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电脑》2011,(10):5-5
“80后”教师和“90后”学生的师生关系如何?这项名为《上海“80后”“70后”中学教师师生关系的比较研究》显示,分别有56.7%、24.4%的中学生觉得自己与“80后”“70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课上是师生,课后是朋友”.也正是这一原因,中学生更愿意主动与“80后”教师交流。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容我们忽视。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作为两代独生子女,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成为了当今社会受人关注的两个群体,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之间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批师范类的80后大学生进入职业教育领域,80后教师和90后学生之间的新型师生关系,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育界引发探讨和研究。80后教师应以自身内秀外美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教育学生,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方式与90后学生进行朋辈式的交流,才能做到亦师亦友,互学共长,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4.
作为首先走向社会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群体,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争议和诘难。从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来审视,"80后"独生子女在人最关键的品质——关怀上出现了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源不是别的,是社会大环境,特别是教育;具体看,"遭遇缺乏关心的时代"、"关怀教育被悬置"是造成"80后"独生子女不会接受关心和不会给予关心的主要原因。因此,学会关心应当成为独生子女的应然目标。  相似文献   

5.
马蔚 《考试周刊》2015,(5):148-149
目前,"90后"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的主力军,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80后"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本文旨在对"80后"辅导员在工作中的新思路和方法及如何与"90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张黎 《四川教育》2010,(9):12-12
作为“80后”,作为一名教书才三个月就被拉来当班主任的新教师,我面对的几乎是清一色的“90后”学生。“80后”老师遇到“90后”学生,碰出的是什么呢?是警察与小偷的战斗?是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的战斗?还是寻求和谐的一个过程呢?二者PK,我有失落的困惑,也有收获的喜悦,更多的却是在“碰撞”中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与90后由于其年龄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特殊性构成了当今社会最受人关注的两个群体,而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就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构建的这种新型师生关系自身所存在的特点应从正反两方面看待。这种新型关系的优点在于师生间年龄差距小、时代背景相似等,如果发挥得当,可以成为课程改革的先锋力量,缺点是由于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身为老师的80后正处在职业生涯初期,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面对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的90后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很好地给予帮助。所以,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关系着80后教师今后的职业生涯,更关系着90后学生走入社会后的人际关系。通过对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行心理层面的分析,理解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之间的心理冲突,解决此种师生关系所存在的问题,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8.
马玲玲 《文教资料》2011,(16):174-176
独立学院的创办和发展,作为高教体制及其模式的重要创新,从2008年开始,大部分在校生都是90年代左右出生的学生,具有自己的特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工作的基本前提,集鲜明的优劣势于一身的"80后"辅导员如何科学地教育与引导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就独立院校背景下辅导员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至11月,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将区内631名"80后"教师单列出来,利用周末进行长达9个月的特训,遭到质疑。在培训班上,"80后"教师被称为"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自我、没有团队意识……""‘80后’青年教师职业理想缺乏、奉献精神不强、探究知识不深、教学研究不够……"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执行的中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未做全面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被评上高级职称者,一般年龄在35~40岁之间。而这一年龄距离正式退休,尚有15~25年时间。如果不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这部分教师大多会出现精神懈怠、上进心退化等一系列退休前综合征。学校管理者应重视"高级后"教师的发展与管理,加强校园氛围的营造;构建多样化发展平台,试行教师差异化评价;突出与"高级后"教师的心理沟通。  相似文献   

11.
"80后"大学生与"90后"大学生一样,都是身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稳定繁荣的大好时期,因此,他们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共性,如个性张扬,思想开放,价值选择多样化等等。所不同的是,由于"90后"受到现代化的影响更大,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都表现出与"80后"大学生所不同的特点。对"80后"大学生与"90后"大学生在道德方面进行比较,对我们日后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80后"小夫妻陈方和汪清,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也没少受"众星捧月"的待遇。前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女儿洋洋。他们会让洋洋复制自己的童年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城市儿童已经进入‘独二代’时代,失去了‘独一代’儿时‘小皇帝’的待遇。"近日,研究机构艾索儿童研究咨询公司(以下简称"艾索")发布调查报告。记者发现,"独一代"父母在教育"独二代"孩子的过程中,许多现象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目前国内高校考古学专业田野实习的现状,本文从"80后"教师的特点以及"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着重探讨了田野考古实习中"80后"教师和"90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改变教学关系中现存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试图为构建良好的新型教学关系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4.
王岚 《考试周刊》2009,(30):9-10
本文通过浅析80后教师“务实”的特性并将之与其他年龄段教师相比较,旨在引发对“80后”教师这一群体的更多关注和对“80后的教师现象”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刘凝哲 《云南教育》2007,(10X):11-12
香港《文汇报》载文说,作为中国社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从出生便被称作“小皇帝”,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是家庭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如今,当年的“小皇帝”已长大成为“80后青年”,但他们迈人大学校门之时却被冠以“无法断奶的大学生”。从云南学子包机到清华大学上学,到贫困生父母露宿校园,“80后”学子们的大学生活在争议中开了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批“80后”教师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针对其特点进行职后培训成为迫切任务。应针对以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定位培训目标,选择多种培训模式,尽快提高“80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和时代特色、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世纪80年代出生,年龄介于21-30岁之间的青年人群体,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具有高学历和专业知识技能且个性独立又优点突出,他们即我们关注的"80后"一代。他们出生和成长阶段的特殊性,巨变的社会变革,直接导致了与上代人的明显差别。由于高校"80后"女教师接受的教育更加系统,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思维观念,都已转向更加注重当下的有效性,致使她们主体意识增强,且改变了传统观念中高校女性教师以家庭为主,但求工作稳定的事业心态。如何发挥女性的特长和"80后"教育背景的优势,正确认识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做好职业规划和创新型研究,对高校乃至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母婴世界》2012,(7):87-87
随着广受社会关注的“80后”逐步进入生育期,“80后”的新妈妈在月子期间所面临着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据初步统计,“80后”产后抑郁的妈咪达到20%以上,由于“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养尊处优,突然要面临角色转变,心理上一时无法适应。作为独一代从小娇惯没吃过苦的“80后”妈妈对分娩时的疼痛感到恐惧和紧张,再加上担忧生完宝宝后身材能不能恢复到以前状态,甚至面临职业选择、工作期待等,都会使她们孕期生活在诚惶诚恐中。从而导致抑郁症。  相似文献   

19.
"80后"中学女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职业道德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职业倦怠"来得太早,与学生、家长之间存在信任危机,多重角色冲突等方面。影响"80后"中学女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文化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四个方面,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与法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强自我学习实践能力等途径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力军,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社会时代背景、教育管理制度、个性心理差异等因素有了冲突,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相互认同感;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建立激励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基本策略,也是化解他们之间关系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