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定位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院各个专业的文化素质课,此课程是一门信息量大、操作性强的综合性课程。课程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根据专业的需要,有些专业两个学期都安排,课时是52学时。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文化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为以后的计算机考证、就业做好准备。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课程教学理念陈旧部分教师教学的观念主要停  相似文献   

2.
一、人体生理学本课程 5学时 ,课内学时 90 ,电视课 2 7学时 ,开设一学期。人体生理学是医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课程打好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论 ;细胞的基本功能 ;血液 ;血液循环 ;呼吸 ;消化和吸收 ;能量代谢和体温 ;排泄 ;内分泌和生殖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本课程的后续课为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药理学等及临床各学科课程。二、医学生物化学本课程 5学分 ,课内学时 90 ,电视课 2 7学时 ,开设一学…  相似文献   

3.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本文主要针对非化工专业学时少、内容多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使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更加适合师范类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一、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定位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院各个专业的文化素质课,此课程是一门信息量大、操作性强的综合性课程。课程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根据专业的需要,有些专业两个学期都安排,课时是52学时。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文化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为以后的计算机考证、就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电路是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电子技术的入门课,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按照93级教学计划,本课程电视学时为36(36讲),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每讲分两个标准本(25分钟/本),面授学时为19,必做实验5个。  相似文献   

6.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电路是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电子技术的入门课,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按照93级教学计划,本课程电视学时为36(36讲),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每讲分两个标准本(25分钟/本),面授学时为19,必做实验5  相似文献   

7.
这学期84级电类同学开始学习《电路分析》这门课,一共100学时,分两学期上。《电路分析》是电类各种专业,如电力、电机、自动控制、无线电技术、计算机等专业共同的技术基础课。它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集合论与逻辑代数初步》是中央电大八二级数学专业第六学期的一门课程,通过电视播出60学时。这门课程由两个部分组成:集合论初步(30学时)和逻辑代数初步(30学时)。一.集合论初步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主要播讲内容有:  相似文献   

9.
《高等数学(上)》是理工科第一学期的一门基础课,学时为81,其中电视课72学时。第一学期高等数学包括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等八章内容。学习本课程时,重点应放在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上。下面就各章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辅导,帮助大家学好本课程。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数学(上)》是理工科第一学期的一门基础课,学时为81,其中电视课72学时。第一学期高等数学包括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等八章内容。学习本课程时,重点应放在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上。下面就各章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辅导,帮助大家学好本课程。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八四级电工学课程,将于八五年下学期播出,它是机械、土建、轻化工、管理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由北京工业学院沈世锐副教授主讲。电视讲课80学时,一学期学完。在教学内容上,与八二级相比精减了数字电路的内容。所用教材《电工学》上、下册,由沈世锐等老师重新编写,将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该教  相似文献   

12.
化工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各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主课。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工同心协力、殚精竭虑,从四个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进行建设与改革,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离散数学基础》是九八级计算机应用专业第二学期的统设课。计划学时72,面授部分由各地电大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讲授。使用的教材为中央电大出版的《离散数学》(刘叙华等编)和《离散数学学习指导书》(虞恩蔚等编)。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我院采矿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一)课程结构我院从1991年开始,逐年对采矿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现基本形成了公共基础、技术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和专业选修五类课程及两个实践与专门设计环节,共计2908个学时,具体内容及课时分配如下。1.公共基础课程共1173学时,占总学时的40.3%。包括:人文社科类(品德、法律、社建、哲学、马列原理、邓小平理论课程283学时,体育类课程110学时,外语类课程280学时,数理类课程400学时,经济与管理课程100学时。这些课程大部分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第一学期完成,部分也延续到二年级第二学…  相似文献   

15.
《湖北电大学刊》1994,(7):34-36
“综合英语”是九三级文科英语类英语专业(普通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的专业基础课。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综合英语”第一学期安排电视录像课副学时,面授辅导课54学时.课内外总学时共108节。录像教材选自中国电视师范学院的《大学英语》电视课,文字教材为《大学英语》第—册(College English Book One),  相似文献   

16.
公司财务是电大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因其在专业中的基础地位,放在第一学期开设。本课程课内学时72,4学分。  相似文献   

17.
1 教学的现状数学分析是大专院校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师范专科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讲授的学时多(约占专业课程总学时的1/3),授课周期长(两年四学期),内容难度大;另一方面它是后继课程,如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等必不可缺的基础。特别是它与中学数学有着紧密联系,为中学数学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园地。有人亦称数学分析为师专数学专业的“主干课”,大概也是基于上述事实和原因吧!由此,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否,  相似文献   

18.
《电机与拖动基础》是中专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包括《电机学》及《电力拖动基础》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的主要特点是: 内容多。随着中专教学改革的深入,工科专业大多数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课时都明显减少,但使用的教材却未变,普遍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电拖》也不例外,目前计划课时为150学时,实际上课一般只有140学时,而使用的教材却需要180学时才能讲完。 难度大。《电拖》概念抽象、理论繁琐、公式和结论多。涉及到的基础课程多,对数学、物理及电路基础等课程的要求较高,因而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内容难懂,习题难做。 另外,从学生生源基础及课程开设的学期分析也存在着一定难度。一是这几年中专学校生源的整体素质下降,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等都比过去明显降低,二是《电拖》课在第三、四学期学习,电路理论有关知识跟不上,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数学是电大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中央电大84级的教学计划中,它被安排在一年级的上、下两个学期内,共有170学时。电大84级的高等数学课由下列三部分组成:数学分析(约142学时);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约14学时);常微分方程(约14学时)。在这三部分当中,数学分析内容最多,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包括场论初步)、无穷级数。  相似文献   

20.
工科教学中,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合理安排好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结合我系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我系96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为例:三年总课时为2843学时,其中实践课为984学时,占总学时的34%,具体学时分配如下:从表中可看出:1、实验是每学期都有的,不过学时有多有少.其中教学计划中第二学期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22学时)和第三学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28学时)为单独考核外,其余均附设在所属的理论课中.2、实习有四个学期,第一学期为军训,第二学期为金工,第六学期为微机应用实习,专业实习集中在第五学期(共八周)安排下厂实习或校内实习.3、课程设计有二个学期,分别为第三学期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第五学期的微机课程设计.4、实验教学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第六学期的毕业设计,所占学时为实践课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虽然实践课时占了总学时的34%,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不够令人满意.那么怎样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使学生对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原理、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中的测试方法有所了解,打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