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资源社会学的构建与重要研究领域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甄霖 《资源科学》2009,31(2):198-204
人类生活的世界,一个是地球赋予的自然世界;一个是自己创造的社会世界[1]。人地关系的核心表现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作用基础的压力和影响。目前由于我国资源利用和社会问题的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将社会学理论的原理、原则、观点及方法运用于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具体社会行为的研究,从而获得对社会利用自然资源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资源社会学包含有许多对社会学中层理论的提升和运用,又贴近于现实自然资源管理和社会生活实践,因而受到学术研究、政策研究和管理研究者的重视,成为资源科学学科建设和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尝试性提出资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及其需要研究的重要领域,以供讨论和促进资源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环境社会学     
卜新 《百科知识》1994,(1):15-16
环境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学与环境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①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道德习俗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科学这一社会建制、科学共同体和科学知识的建构的一门学科,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兴起,呈现出多元融会的发展特征。本文系统回顾了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学科渊源和发展脉络,对科学社会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的社会语境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学社会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哲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王汉林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785-1791
传统的技术社会学主张技术决定社会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新技术社会学产生,它认为技术是由社会因素建构而成的。从学科观念、学科铺垫、技术认知、研究方法论、研究视角以及发展格局等方面,探讨了新技术社会学之所以"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一个基本规律问题的研究。但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都不太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社会学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学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弄清社会学的规律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社会学的三条基本规律:社会结构合理化规律、社会控制适度化规律和社会行为规范化规律。同时还指出了这三条规律是社会良性运转、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徐洁莹  池景彦 《科教文汇》2009,(11):223-223
从文艺社会学这一学科诞生以来,其主要的研究方法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化。导致文艺社会学研究方法发生变革有很多原因。其中,文艺社会学自身的学科定位是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饶水林 《科教文汇》2007,(8Z):170-172
社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一个基本规律问题的研究。但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都不太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社会学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学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弄清社会学的规律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社会学的三条基本规律:社会结构合理化规律、社会控制适度化规律和社会行为规范化规律。同时还指出了这三条规律是社会良性运转、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一个基本规律问题的研究.但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都不太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社会学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学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弄清社会学的规律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社会学的三条基本规律:社会结构合理化规律、社会控制适度化规律和社会行为规范化规律.同时还指出了这三条规律是社会良性运转、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学理论体系及其学科特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社会学是研究信息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信息服务业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的历史使命在于揭示信息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并以这些客观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信息实践活动.从信息社会化过程来看,主要是探索与揭示信息流在社会运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问题,阐明信息社会学基本理论与概念中种种对立统一的相互关系及其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指出信息社会学学科结构的演化和理论体系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理论方法,充分开发利用人类社会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是信息社会学理论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杨健 《今日科苑》2007,(15):104-105
一、音乐社会观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自从诞生以来,已经有近1.5世纪。它的研究对象和领域,是随着社会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着。而音乐社会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德国的大型音乐辞书《音乐的历史与现状》(1965)的表述如下:"‘同任何一门专科社会学一样’,音乐社会学是‘在另外一门学科’,即在音乐学中‘进行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郭荣茂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08-1614
转译社会学用"实践建构"代替"社会建构",强调在实践过程中以社会的最后形成来认识技术的治理,也于此体现了不同于布鲁尔对社会的理解。通过提出转译社会学,拉图尔认为,科学决策者之所以能实现技术治理,是由于他们组成了强大而稳固的由不同成员结成的行动者网络,而它的成功建构在于他们转换相关行动者的兴趣并赢得其支持。对作为科学决策者的巴斯德的炭疽疫苗技术发明的案例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通过"社会"认识转译社会学的技术治理,并且对于人们更好地开展技术治理能够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培根的“要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与“天之道利而不害”为代表的欧洲和中国的传统自然观,曾导致技术从而导致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类型,即欧洲的奋进型和中国的舒缓的传统维持型。人类掌握自然知识愈多,对自然认识愈深刻,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愈强,人工自然或人造自然会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原始自然被破坏的就愈严重。人作为技术活动的主体,有责任有义务理智地能动地驾驭技术,克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建立节约型社会,正确对待人的异化,以保证社会健康永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林  高宏霞 《软科学》2012,26(11):74-79
利用2000~2010年11年的数据构建了综合污染指数这一综合考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验证了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并通过静态和动态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结果认为存在一种内在机制使EKC呈现出倒U型的形态。从正反两个方面研究了经济规模变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变化对环境—经济关系的影响。在肯定了EKC形态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模式会被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地拉入到循环经济的轨道中来,只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就可以使传统的EKC出现跳跃,创造一种新的"无峰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从而完全规避掉触及"环境承载能力阀值"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科学是一种高度自治的社会制度这一理论前提,默顿科学社会学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及其科学内部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系统阐述了科学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强调科学自主性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时下我国学术界无视和违反科学自主性的现象比较严重,亟需从理论上分析科学自主运转的规则,为捍卫科学自主性提供理论支持。默顿科学自主性思想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社会运行情况及其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能给我国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环境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环保专业知识构建思政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和凝练环境学课程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向学生传授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污染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政治意识,并使其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最终树立为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奋斗终身的伟大志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浩  王建华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352-358,331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特别是《里约宣言》发布以来,中国在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完善城乡供水系统能力,推行公众参与式管理,以占全球6%的水资源量,支撑了22%的人口和近10%的经济增长速率。受水资源自然条件、经济社会规模与发展阶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与突发事件频繁等突出问题。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科学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基础设施体系,改革水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与管理系统,切实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主要包括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国家智能水网工程系统、建立水资源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强化水资源的科技支撑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企业是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社会创新紧密结合的组织类型和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管理大师德鲁克曾预言,这种组织有可能成为后资本主义时代发达经济体中真正的“增长部门”。在中国,社会企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社会各界对社会企业的研究还大多限于从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方向来研究。我们应该将社会企业与企业运作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研究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与演进机理,以期更好地创建社会企业,给社会、企业、环境带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绿色发展与绿色GDP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 区的真实国民财 富。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 家真实储蓄率。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2001年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 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1985年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 大规模 经济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到1998年降为4.5%,但是此后 经济增长模式逆转,2001年又上升为6.3%。这表明,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 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造成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 大损失。这是“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典型的“黑色发展”模式。作者提 出,绿色发展是今后中国发展的必选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前 苏 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必须独辟蹊径,寻求非传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及其关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武春友  孙岩 《预测》2006,25(4):61-65
环境行为与环境态度的研究一直是环境社会学关注焦点。本文通过界定环境行为与环境态度的概念,从理论研究框架和实证研究结果两方面回顾了现有文献对二者的探讨,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相互关系。针对二者并不清晰稳定的关系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且据此探讨了未来研究发展趋势,尤其是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朱清  余瑞祥  李彦军 《软科学》2012,26(6):48-52
首先从产出-环境边界的分析指出,任何经济产出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环境质量。不同的经济产出与环境质量的排列事实上反映了人们的偏好结构。从居民环境偏好的角度来看,居民环境偏好的强烈程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绿色程度。那么,两型社会本质反应了人们对资源环境偏好与经济物品偏好的选择与排列。使用产出-环境边界和环境偏好曲线分析了两型社会的一般均衡,对两型社会展开了新的解读,并指出,当一个社会的最大产出正好满足居民愿意支付的最高环境质量时,该社会即是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后,提出了两型社会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居民环境偏好打破传统环境治理的二元结构,实现对政府环境规制和企业环境行为的全面驱动,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