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中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在公众中的口碑更佳。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将其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运用求异思维,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在公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3.
岳坤莉 《新闻窗》2013,(3):18-19
近些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令人深思: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件或时代人物时,各地媒体往往蜂拥而上,把其"炒"得热火朝天,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传播更佳。这种报道方式,我们称之为求异思维或反向思维。国外的许多心理学家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求异思维又称反向思维。  相似文献   

4.
迟之禄 《新闻三昧》2003,(11):32-33
新闻工作者抓“活鱼”,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以深度的报道启迪受众,以形象报道宣传受众,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新闻媒体对自身的业务要求,更是广大受众迫切的需要。以下就谈谈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如何抓好“活鱼”、深度及形象报道:新闻敏感抓“活鱼”新闻之所以姓“新”, 是“易碎  相似文献   

5.
王金平 《记者摇篮》2004,(4):13-13,58
前不久,有关部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做好国内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媒体的信誉。”这是对搞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重大意义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党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取得的新认识和新经验。如何搞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确实是摆在每个新闻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同志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需要每个同志认真思考的政治性很强的严肃的问题。一、报道突发事件新闻,是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和体现因为突发事件新闻蕴含着丰富的新闻价值,所以最为广大读者所关注,理所当然地成为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重点报道内容。然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不好,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策划作为一种体现新闻媒体的报道特色、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事物的驾驭能力的有效形式,一直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和青睐。随着新闻竞争的提速,为了追求新闻报道策划的社会效益,新闻报道策划的操作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革,那就是越来越注重新闻报道的“后策划”,特别是对那些重要的新闻报道选题的策划。对此我们只要稍加留意.便会有所感受。  相似文献   

7.
帅瑜 《新闻前哨》2003,(3):32-32
策划是报道新闻的一种重要手段。新闻策划早已有之,在过去和现在只是说法不同。过去常说研究新闻报道点子,研究新闻报道内容,研究重大新闻报道步骤等等,这就叫策划。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宣传水平的提高,“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成了新闻媒体报道重大新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新闻业务研究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8.
刘翎 《军事记者》2002,(9):40-42
近年来,以记者亲身经历所撰写的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中刊播后,以其真实可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述而大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亲历式报道也因此而成为记者大显“英雄本色”、媒体成功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武器。其实,亲历式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样式,早已有之,只是由于我们的记者长期习惯于以一种第三者的身份转述、评析新闻事实,而全然忘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看重的不是记者的观点而是新闻事实本身。所以亲历式报道因将新闻事实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新闻官司”纷起 ,以被侵害了名誉权或以被侵害了名誉权相胁而与新闻媒体发生纠纷的相对人中 ,有自然人也有法人 ;所涉新闻报道中 ,除消息、通讯和图片 ,还有言论、小品文、杂文等 ,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新闻体裁。舆论监督稿固然首当其冲 ,正面报道中的例举选择及表述有时亦会引发非议。新闻媒体在不解之际 ,也对今后如何作为产生困惑。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通过客观分析和正确认识“新闻官司”这一社会现象 ,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新闻媒体达到既切实履行舆论监督这一基本职责 ,又避免“新闻官司”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一从新…  相似文献   

10.
从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大会开始,“两会”新闻报道进行了近五十年。报道范围从全国到省地县,信息量不断加大,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新意迭出的“两会”新闻报道,以生动的新闻实践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程,充实和完善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我国新闻史上书写了精彩的篇章。本文着重从新闻媒体对“两会”报道的角度做一个初步的探讨。一、“两会”新闻的政治性要求“两会”新闻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政治性要求高。人大和政协工作属于政治体制的范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新闻媒体在从事“两会”报道时,从政治的高…  相似文献   

11.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庞承 《新闻实践》2004,(10):44-45
从新闻运作的角度讲,整合,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各类新闻资源的重新组合,求得新闻增值。 如今,整合之风在传统新闻媒体中蔓延。特别是报纸,也把整合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新的表现手法而加以重视和发展。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还有多大的发展余地,它有极限吗?极限又在哪里?作为浙江日报“今日关注”栏目的主要编辑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整合”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突发性新闻成为各家新闻媒体都高度重视和必抓、重点抓的新闻报道内容之一。突发性新闻报道不同于常规的新闻报道,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正视突发性新闻的报道技巧和策略,搞好突发性新闻报道,有利于提高新闻媒体的竞争力,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5,(4):56-56
针对近一时期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扰乱新闻采访秩序的虚假报道,根据中宣部和河北省委的要求,河北省委宣传部近日起草《关于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工作的规定》。明确规定新闻媒体不得搞“悬赏爆料”,新闻报道必须署记实名等。河北省明确要求,新闻媒体不得用重奖征集新闻线索,搞所谓“悬赏爆料”:社会自由来稿和读来信等只能作为新闻线索,必须经记调查核实后才能报道;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信息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新、快、活”是各新闻媒体所普遍追求的。广播中的现场报道就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广播特点.能充分发挥广播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它是指广播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运用现场音响和记者现场口述描述新闻事实和现场情景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如今的新闻报道打破了固有的结构,一种体现全球观的“全球新闻”风格由此而生。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葬礼的报道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比中英新闻报道中关于“全球新闻”的体现,以及它们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对比发现,中英新闻媒体分别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了符合“全球新闻”模型的全球化角度与结构框架。然而,由于对空间、权力和身份等复杂关系的呈现不够深入,新闻媒体对全球化发展是否能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每年对“两会”的新闻报道,历来是作为社会公器和“雷达”的新闻媒体年度重大报道的重中之重。每年“两会”,来自海内外各大新闻媒体齐聚北京,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2008年“两会”期间的网络媒体,圆满地完成报道任务,彰显了互动、及时和信息海量等网络媒体的优势和特色,为网民提供一场丰盛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18.
方便快捷的现代通信手段基本上已经消除了各新闻媒体对重大事件报道的时间差,独家新闻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式。新时期下,我们的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应该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精”式的模式转变。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是今天新闻传播发展的现实要求。新闻报道是否成功?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是事实的重要性、典型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所谓抓住“新闻眼”,即对某一新闻事实,选取某一报道角度或报道时机或采写方式,以期最大化地实现其内在的新闻价值。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舆论监督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新闻报  相似文献   

20.
高旭 《记者摇篮》2006,(10):26-27
眼下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竞争激烈。一旦发生新闻事件,各路记者蜂拥而至。因此在新闻报道上,除各家新闻单位各自策划的新闻外,很难再有独家新闻。那么记者如何能在这种“公众新闻”中,技高一筹,采写出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新闻报道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无意”的采访中做个“有心”之人。那么如何做个“有心”之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闻敏感性。大家都知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有了新闻敏感,就能敏锐地发现并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