大了学校的工作权限及毕业生择业的自由度,而且也促进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但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大学生就业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在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一、存在的问题1.市场变化迅速,学校专业转向慢,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①煤炭企业在实现生产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从传统的计划分配体制转入“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灵活的就业机制减少了人们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倡导自立自强,也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统包统分”的计划分配机制过渡到现在“双向选择”的市场配置机制。与之相伴的是就业中的违约现象越来越多,并带来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几方面利益的冲突。如何正确认识并合理解决毕业生就业中的违约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违约的类型及其成因由于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提出违约的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高校不是双向选择中的意向方,因此没有直接违约的可能。这里所谈的违…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和就业观念转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力“原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由过去统包统分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自主择业的模式,即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自主择业与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双向选择相结合。新的大学生就业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在逐步形成。这种体制的建立使得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念和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要求高校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时,要结合形势,联系实际,让学生及时了解国情,作出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所引发的思考王松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由国家统一分配逐步转入“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就业新机制,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新的就业方式正在健康地发展着。“双向选择”和“供需见面”主要是通过洽谈会形式实现的。这样,毕...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都发生相应变化,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的老模式发展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办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必然要引起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与不适应,因此,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教育,面临着新的任务。 一、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还将逐步由“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向“自主择业”过渡和转化。这种新的就业、择业形式,加重了毕业生就业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始终围绕着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要而稳步发展。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我们积极培育以高校为基础,以地区为中心,以政府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调整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成果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5年教育部批准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进行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试点以来,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15年.十几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先后经过了计划分配、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相结合、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等阶段,长期存在的“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不包分配、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在一系列革命性的改革过程中,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始终平稳、有序、循序渐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和国内就业机制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正在使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计划分配体制下的产物。对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高校在其中的法律地位,以及违反就业协议书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已成为争议的焦点。本文借鉴国外的经验,立足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是我国就业机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型中的产物。《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24条明确规定:“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2.
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违约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正从国家计划分配逐步向自主择业转轨,从“计划调节”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阶段,“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已开始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计划体制,向不包分配、自主择业过渡。北京地区高校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在这个过渡时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主体,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办法,落实毕业生分配方案。 一 改革计划分配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向高校放权,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越来越多的选择权,同时保证国家重点地区、行业对人才的急需。 要做好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需要处理好宏观控制与微观放权搞活的关系,。在放开和搞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汤建石 《江苏高教》2000,(6):116-117,7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已由“国家统一分配”的计划式向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方向转化。在市场化就业方式下 ,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是以市场为基础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双方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达到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 ,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目的。在当前新时期 ,知识经济已逐步发展 ,知识更新迅速 ,职业结构变化较快 ,作为一个刚跨出大学校门 ,初次就业的毕业生仅凭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和掌握的职业供求信息 ,是很难及时恰当地选择到职业的。因此 ,伴随当前高校毕业生走向市场“自主…  相似文献   

15.
一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突破了原来统包分配的计划分配体制,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自从这项分配制度改革措施试行和扩大以来,已经开始显示出它的兴利除弊的作用,并给整个研究生教育工作带来了活力。过去按指令性计划分配,研究生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往往发生矛盾,学用不一致的现象比较多,“双向选择”减少了分配的盲目性,学以致用的原则得到了贯彻;过去指令性计划分配,供需不能见面,用人单位与毕业研究生都没有主动权。“双向选择”不仅赋予了用人单位以自主权,也提高了毕业研究生选择工作的自由度,做到了两厢情愿;过去按指令性计划分配,形成了研究生培养单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安全心理和教育改革的惰性。双向选择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和震动,使研究生培养单位产生了自身的危机感,增强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感。对于高等学校进行自我  相似文献   

16.
当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保证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我院按市场理念加强校内人才市场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一、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就业市场随着国家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分配制度,每年的四月到六月份,是毕业生最为忙乱的时期,为了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不少学生利用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奔赴各自省份的人才市场,还有的独自去用人单位进行自我推荐,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为此,从1998年开始,学校就尝试组织校内人才供需见面…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非常重视产品的销售,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就业。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会各界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80年代中期,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校首先推行双向选择就业改革试点。1993年,又明确在直属院校中全面推行“在一定范围内毕业生通过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的就业方法,从此,由国家“统包统分”的计划模式逐步向“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逐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过 10多年的积极探索 ,从统一计划分配过渡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阶段。这个历程实际上表明毕业生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人才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发展由其内在的矛盾运动所决定。可以预见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为 :从招生开始 ,通过建立收费制度改变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 ,毕业时由国家包分配的做法 ;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和法律体系 ,使毕业生能够根据国家需要、在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大学毕业生由国家按计划分配开始逐步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的选择。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单位用人的自主性,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已被证明是目前最为合适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而广为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逐渐被社会和学生接受。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达到求职招聘的目的,通过竞争机制,使大学生能够根据国家赋予自己的权利,结合自己的专业、爱好、性格、特长、愿望等挑选工作岗位,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方式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取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与此同时,就业体制的改革也对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