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各国经过战后初期的恢复和调整,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的近20年时间,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其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故这个时期称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自从70年代(即1973年)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的转折,经济发展呈低速状态,缓慢与停滞的趋势占了上风,由此进入了“滞胀”阶段。那么,怎样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滞胀”现象呢?  相似文献   

2.
●阶段特征“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在此期间,亚非拉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但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相继陷入“滞胀”状态。50年代中期起,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3.
三、“黄金时代”的结束西方国家的经济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于70年代初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以1973年的石油冲击,1974年的经济危机为转机,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被长期的、全面的“停滞膨胀”局面所代替,直到1982年才基本结束滞胀,开始全面复苏,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与此同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企图摆脱经济困境,刺激经济繁荣,但都成效甚微。 70年代初开始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高失业率、持续的通货膨胀三者交织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本来,经济发展缓慢、停滞、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早已存在的现  相似文献   

4.
五、资本主义经济“滞胀”时期7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初期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时期 ,即经济发展停滞 ,伴有严重的通货膨胀 ,两者并存。这种奇怪的“结合” ,并不是短暂的 ,而是较长期的 ,约有十来年时间。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滞胀”。在此期间 ,生产停滞 ,失业剧增 ,物价上涨 ,工资下降。造成经济“滞胀”的原因有 :( 1)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 ,造成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 ,通货膨胀终于抬头。关于赤字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朱钅容基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初,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stagflation)”——低经济增长率与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并发。对此经济问题的解释,国内史学作主要综合了传统政治经济学观点和借机“复辟”的“供应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等西方经济学派的声音:一方面因为现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6.
一、增长与稳定的矛盾经济稳定地持续增长是社会安定与发展的基础。然而,不稳定因素使当前世界经济的前景笼罩着阴云。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的所谓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蕴藏着不稳定的因素;进入70年代,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80年代,主要发达国  相似文献   

7.
有研究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美国衰落论”从未消失过。其中有8次高潮,包括:朝鲜战争后、苏联人造卫星升空后、越南战争后、20世纪70年代滞胀后、苏联扩张和日本大国崛起后、冷战结束后、“9·11事件”后、金融危机后。  相似文献   

8.
<正>“滞胀”(stagflation),即“停滞膨胀”一词的缩写,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逊提出来的。他在《经济学》教科书第10版(1976)中写道:“在现代……通货膨胀下,混合经济制度可以出现‘滞胀’——经济和就业停滞,而与此同时,物价却在上涨。”可见“滞胀”范畴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滞”与“胀”的同时并存和相互结合,有“滞”无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130页:“19世纪70年代后期,欧洲资本主义各国工人的人数猛增,因巴黎公社失败一度处于低潮的国际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罢工运动的次数增多,规模也扩大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大罢工。”这段话讲的是欧洲各国工运,“其中”举的例子是美国工人大罢工,有将美国说成是欧洲国家之意,故欠严谨。不知可否将“欧洲”改成“欧美”?“欧洲”还是“欧美”?$江苏省泰州市白马桥中学@朱德平$江苏省连云港市中云中学@熊烈$四川省泸县二中@聂华焱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25页:“欧洲革命高潮过去以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这种稳定一直持续到1929年秋。”这里的“欧洲革命高潮”在课本第5页《战后欧洲革命运动的高涨》中说是“1918~1923年”。因此从这里看,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应是从1923年到1929年秋。但课本第30~33页在《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中讲到洛迦诺公约的意义时又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洛迦诺公约签订的时间是1925年。因此,从这里看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应从1925年到1929年秋。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经查阅资料,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70年代,我国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至深,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达到高潮。在这种影响之下,文学创作陷入了整体“失语”的状态,真正能代表该时期文学水平的却是长久以来被埋藏在“地下”的“潜在写作”。通过对“潜在写作”这一概念的疏理,明确了黄翔6、70年代的诗歌创作在“潜在写作”中的地位及在文学研究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流感”作文及其防治海原县一小冯文和“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里要说的是小学生的作文,因为这种作文与流感有极其相似的症状。学生作文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通病,比如60年代后期流行“五子登科”,即“推车子、捡皮夹子、送孩子、让座子、牵瞎子”。近年来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经历了四个时期 :世纪初 :传统写作理论的集大成时期 ;2 0年代至 40年代末 :白话“文章作法”时期 ;50年代至 70年代末 :“写作知识”时期 ;80年代至 2 0 0 0年 :现代写作学的勃兴时期。其理论高潮有两次 :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初 ;一次出现在 80年代后期。从逻辑角度看 ,2 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有古代形态、近代形态和现代形态。它是沿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轨迹演变、推进的  相似文献   

14.
新潮“成长小说”的基本叙述模式呈现为:从“家乡世界”闯荡“陌生世界”,在此基础上展开一种现实的而非理想的成长经验。这个奠基性的残酷“成人礼”叙述模式是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文学的改写,在“家乡世界”已知性的层面上开始了对“陌生世界”的认识和挑战,与转型时期的社会背景相契合。  相似文献   

15.
1950年代后期,中国在政治上坚持所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纯洁性”,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内外“反修斗争”。并由此总结出一套“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反修斗争”强化了建国后一个时期内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终于导致了历时十年之久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积极态度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开拓创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听说.这些年时兴个“XX后”,管70年代出生的叫“70后”。80年代出生的叫“80后”。俺是90年代出生的,按普遍的说法,俺也是“90后”了。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美国外交中,以“人权”作为筹码实现其既定外交目标的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政策根源于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发展于所谓的美国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但作为美国对外交往中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工具则是形成于20世纪初期,其后一直在美国外交中时隐时现,到70年代后期卡特入主白宫后,正式作为国家一项主要外交政策提了出来,“人权外交”由此得名,并且对后任总统的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来龙去脉进行探讨,是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概论》教材在建国以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50、60年代,这是在苏联模式下的草创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政治化的时期;二是70、80年代,这是停滞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确立审美论的时期;三是90年代至今,这是开拓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的学科化阶段。“文学概论”在发展中除了简单化、政治化那些不足以外,还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个人创造少,多人合编多;二是教材内容的定性有一定的两难性;三是不关心或疏离了当前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自选(alternative)这一术语在美国教育界的流行,是在1960一70年代的时期。这是伴随57年卫星上天而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一连串教育改革的时期,也是“学校人性化”(Humanizing Schools)的呼声高涨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早期由于对现实主义的狭隘理解,中国舞台设计有过一段时间偏重于模仿现实,不遗余力的去表现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我们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随着思想意识的活跃,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在观念上的讨论不断深入,舞台设计者在观念和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